西西河

主题:【原创】农村见闻 -- 领域时空

共:💬167 🌺14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因挺复杂的,以我的理解说说吧

以我实地调查的一个北方村子为例,总共修了100多口沼气池,都废弃了。全县,只有一个沼气使用的模范村,里面有几户能正常使用的,来了参观的,就带到这几户。原因有很多,1:冬天太冷,无法使用,春天用重新启动,需要很长时间;2:质量太差,漏气严重。施工队是政府指定的,无可厚非,但政府向施工队付款时,把控不严,搞定村长,就会付钱;3:由于我们这里煤价较低,而且有大量秸秆,沼气没有经济效益。农民根本没有自发的需求。4:家里需要养一头牛或者若干头猪,才能保证粪肥的量,而且需要及时更新,说实在的,较南方农民,我们那里的农民较懒;5.由于各级政府的补贴累计能占总建造成本的80%,财政好的乡镇能达到100%,加上政绩的需要,农户不论有没有需求,也都建上沼气池了。

为了政绩,政府重数量不重质量。以我做的统计回归,农民对项目的满意度和政府补贴之间的关系,不成完全相关。在补贴达到一定比例以上后(例如50%),农民更关心沼气的使用效果和政府提供的技术服务体系。可是,当政府把所有预算都放在建造上(容易出短期的直观的效果),自然会减少对技术服务体系的长期投入。最后,这事儿就成了农业管理系统自娱自乐的秀场。

南方1.3.4点自然避免,如果2.5点能较好避免的话,这事儿就可行了。

把沼气项目开发成CDM,在中部和南方很多省都是私人企业联合农业厅在做,政府的补贴是一部分投入,但达不到50%以上。企业以一定折扣价向农民提供沼气系统,然后换取农民的碳排放权益。CDM最终的碳额度签发需要沼气系统实际的运行数据,虽然有修改的空间,但好歹是个约束。另外,CDM此类项目的效益期一般为10年,私人企业为了保证10年足量的产生减排额(有产生和使用的沼气换算),会对技术服务系统进行投入。

本来,这种事情,就应该是公私合作的,但很多政府(越到县乡越如此,越往北往西越如此)根本没有这种意识。最后,还是CDM不小心成了催化剂。CDM户用沼气的方法学是中国农科院发开的,等第一个户用沼气项目-湖边省恩施州生态家园户用沼气项目-注册的时候已经2009年了。全国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已经到第二阶段的尾声了。

现在国内CDM市场已经不做新项目了,在户用沼气领域,很多拿到发改委批文的私人企业都在等待。

通宝推:燕人,赵沐浴,拿不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