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教育探索】孩子“犯错误”怎么办?-- 写在前面的话 -- 夕曦

共:💬22 🌺110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教育探索】孩子“犯错误”怎么办?-- 听众问答摘录

我每次讲座后听众问答都会超过讲座的时间,这里是部分摘要:

问:我是一位孩子的母亲。我一直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总是给他创造宽松的环境,但是现在,我的孩子刚进幼儿园了,我发现他面临一种分离焦虑的情绪。作为家长,我应该怎样给他帮助,让他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答:孩子刚进幼儿园出现焦虑,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入园前的孩子一直都是家庭的中心,是最被关注的,家里所有人都围绕着孩子转,也从未离开过家人。而到了幼儿园,需要与家里人分开,同时老师还必需关注其他的孩子,并有一定的活动安排,需要每个孩子相对集中注意力并跟着老师开展活动。在一个新的环境中,相对不被关注并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抑制自己的兴趣来按照老师或其他孩子的安排进行活动,对一些家庭的孩子来说这是非常大的环境变化,孩子不能很快地适应,所以会觉得焦虑。对于刚入园分离这样的问题,美国一些幼儿园的解决办法是(特别是对3岁前入托的孩子),在入园的头一个星期,允许(或要求)家长在幼儿园教室里陪同孩子,一起参加老师安排的各种活动。第一天是全天陪同,从第二天开始每天逐渐减少陪同时间(家长可以待在其它房间),让孩子有个逐渐的过渡,来适应新的环境。我建议家长也可以尝试采用这样的方式,和幼儿园沟通一下,看是否能进去陪孩子几天。另外,在每天送孩子的时候,家长不应该怕孩子哭闹而将孩子推给老师就快速离开;而是应该拥抱孩子一会儿,同时安慰或鼓励孩子,让孩子体会到家长总爱他们并随时随地地会支持他们。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关爱和支持,会有很好的效果,但常常被家长们忽略。

导致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幼儿园管理上的问题或是个别老师的原因。你的提问让我想起以前朋友问的一个问题,即怎么判断幼儿园是好还是不好?我的回答是,幼儿园好坏的判断标准只有一个,由孩子决定。那就是当家长每天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孩子总是愿意再多待一会儿,赖着不走、不愿意离开。家长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交流,谈谈孩子在幼儿园里的事情。如果发现没什么让她感兴趣的话,那么,可能是幼儿园管理上的问题,也许你需要考虑换一家幼儿园。

问:我在教育方面还是比较的民主、平等。因为我平常要工作,孩子大部分时间是跟着奶奶,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我对孩子会比较的理性,但是家里的老人会对孩子比较溺爱。我想怎么才能达成一个平衡,避免让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产生困惑?

答:大脑的成长过程一定要与周围环境发生密切的交互作用,环境可以改变人脑的结构(神经网络)。这就要求对类似的情况,孩子接触的环境信号越统一、一致越有利于大脑的正常发育。你提到的问题说明家庭里可能存在不同的教育方式、缺乏统一,这种情况常常会使孩子感到混淆、无所适从,长期下去孩子会慢慢学会利用家长之间的分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通俗地说就是“操纵人”,甚至进一步固定成为与人交往的习惯,把操纵当作正常的社交方式。

通常情况下,家长和老人的教育观念的确有不同,我的建议是:家庭中分主次,以父母的意见为主,由父母做最终的决定;或者在某些方面以父母为主,老人为次;在其它方面以老人为主,父母为次。作为次要的一方尽量对为主的一方不干预,如果需要干预也要尽量使用间接的方式,不要当孩子的面进行干预。只有在涉及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次要的一方才能够进行直接干预。不论何种情况,父母应尽可能增加与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增加与孩子的交流。有时候要牺牲自己的时间的确很痛苦,但是我想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抵得上和孩子相处的乐趣。

问:多人玩耍时如果孩子犯错了,和别的小朋友冲突了,怎么解决?

答:冲突不是错误;如我讲座中讨论的,“犯错了”是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行为的心理感知。在玩耍中,产生冲突是必然的。如果没有非常严重的伤害或者过渡兴奋,通常情况下家长一般都不应该插手干预,让孩子自己学习解决冲突,这其实是一个锻炼孩子独立、协商、社交的机会。如果发现冲突是某个孩子由于过度兴奋而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引起的,家长必须进行干预,将过度兴奋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分开并设法让孩子安静、休息,必要时结束所有孩子的玩耍,同时应该反复向所有孩子解释问题是由于太累了引起的,大家都需要休息。

问:那么,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或被小朋友打了,那么家长应该怎么教育,是让孩子去告诉老师呢,还是让孩子打回去?

