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小笔记】学习、读书、自娱自乐 -- 云峥

共:💬24 🌺3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0.伊丽莎白和国教:信仰一致、天主教徒、清教徒

1559年宗教和解 宗教宽容、妥协,各方面的模糊,唯一明确的是:一致法案 Act of Uniformity:保持一致并保持安稳

激进的新教徒和激进的天主教徒都没想到伊丽莎白一世能活到70岁,他们都希望事情能朝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发展。为将要发生的风云突变做准备。

天主教徒的反抗行动。1568-1560年左右,影子教会:流亡海外准备反攻的教会;被臣民驱逐的苏格兰女王玛丽(其本人为天主教徒);1568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镇压荷兰新教徒的起义,派大军驻扎在荷兰。1569年,北部诸伯爵叛乱,试图利用西班牙大军拥立玛丽女王。最终诺森伯兰公爵被处决。1570年,教皇曾声援,宣布伊丽莎白为异教徒。

1570-1580年间,有许多关于天主教对女王的叛乱,荷兰新教领袖沉默者威廉被暗杀,1586年,巴宾顿阴谋……1585年,经历过很久考虑之后,英格兰公开向西班牙宣战,并派兵进入荷兰。同年,国会重新定义叛国罪,天主教的牧师不允许进入英格兰,否则以叛国罪论处。1587年2月,玛丽女王被推上断头台。1588年,整个国家动员起来对抗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入侵。

1581-1603年间,131名天主教牧师被抓捕处死。还有60名藏匿者,同样被叛国罪论处。英国认识到自己易被四面围攻的位置,而天主教因为对外的联系被仇视。

清教徒被视为新教中的激进分子。他们视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的继位为上帝对英格兰事务的干预。但尽管承认伊丽莎白的宗教改革,却认为这样的宗教改革只是半吊子工程。他们急于推进改革,巩固地位。他们想去除“罗马的抹布”和“教皇的糟粕”。他们中很多人是大学生,在学校中受更纯粹的新教教育,加尔文对他们的影响更大。他们认同加尔文的“预定论”,认为只有被选中的少数人才能接受救赎。很多人还采信贝扎的双重预定论。他们会反省自己是不是被上帝选中者,进而全身心的为宗教奉献,以此来确定自己就是被选中的。他们视世界非黑即白,自己为世界的少数,旁边是堕落的人,将自己描述为小拨的敬神残留者。The“little flock”,the“goldly remnant”由此诞生了实践主义的理念,用行动来证明对上帝的忠诚。预言会议。

1570年后,他们涉足政治,并且以清教运动的形式。他们反对主教体制,认为应该通过基层教众自治,然后选举更高层的长老,所谓的长老体系。1572年,告国会书。他们号召进一步的改革。1588-1589年,出版马普瑞特宣传册,直接针对主教。约翰-菲尔德建立长老派的地下网络。1590年后,作为运动的清教主义逐渐消逝,但留下三大遗产:

第一,一部分激进的清教徒彻底与国会分裂,组织自己的团体,他们中的部分被迫避难海外。亨利-巴罗避难荷兰,后返回被绞死。由此导致1620年的五月花远航。

第二,国教中的福音实践主义神学。他们认为即使不能改变国教的结构,也要改变它的精神特质。

第三,与清教徒对抗捍卫和解政策的人们,进一步认为和解政策不是暂时政策,而是不同以往的另一种可行的道路,介于天主教与激进新教之间的折中道路。如神学家班古罗认为国教中的形式不是政治的妥协,而是新教的可行道路。教会被赋予神圣性,英格兰教会是基督教先贤传承下的体制,中世纪的天主教混乱思想已经得到净化。

天主教对平民不再有大的影响,将传教集中于绅士阶层。到1603年,英格兰国教会大概有250万领圣餐者,而天主教不服国教者只有八九千。安立甘教会许多教士受过大学教育,势力大增,对教义的纯粹性要求更高。1600年后,清教少数派的影响越来越大,不是通过政治运动,而是通过宗教传播。(与今日情形比较)17世纪英格兰宗教战争,争端不是在天主教与新教之间——这场争端在1600年就已经平息,17世纪宗教争端是由于新教概念不和而展开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