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欣赏】Hilary Hahn演奏的巴赫协奏曲 -- krys

共:💬31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巴赫不是狂人,他是个明白人

巴赫确实是一位高产的做家,做品之多、创做速度之快,常常令人惊诧不已。这看起来和“生活于小农经济社会的俺们,乍见汽车每分钟一辆地从工厂开出来,而纳闷得脑门疼”的情景差不太多。在俺们原先看来,这寻材、选材就得先碰着运气,依材立意也得花一番心思。再往后打坯、凿坯、修光,哪样少费得了工夫呀,就是到最后揩光上蜡,都得陪着小心。这倒好,一分钟一个,不用人抬,自己就遛哒出来了。看见谁挡道了,还会嚷嚷两声。这外皮就更甭说了,锃光瓦亮的,能照出人影来。这往后,别人不都得喝西北风去。但后来一旦让俺们知道了什么是流水线,那背后的戏法就不大灵了。

巴赫的音乐是属于工业社会的音乐,作品大都是规格零部件组合成的。组合的方式就不是人人都能看懂的了,有时候觉着,好像只要在公差允许范围内,零部件随便加,能插上就插上,能拧上就拧上。看过《摩登时代》吗,还记得卓别林手持两把扳手,站在流水线旁的形象吗,巴赫也差不太多,图的就是那见Button就拧的快乐,至于成品如何,好像并不操心。要是让巴赫负责设计《Robots》中的角色,不知还会出现多少令人目瞪口呆的形象。

巴赫的音乐是数学式的音乐,作品大都是推导出来的。找个初始空间,给出限定条件,该归纳的归纳,该演绎的演绎,该映射的映射,但结果空间却让人不太容易看明白。大家以前都解过数学题,推导过程中要是能用上定理的话,可就省事多了。巴赫也给出了个叫“平均律”的定理,只是在很多空间上都不收敛。

欣赏和创作是两个范畴,巴赫追求的是创作时在音乐中冲浪的快感,别人欣赏到的是浪板划过的痕迹和溅起的浪花。音乐指挥在现场演出前,对演出作品是要胸有成竹的,深刻领会作品精神是必备的功课。碰上巴赫的作品可就耽误工夫了,要是想所有作品都演出一遍,自是痴人说梦。“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巴赫带着快感倏然而逝,后人无论如何费尽心机,都会显得有些缘木求鱼。于是巴赫“双丰收”的事迹,也就不难理解了,或许对他而言,都是一种渲泻。巴赫把快乐留给了自己,别人得到的只是副产品。

元宝推荐:雪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