答:首先,无论如何不应该教孩子打回去。报复不能解决冲突,只会将冲突升级;也不一定能够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更不能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情绪。正确的作法是让孩子学会在事件发生时,通过寻求老师的帮助来解决。如果是孩子在家里提到了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家长应该通知老师,让老师注意一下这个孩子,进一步观察孩子是否的确具有攻击性的倾向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在美国,常规的作法是,幼儿园会给打人的孩子家长写一个报告,作为记录保存。当某个孩子出现三次以上的攻击行为时,幼儿园就会向家长提出劝退的要求。相对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比较少的。另外,幼儿园会反复向孩子灌输,强调不允许去侵犯其他的孩子,这是幼儿园管理的核心价值。此外,这还和老师的素质有关,有些实习幼教对此类事件可能没有经验,忽略了对有攻击倾向孩子的观察,幼儿园应加强此方面的培训和管理。

问:孩子不喜欢喝水,怎么办?

答:这个问题其实和我讲座中举的例子比较相像。孩子不喜欢喝水,家长不应该逼迫他。首先,家长应该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在现在绝大多数的家庭条件下,孩子缺水或缺少营养的情况是很罕见的。出于人体的本能,孩子渴了自己就会要求喝水,所以家长需要做的不是替孩子感觉并做决定,时刻提醒或要求孩子喝水,而是要给孩子创造方便喝水的环境,比如家里方便的地方放上水杯,或给他书包里放一瓶水,孩子渴了自然就会找水喝。

问:我的孩子4岁了,他干什么事情都很慢,磨蹭,自控能力很差,怎么办?

答:这不是他的自控能力差,是很正常的现象。孩子这个年纪能认时间了吗?如果不能认时间,说明还没有时间的概念,也就不知道快慢,家长再急也没有多少效果吧。如果家长嫌孩子早上穿衣慢,那么家长和孩子都早点起床就可以了。如果你站在“孩子总是对的”的角度看的话,这应该是家长的自控能力差,因为孩子的很多行动都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动作慢,你可以适当的协助他。

问:他玩了过后也从来不收拾玩具,怎么办?

答:我要承认我的孩子也不主动收拾玩具,都是家长要求并帮助下才能进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孩子9岁左右,才开始出现主动收拾玩具的情形。自我收拾、整理属于脑科学中最新的执行功能概念,是执行功能的其中一种技能。我会在今后的讲座中给大家介绍执行功能概念、特点、及如何培养建立相应的技能。

问:班里有个孩子,每次我们看电视换频道的时候他就很恐惧害怕。家长反映说这个孩子曾经有过在看电视时突然黑屏被吓着的经历。请问一下,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这个孩子?

答:其实我的孩子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她小的时候,有一次抱着她坐在我膝盖上时,我突然打了个喷嚏,结果发现她就不动了,抱转过来看,发现孩子小脸上挂着一大滴的眼泪。后来她就一直很害怕突然、很大的声响,比如聚会上的气球爆炸声、电影院的立体声音效。因为知道自己孩子问题产生的原因,所以我会理解她的反应,也不会强求她去适应改变。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自己就能进行心理调整,慢慢适应。对于提问中的这个孩子,我觉得老师首先可以减少换频道的几率,也可以让那个孩子自己来换频道,让孩子来控制频道的变化,或者在换频道之前给他提示,说:“我们要换频道了,你要不要先闭上眼睛?”我想慢慢地他就会好了。

问:在比较美式教育和国内幼儿园教育之后,你觉得我们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你有什么建议?

答:根据大脑发育的基本规律,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孩子语言发展的窗口期,我觉得可以在这个时候尽可能让孩子学习外语。外语的学习,反过来,又给大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会促进大脑的健康发展。如果学校无法提供外语学习的环境,家长也可以寻求其它的一些途径,或者由第三方在幼儿园提供外语学习的条件。

耶鲁儿童教育中心是美国最好的儿童教育研究机构,他们的研究表明,小班教学的效果是最好的,对于3-6岁的孩子,师生1:7到1:10是最适合的比例。我了解的有些国内幼儿园的师生比例还是比较合适的,但教室的限制班级很大,孩子多老师也多。我建议可以把大班变成小班,轮流使用教室、场地,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另外,关于师资方面,耶鲁儿童教育中心的研究发现本科以上学历最好。无独有偶,我知道北京的一家民办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也是招聘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局限于教育专业,而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专业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后上岗,同时奖励老师设计新的课程,充分发挥老师的专业特长,容易到达让老师敬业、爱孩子的效果。

问:我的孩子3岁了,他非常孤僻,总是自己一个人玩,照片也是他一个人,没有和小朋友一起玩的照片,这个怎么办?

