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东山顶上的酥油茶】甘孜事变:末代女土司的生死之恋(上) -- 京华烟云AMIP

共:💬97 🌺1094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东山顶上的酥油茶】甘孜事变:末代女土司的生死之恋(中)

续前:【东山顶上的酥油茶】甘孜事变:末代女土司的生死之恋(上)(点击阅读)

几乎与此同时,班禅行辕的人马也来到了甘孜。

辛亥革命后,九世班禅与十三世达赖失和,班禅被迫出走内地,当时中国正连年内战,城头变换大王旗,无人理会他借助中央政府力量返回故乡的要求。后来,班禅由北京移驻到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国府有意利用班禅的影响力抗衡达赖喇嘛主导的西藏噶厦地方政权,对他一直相当优待,册封他为“护国宜化广慧圆觉大师”,并谋划用军队强行送这位佛爷回乡,以打击西藏地方势力。

于是,在国民党正规军护送下,班禅行辕来到了青海玉树,准备随后武力返藏,拉萨当局对此自然激烈反对。

可就在此时,七七事变爆发了,国民政府忙得焦头烂额捉襟见肘,不想在这个艰难时刻与西藏地方政府再起新的争端,于是护送班禅回西藏的工作不得不耽搁下来。由于长期颠沛流离,班禅的身体本来就不好,这种无休止的等待更是耗尽了他最后的精力,到了1937年12月1日,忧虑中的九世班禅病逝于青海玉树,终年55岁,但上千人的班禅行辕人员和警卫大队仍旧保留,由国民政府拨给经费。

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班禅行辕多年来尽管东奔西跑连个固定的家都没有,但它却并不穷困潦倒,恰恰相反,它简直可以说富得流油。为了笼络蒙藏人心,历届中央政府包括北洋和民国,都莫不对班禅加官进爵,不时赠予许多钱财,而佛教徒尤其是藏传佛教徒,更是对这位佛爷顶礼膜拜,据记载几乎所有蒙古王公来到内地,都会求见班禅赐福,随后大量布施,因此说班禅行辕尽管政治上并不得意,但经济上却相当宽裕。

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班禅行辕在玉树住的并不安心,正是因为太过富裕,他们担心历年积累下的巨大财富引起青海军阀马步芳的觊觎,加之玉树地方太小供应困难,而西康的刘文辉又表示热烈欢迎,再三考虑之下,班禅行辕宣布奉九世班禅灵柩由玉树移居西康,就这样他们来到了甘孜。

甘孜地势平坦,与周边其他地方相比这里气候温和、水草丰茂、农牧均宜、物产丰饶,且地扼由川入藏的要冲和藏汉交易的重地,商贾云集百货俱全,财政收人也优于他县,在藏区算是块难得的宝地,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对浪迹天涯的班禅行辕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另外,他们原定的目的地——西康首府康定一直在刘文辉的严密控制下,班禅行辕无疑不想受其挟制,便借口佛爷灵柩早晚要回西藏,甘孜这地方比较方便,将来迁动的时候省事,于是便住在甘孜死活不往前走了,刘文辉无奈之下也只得同意。

不久之后,国民政府考试院长戴传贤(也许他的字更为人所知——季陶)率大批随员来到甘孜,代表中央政府公祭班禅。德钦汪姆女土司那时才二十二岁,风华正茂,同戴对话使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谈吐大方,彬彬有礼。事后有人问戴对德钦汪姆的印象如何,戴答:可算是边塞的一朵鲜花,藏家的一位才女。问者说:院长何不把她收作干女儿。戴答:这事可以考虑,等把祭礼完成后再说。果然,祭奠过后,戴就正式把女土司收为了干女儿。

其实,老戴此次除了代表国家祭奠班禅的公开任务外,还肩负着替其好友蒋委员长联系和培植西康地方势力,安插亲信伺机搞倒刘文辉的秘密使命,因此他与班禅行辕和当地土司打得火热,班禅行辕乘机提出将康北八个县从西康划出,成立特区由行辕管理的建议,官场老油条戴季陶当然不会表态赞成,可他也没有明确反对,只是笑而不答,使得行辕认为得到了中央的默许,从而埋下了后来甘孜事变的种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正是当初刘文辉觊觎班禅行辕的巨大财富,才走戴季陶的门路让班禅行辕从青海移居到他所控制的西康,但没想到后来玩过火了,差点儿把老刘自己烧着。

从留下来的历史照片来看,戴季陶的这位义女德钦汪姆女土司相当健康活拨,可以说充满了活力,但如果按照汉族的标准,单从长相来说她其实并不太漂亮,降边嘉措先生所谓她“年轻美貌”、被称作“康巴之花”云云,更多是出于藏族的审美,是一种草原的健美而非中原的柔美。而与其同时代人们的记述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比如在1937年,入藏求法的汉族僧侣邢肃芝——他是第一个获得黄教显宗最高学位‘拉让巴格西’的汉人——途经甘孜时曾见过这位女土司,对此他后来回忆道:

“这位女土司是承袭她母亲的职位。因为孔撒家有女而无子。土司名德钦汪母,二十多岁,面孔黝黑,身材修长,脑后垂着一条长辫,身穿件紫红色章缎长袍,显得充满活力。女土司带了一群康巴卫兵作为随从,他们每人佩着一支新毛瑟和一柄腰刀,威风凛凛。

