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牧野政变 -- 夏商楚歌

共:💬186 🌺1185 🌵2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暂时谈这些,有兴趣继续交流。。

新鲜的龟甲兽骨在刻字之前,必须进行脱脂,否则就会日久发臭,难以长久保存。脱脂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是甲骨能否长期保存的决定性因素。首先取一片新鲜的兽骨用文火慢慢的煮,

火候一定不可过,过了骨疏而不能刻字,太小则不能去油脂,此事全在火候之妙。正是这一道脱脂的工序,可保甲骨千年而不腐朽。

所谓甲骨文是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进行占卦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这种卜辞和记事文字严格说起来并不是正式的历史记载,因数量多,内容丰富,而时代比较早,所以一直是研究古文字是特别是研究商代历史直接史料。

所谓甲骨文是指卜辞文字,没有文字的只能叫卜骨,卜辞的时代为武丁至帝乙。有人主张武丁之前也有刻辞。可惜这一说法没有坚实的证据。帝辛刻辞也不能确定。

商早期主要使用的是卜骨,兼用牛,羊,鹿,猪之肩胛骨多。很少用龟甲,刻辞也好见。晚商甲骨并用,有时用甲多于用骨,卜辞大量出现。

最早发现的是卜甲,龟甲是山南方江淮流域和珠江流域贡纳来的,特大的还有海龟。卜辞中可考见贡龟者的人名,官名,地名,方国名。这些都是殷王之官或殷王室关系密切之人。贡纳数量最少一龟,多者五百。

如此,可判断殷人文化起了一定变化,知道龟甲也可用作占卜,并产生灵龟思想,可见武丁时期国力强盛,征服了荆楚,打通了荆楚通道,使龟甲自南方源源贡入。因此卜甲的使用数量超过卜骨。

1936年在小屯村北出土的17088片甲骨中,有12片穿孔改制背甲。这是能穿成书册的甲骨文,即“典册”,另外还有两块鹿头刻辞,分别是帝乙和帝辛的记事刻辞。经陈梦家统计还有六片人头刻辞。陈梦家认为是战败被俘的方伯酋长被杀祭殷先王后,在头盖骨上所刻的记事刻辞。

国家收藏甲骨卜辞文字最长为65字。中央研究院收藏。私人收藏于省吾收藏的一片牛骨刻头,它的背面干支表,正面是一百七八十个字的记事刻头。记的是帝乙,帝辛时打仗俘虏的卒帅车马盾和用俘首祭祀祖先的事情。

需要提醒的是;卜辞毕竟是占卜文字,总有一定限度,因此不能当作商代的典册看待。遗憾的是,竹简和帛这种材料在地下埋藏三千多年恐怕不可能再见了。而且占卜文字和记载史册的文字是有区别的,因为刻辞因刻的艰难,自然是越简单越好,刻着简单就很难辨认。典册文字简单自然好释读。

1965年,李孝定《甲骨文集释》收可识文字1377字,甲骨文单字已有四五千字,但释读出的还不到一半。甲骨文的释读难度相当大,古文字学家不仅精通古文字学,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先秦史知识,熟悉殷商时期社后背景等等。

甲骨文字主要以占卜为基础的记事刻辞,占卜方法是沿袭龙山文化,龙山文化卜法很简单,一般无钻凿仅有灼痕,灼处密集无规则。郑州二里岗早期商代遗址有少量卜甲和带字卜骨。材料多用牛胛骨,少量有鹿,猪,羊胛骨好牛的头盖骨,卜甲都是鬼腹甲。

整治材料是整体保持天然状态,未加削治,牛胛骨或者是切去三分之一,或切去一半,肩胛骨的脊根一般连根削平,切去根上半的仅见一例。龟腹甲的边缘部分加以刀削,钻法不仅有单钻还有双联钻,钻孔有尖圆,平圆,钝圆,其中以钝圆最多。

最近还发现青铜钻一把。钻完是灼,牛胛骨和龟腹甲多在钻好的圆孔内,猪,鹿,羊骨往往不钻孔直接灼于骨片较薄部分,因钻孔密集无规则,钻眼又深,所以灼痕常穿透兆面而不圆。

殷墟出土甲骨都经过精心整治,如龟骨无论腹背都把里面高骨除去。并大部分刻有卜辞,占卜之受重视和占卜手艺之考究,都达到极高水平。

以往都认为周人善筮,殷人善卜,事实证明殷人也善筮。只是殷人演算八卦的方法和周人的完全不同。

如此,自然使我们想到;夏之《连山》,商之《归藏》,周之《周易》,三代筮法不同。《商易》以坤为首卦,故名为《归藏》。归藏易卦图与周易六十四卦卦图在卦的排列顺序上有所不同。

先天八卦的卦序是按逆时针“乾—兑—离—震-坤—艮-坎——巽—…”来排列的,而归藏卦画是按逆时针“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来排列的,

要清楚一点归藏易中并没有乾坤坎震等八卦的概念只有天地金水火风山木,其卦序是“天(乾位),金(兑位),山(离位),水(震位),火(巽位),风(坎位),木(艮位),地(坤位)”。遗憾的是材料太少,难于展开研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