答:之前我在讲座中讲过,按照大脑发育的规律,孩子成长中另一个比较明显的阶段是合群,即和其他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儿。合群之前的儿童,虽然能够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但基本上是各玩儿各的,不会和别的小朋友共享玩具或一起做游戏。孩子合群的时间一般开始于三岁左右,逐步适应发展,时间长短不定,有的可持续到五岁半左右。有的孩子稍晚点,孩子3岁的时候还没有开始合群,可能要4-5岁才会开始社交。另外,如果孩子在家里是所有人绝对关注的中心,在与其他孩子玩耍时得不到类似的关注,也会给孩子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家长需要逐步地培养孩子合群的能力,可以采用从少到多、从亲到疏的方式,从特别要好的小伙伴开始,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在一起玩耍,让孩子逐步适应和小朋友一起玩。

问:我的孩子喜欢发脾气,比如我们上超市,他要带上饮料,可超市规定不能带饮料入内,一说不许他就在地上耍赖。这个怎么办?

答:发脾气的原因很多,可以由过度兴奋导致行为失控引起,也可以是孩子对家长说“不”的一种表现。关于带饮料这个问题,我假设是后一种情况,处理的方式是需要转变由家长决定一切的策略,不必以家长的地位发号施令,一味禁止,而是给孩子选择。先说明超市禁止顾客自带包裹、饮料进入,再给孩子选择:如果想进入超市,不能带饮料;如果想喝饮料,就不去超市了。这样家长将权威转移到超市,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决定权,同时向孩子解释家长想要做的事。如果孩子感觉到拥有一定的决定控制力,一般会能够做出家长期望的选择。

另外关于孩子发脾气、在地上耍赖,做家长的一定不要觉得这时候孩子是在给家长丢面子或者让家长尴尬。孩子情绪控制能力低、偶尔失控是正常的。如果周围环境允许,可以先让孩子充分将情绪发泄出来,重要的是在孩子发完脾气后要及时给予他安抚,关心。我前面也讲过,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会消耗大量的大脑神经递质和体能,发完脾气他会很累的,所以家长要及时对他进行安抚,并给他补充能量或让他休息。但让孩子发泄情绪,并不是说让家长必须向孩子妥协,家长还是应根据当时的情况坚持已经做出的决定。处理过程中,一定不要使用斥责、批评、打骂等处罚的方式。

问:王博士你是学医的,我有个医学方面的问题想请教一下。小孩老感冒,我又不想给他吃太多抗生素,怎么办?

答:首先要强调的是:我虽然医学院毕业,但从没有做过临床工作,没有行医执照,所以我不能给大家提供任何医疗咨询。这里我只能和大家共享我带孩子的经验(生病)。我们家小孩一上幼儿园(15个月时)就开始生病,她常常是病上一个星期,然后把病传给家长、家长起病时孩子也就好了,等家长病好了孩子差不多就又一次生病了。这个过程反反复复整整折腾了近一年的时间。后来我们意识到,这个过程其实是正常的,孩子的免疫系统需要把常见的病原体都接触一遍,在体内形成了持久的免疫力后就不会再这么频繁地生病了。这是生长发育中很正常的现象。国内的确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而且非常广泛,由于孩子身体发育不完善,滥用抗生素产生的危害就更大。孩子感冒了,家长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先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性的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是没有作用的。同时密切观察病程的进展,判断是否有严重发展,如肺炎或者中耳炎,及时就医。

问:班里的孩子情绪波动很大,总是大吵大闹、乱跑,导致老师不能正常地教育教学,这个怎办?

答:我们以前在北京的幼儿园也遇见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班级过大,孩子的情绪是会相互影响的,一个孩子兴奋起来会带动其他的孩子兴奋,让老师难以控制局部,把你完成预先准备的活动。

幼儿园要和家长充分沟通,告诉家长学校不能接受孩子这种不尊敬老师、同时也浪费了其他孩子的时间的行为。幼儿园可以要求家长配合,强调孩子在幼儿园需要遵守幼儿园的规定,但要提醒家长避免惩罚孩子。

在课程设置上,不要教太多的东西(对学龄前儿童也不太困难教很多东西),多设置游戏性的活动,也就是国外提倡的“自由玩耍”的概念(多提供无指导性的玩耍),孩子可以在玩耍中无意识地学习到很多东西,并且对各种活动保持兴趣。更进一步,幼儿园还可以把要教给孩子的东西整合到玩耍的内容里,让孩子通过玩耍来学习,快乐地学习。

通宝推:水随天去秋无际,王小棉她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