据说这位女土司办事麻利,她属下地区广大,人口众多,在甘孜还没有实行改土归流前,她是实际上的地方老大。尽管如今甘孜设了县,因为历史上的关系,她仍然有着庞大的势力。

“作为一个女子,本来自己的婚姻大事应该由自己做主,但由于她的身份特殊,婚姻却成了难题。刘文辉生怕她与藏人联姻,将来与西藏的势力串通引起地方政局的动荡,所以要求她在选择配偶时。必须首先得到刘文辉的批准,否则不得结婚。因此岁月蹉跎,土司至今仍待字闺中。”

当时正驻守西康的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如此忌惮这位女土司,除了上面说的原因外,与土司家以往的经历也不无关系——就在前几年,红军长征时曾经过甘孜并建立了红色政权博巴人民共和国,孔萨家族与这些红色汉人关系很好,不仅以女土司的名义出任了波巴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而且还主动向红军捐助九万公斤粮食,如此的红色背景恐怕难免让刘文辉生疑吧。

按照比较浪漫的说法,红军离开后,女土司返回甘孜,不久邂逅了年轻英俊的九世班禅行辕卫队长益西多吉,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益西多吉比女土司大一岁,他1916年出生在今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小时候进扎什伦布寺当了喇嘛,后来他与寺里的几个僧人偷偷经江孜、亚东出境,到印度噶伦堡后改乘火车到加尔各答,再乘海轮过槟榔屿、新加坡、香港到天津,终于来到了逃亡内地的九世班禅身旁,当时他还不满10岁,是班禅行辕最年轻的成员。

益西多吉后来被班禅送到阎锡山开办的太原北方军官学校学习军事,回来后成为班禅的侍卫军官。民国政府当年为了护送班禅返藏,成立了一支三百人的侍卫队和一支数百人的仪仗队,统归班禅行辕指挥。益西多吉被任命为侍卫队少校分队长。

据益西多吉回忆,他与女土司德钦旺姆从相见、相识、相知到相爱,有一个过程,而直接的原因,是他所讲解的一首流传在拉萨的情歌,拉近了姑娘与他的距离,传说中那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作品:

“我深情地望她一眼,美丽的仁增旺姆,

她含情地瞥我一眼,在一对睫毛之下,

我与仁增旺姆,结下了不解姻缘。

心心相印的恋人,我的仁增旺姆,

若能相伴同行,哪怕靴子无底,

愿与仁增旺姆,欢乐奔向远方……”

应姑娘的要求,益西多吉接着又演唱了本书最前面提到的仓央嘉措那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的月亮。

玛吉阿米的面容,渐渐浮现我心上……”

一首首诗歌就这样飘出,它们在空中萦绕,在土司官寨里萦绕,也在年轻人的心中萦绕,两人的心被仓央嘉措紧紧拴在了一起。

终于,他们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但有爱情的地方,往往就有法海出现——一直对孔萨土司保持警惕的四川军阀刘文辉迅速进行了干涉,派兵占领土司官寨并扣押女土司达一年之久。在确定和平解决无望后,为了夺回爱人,益西多吉召集班禅行辕卫队和孔萨家族武装对土司官寨发动了强攻,最终如愿已偿赶走川军,女土司重新获得了自由。

但刘文辉岂肯罢休,他很快派重兵卷土重来,这对恋人有限的当地武装无法抵挡大批川军正规部队,最后只好放弃领地向青海转移,川军遂重新占领甘孜。

至于那对患难与共的恋人,他们终于在青海玉树结婚,后来一起生下了五个孩子,益西多吉入赘妻子的孔萨家族,并更名孔萨益多。青海军阀马步芳一直觊觎着西康的地盘,因此对女土司夫妻相当优待,尽管衣食无忧,但据说女土司并不快乐,她仍时刻想念着家乡。

离开家乡近八年后的1948年,在蒋介石的亲自干涉下,女土司一家总算回到了甘孜。也许是多年的漂泊生活大大损伤了她的健康,重返故乡仅三载,德钦汪姆就于三十四岁的大好年华撒手人寰。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年,孔萨家族又迎来了当年的老朋友TG——昌都战役开始前,解放军18军副政委王其梅和第二参谋长李觉率领的前方司令部,就驻在孔萨土司官寨,而孔萨家族也一如既往,积极配合解放军,光是为运输作战物资就投入了上万头牦牛,为这场解放大陆的最后一战打下了坚实基础。尤其是1950年底,由于自己的运输未能跟上,进驻甘孜的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三千余人面临断粮的严重威胁,就在这艰难时刻,孔萨土司德钦汪姆联合甘孜的麻书土司以及附近的德格土司、头人等,共同向解放军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先后售给部队数十万斤存粮,还有柴草、牛羊、酥油等物品,对于缓解部队的“粮荒”起了积极的作用。

据说女土司逝世那一天,甘孜的天空出现了彩虹。此后,她的丈夫孔萨益多一直单身,终生没有再娶。2010年的最后一天,子孙满堂的孔萨益多老爷爷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

讲完了浪漫版的故事,再来讲讲残酷版的吧,后面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民国时期西康省的史料,以及根据这些资料整理的一些书籍如《西康史拾遗》等等。

且听下回分解。

关键词(Tags): #班禅行辕#刘文辉#西康#戴传贤#孔萨通宝推:黄序,玉垒关2,dahuahua,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