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春秋左传注读后14左传与礼 一、从豊到禮 -- 桥上

共:💬43 🌺17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春秋左传注读后14左传与礼 六、礼与朝聘 7.

公元前五二二年(齐景公二十六年,卫灵公十三年),齐景公派公孙青(子石)出访卫国,已经出了齐国国都,听说卫国发生了内乱,卫灵公逃出了卫国都城,到了死鸟这个地方。公孙青派人回去请示,还要不要继续出访,访问哪一头。齐景公指示他说:“只要还在卫国境内,(卫灵公)就仍然是卫国的君主。”于是公孙青继续进发,到了死鸟,通过随从请求按照聘礼的礼节觐见卫灵公。

卫灵公派手下告诉他:“亡人不佞,失守社稷,越在草莽,吾子无所辱君命。”卫灵公是说我没有本事,被人赶了出来,现在在这荒野之中,贵“君子”不能在这种地方致送贵国君主的好意,还是算了吧。公孙青回答说:“敝国国君在使臣临出来之前指示说:‘要好好尊敬卫国的官员。’臣下不敢另搞一套。”卫灵公又派人传话说:“您要还想着两国先君的交情,愿意来敝国聘问,那也要在祖宗面前行礼才行。”公孙青只好不提了。

随后,卫灵公又想要不举行聘礼而另行接见公孙青,公孙青推辞不掉,可因为没有准备这个见面,没带礼物,聘礼的礼品又不能动,只好把自己乘车上的好马拿来献给卫灵公,卫灵公把这几匹马用在自己的乘车上,以表示对公孙青的尊重。虽然尊重,但是这种接见,实际上可以有把公孙青作为自己的臣下的意味,一国之君一般不会见别国的臣子,除非他来投奔。

公孙青也很懂事,就要求参与到卫灵公营地的警戒工作之中。卫灵公推辞说:“我已经是逃亡在外的人了,已经不是国君,就不必麻烦您了;何况现在在荒野之中,没这个需要、也不敢劳动您的随从。还是算了吧。”公孙青回答说:“敝国国君的臣子,也就是您的奴仆。如果奴仆不为您效劳,那是不把国君放在眼里,我害怕会因此遭天罚,现在我要这么干只是想为自己消灾免祸。”于是公孙青亲自手拿铜铃,参加了整晚的警戒工作。

不久,卫灵公就打回了国都。平定叛乱以后,卫灵公派人向齐国报喜,还夸奖了公孙青(子石)。当时,齐景公正在朝廷上饮酒,就赏赐给在场的各位大夫每人一杯酒,说:“这都是各位大夫教育的好啊。”这时有一位叫苑何忌的出来煞风景,他说:“要是‘青’有功我们都受赏,那他有过我们就都得受罚。可《康诰》里说过,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在群臣?臣下也不敢贪恋主上的赏赐而违背先王的教令。”

在上面的事例中,公孙青所面对的问题是,在特定情境之下怎样达成两国之间行聘礼本来所要达到的目的,即增进两国友好关系,但同时还要遵行礼仪的规范,不能乱来。齐景公、卫灵公以及公孙青之间的互动最终使公孙青的这次出访既不违反聘礼的礼仪规范,又达到了增进两国友好关系的目的,可谓是当面对复杂局面时实行“礼”的最高境界。

下面是《左传》中有关的两段:

齐侯使公孙青聘于卫。既出,闻卫乱,使请所聘。公曰:“犹在竟内,则卫君也。”乃将事焉,遂从诸死鸟。请将事。辞曰:“亡人不佞,失守社稷,越在草莽,吾子无所辱君命。”宾曰:“寡君命下臣于朝曰:‘阿下执事。’臣不敢贰。”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卫侯以为乘(shèng)马。宾将掫,主人辞曰:“亡人之忧,不可以及吾子;草莽之中,不足以辱从者。敢辞。”宾曰:“寡君之下臣,君之牧圉也。若不获扞外役,是不有寡君也。臣惧不免于戾,请以除死。”亲执铎,终夕与于燎。(《昭二十年传》(p 1411)(10200405))

卫侯告宁于齐,且言子石。齐侯将饮酒,遍赐大夫曰:“二三子之教也。”苑何忌辞,曰:“与于青之赏,必及于其罚。在《康诰》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在群臣?臣敢贪君赐以干先王?”(《昭二十年传》(p 1413)(1020040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