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银行的好日子结束了 -- zhuhit
评论一下,总经理关于去除金融行业垄断的言论,和周小川说的如果没有金融危机,利率市场化改革早就进行了。
一。银行的周期
有些事需要从头说起:自80年代改开以来,银行自身的改革也在慢慢进行之中,定位不断变化,早期就是国企的提款机,国企遇到发不出工资的情况,遇到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就找政府,政府没钱怎么办,找银行~~90年代初的时候,小平同志南巡之后,金融宽松,物价大涨,93-94年的时候可是20%的通胀情况,银行大量放款,这些贷款在之后就成了坏账,93年的时候中国面临的是这样的情况外贸逆差,美元外流,高通胀,以及局部地区的房地产泡沫~~
是不是和现在很类似?
前任总经理因为他对金融系统的良好认识被选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人民币贬值,收紧银根,改革银行系统,国企改革,国家对
存款保值贴补
---什么是保值贴补,就是说银行的存款利率低于cpi,那么财政部就会补齐这部分差额,把存款利率拉到与cpi等值的水平,也算是对银行的厚爱了~~~当年的国债市场的一场风云也与此直接相关。
94年的这场金融系统的大动作,扭转了国内的自80年代以来高通胀,外贸逆差,人民币贬值的局面,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内部泡沫已经消化了,那么这时候可以从容应对外部的危机了,虽然美元还在流出但是人民币保持了坚挺。
银行系统的改革也在同步进行,逐步规范贷款流程,对于资不抵债的国企不再放款,同时银行业面对的历史坏账和1993年南巡之后金融宽松带来的坏账的困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通缩的问题也直接影响了银行的景气。这一点做一下解释:国内银行业的利润来源主要就是利差,通缩的情况下,cpi是负,那么银行支付给储户的利息利率相当于是存款加上cpi,所以银行是相当痛苦的,而2009年以来cpi高涨,存款的实际利率是负,储户每年的资金每年都会缩水,缩水的钱哪儿去了?赫赫
打开深发展的股价图我们发现在1997年的时候股价最高,之后一直下跌到2005年,缩水80%,这就是银行业的周期效应。
经济周期在银行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90年代经济低迷的时候银行坏账大量增长,银行在倒闭的边缘徘徊,如果在美国这些银行有大部分是要破产的。
二银行周期的滞后效应
银行周期往往具有滞后效应,经济由盛转衰的时候,往往是这样的,企业生存压力加大,无法产生正的现金流,需要大量贷款,那么,需求增大,这时候贷款利率上升,银行利润增加,当继续恶化到企业无法生存的时候,就会缩减战线甚至破产,这时候企业会裁员,就会产生坏账,那么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财务状况恶化,银行坏账增长,银行利润下降。
经济好转的时候,企业收入增长,产生正的现金流,现金充裕,那么一贩卖现金为生意的银行好像就不是那么需要了吧,经济好转到一定程度,当企业的生产无法满足需求,企业扩大再生产,那么这时候银行的好日子就来了。
其实你看看美国次级债爆发的过程你就会发现这一点:2006-2007年房地产市场就到顶了,而在2007年年报美国银行业的年报是相当的亮丽,人们都很纳闷银行市盈率怎么这么低,银行怎么就不涨,到2008年年底银行危机爆发~~~银行股暴跌。
那么大家现在再来看看美国企业的现金流在,过去的一年中,现金流大量增长(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似乎预示美国的经济正在复苏~~~
而国内企业负债率在大幅增长中~~~
三国内银行的垄断
国内银行的垄断就在于国家对于存款利率的硬性规定,就是利率不市场化,存款利率不市场化,就是存款利率低于市场价,但是贷款利率是完全市场化的(银行可以上浮贷款利率),银行的暴力来源就是这个。
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很多温州高利贷,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等半市场化的怪物,这些怪物和银行系统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过去的一年倒闭,破产反过来又影响了银行系统。以后这些问题还会继续产生和发酵。
总经理和周小川的讲话反映了上层对于银行垄断的担心,希望将银行的暴利减少,那么这种情况下怎么改?
根本的改动就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先从温州试点,不过国内的改革大家也都知道很可能变成一个不伦不类的改革~~~
看上层的动作吧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把银行嘴里的肉挖出来~~
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中国银行业现在的高利润来源就是利差,和如今的行业周期高点的叠加效应。那么我看之后就是行业周期慢慢走低和因为金融改革造成利差减小的叠加效应。这些都是大概率事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银行的好日子结束了
🙂这次的降息是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 1 zhuhit 字47 2012-06-12 10:13:57
🙂我关于中国地方债务的讨论被parishg屏蔽,只能回复这 8 秋说 字464 2012-05-26 08: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