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关于一些小讨论 -- 本嘉明
1964年开始三线建设
1969年发出一号命令,进行疏散。
1973年,国家正式发文重点建设贵阳、重庆、安顺、绵阳四个重点城市,后来这四个城市成为全国三线企业的核心
68年到72年,军费占财政支出比例都在20%以上,之后到79年虽然没有到20,但都在18%到19%之间。
80年开始下降,到85年到10%以下。
这个还只是军费开支,而与之相对应的国防建设开支就更加多了,
华北平原建设了多少人造山,作为反侵略的据点。
那个时候,全国疏散,到处挖备战洞。而弹药生产更是加班加点,我印象中,可是生产了号称能打两场中等规模战争的弹药。
可以说全国经济基本上就是一切为了打仗。这种情况下,如何能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难道实行改革开放就能在这种情况下,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如此规模的临战准备,难道对国民经济没有伤害?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6 层
🙂"备战备荒为人民"是1967年流行的,而"深挖洞,广积粮 6 只是想看看 字383 2012-03-12 12:35:38
🙂上大学的时候,看了一部中苏边境的记录片 2 foursea 字516 2012-03-12 22:11:46
🙂全国转入战时机制? njyd 字0 2012-03-06 03:04:19
🙂战时机制可能不恰当,但是临战状态是准确的
🙂美国虽然没有驻军但是在越南有机会也是会过17度线的 3 庄冬 字664 2012-05-05 09:48:27
🙂实际上造成临战状态的思维也与文革一脉相承。 1 njyd 字258 2012-03-09 10:47:53
🙂最紧张应该不是69年 5 foursea 字768 2012-03-11 11:26:30
🙂当年感觉最紧张是69年珍宝岛后, 2 njyd 字660 2012-03-11 11: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