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略论八路军地方部队的“小团” -- 镭射

共:💬40 🌺594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基本上不是一回事。

抗战时期八路军建制一向很乱。

昨晚回去又翻了翻手头现有的杨成武、李志民、吕正操的回忆录和八辑本的辽宁英烈。

您的理解我感觉是这样的,区队和地区队不是一回事,地区队和小团似乎也不是一回事。但地区队也属于主力部队,不过地方化而已。

按照当时冀中八路军团级单位建制来看,分为主力团(大团)、基干团(小团)、地区队(团级营规模)和部分团级的支队。

1941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阴谋,冀中区党委、军区决定将各分区和游击总队合并,划分主力团和基干团,建立地区队,各县大队隶属分区。实行一元化领导,加强部队建设,创造铁的党军。主力团为甲种团、野战团、大团,辖3个营和2个直属连,2000人左右;基干团为乙种团、小团,辖5至7个连,七、八百人;地区队为丙种团,相当于营,一般辖3至5个连,四、五百人。据此,各分区自9月开始整编。

这是我能找到地区队最早的记载。当时冀中下面的五个军分区改编后各辖1个主力团,一个基干团,若干个地区队。

至于他们之间的区别联系,试着举几个例子说明:

1、大团改小团和区队。

1943年2月,6分区主力团17团奉命整编,该团分编为2个团和1个地区队,即:

新17团——有5个连,701人,即原17团2营的3个连,原7分区32地区队3连和1连的一部分组成1个连,原团直3个连的一半加上7分区直属队补充几十人合并为一个连。

第26团——有5个连,636人,即原17团1营的3个连,原32地区队1、2连的一部分合并为一个连,原团直3个连的一半加上7分区直属队补充几十人合并为一个连。

新32地区队——以原17团3营的3个连为基础编成第1、2、3连,地区队机关由分区机关和原32地区队机关的一部分干部以及3营营部组成,并直辖一个侦通排。

2、地区队改编为小团、大团

1945年5月,七分区将32地区队编为第33团(大团),以45地区队编为第22团(小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