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8)伊拉克之前的战争与外交政策

伊拉克战争将会永远成为布莱尔政治遗产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富争议的部分。但是在那之前很久,早在克林顿政府火烧房梁的时候就发生过两件事,这两件事深刻影响了布莱尔的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日后的情节。第一件事是皇家空军与美国空军联合轰炸伊拉克以惩罚萨达姆回避联合国检查的行为,第二件事是在科索沃危机期间轰炸塞尔维亚以及威胁发动地面攻击。这些危机使布莱尔相信他必须以个人身份直接参与到海外战争当中。这些危机令布莱尔忍受了自我怀疑的漫漫长夜并增强了他对批评的抵抗力。这些危机令他看清了空中力量的局限性以及媒体管理的重要性。要是没有这些危机,布莱尔对于911事件之后世界政治的变化一定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布莱尔就职后不久就得到了萨达姆对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抱有兴趣的证据。他在演讲中提到过这一点,私下里也曾与其他国家领袖秘密讨论过。大部分北约以及安理会成员国对于这名独裁者在联合国调查人员试图探查大型生化武器制造建筑群时将其驱逐的做法十分愤慨。但是布莱尔一开始的本能反应还是进一步开展外交努力。伊拉克早已遭受了制裁,萨达姆最终还是允许了调查人员的活动。不过他玩得是猫鼠游戏,到了1998年10月英美两国终于失去了耐心,决定用导弹与空袭来彻底摧毁伊拉克的军力。作为对未来事态走向的预示,布莱尔甚至还在下院向议员们呈交了一份萨达姆手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全套文件。不过伊拉克方面在最后一刻再次后退,空袭也就推迟了。美国很快做出结论认为这不过是小花招而已,同年12月英美两国的战机一起进行了为期4天的攻击,摧毁目标250余个。这次代号沙漠之狐的行动尽管作为重大胜利而广受宣传,但是其实很可能仅仅将萨达姆的武器研发计划推后了一年左右。就和日后一样,这回英美两国的行动也没有得到联合国决议的支持。在两国民众当中都有很多人怀疑克林顿此举仅仅是为了转移人们对莱温斯基丑闻的注意力。空袭期间众议院一直在辩论弹劾事宜,空袭的最后一天正式作出了弹劾。不过在整个事件当中,布莱尔在议会内外都没有遇到多少麻烦。

导致第二次轰炸的起因是南斯拉夫在历经了漫长巴尔干悲剧之后的最终分裂,早先的梅杰政府就遭受过这一问题的纠缠。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个省,主要人口是说阿尔巴尼亚语的穆斯林,但是对历史感强烈的塞族人而言这里几乎就是一块圣地,因为中世纪时期他们的祖先曾在这里与奥特曼帝国交手。塞尔维亚的前共产主义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在身为少数族裔的科索沃塞族人心目中赢得了英雄的形象。1995年的代顿和约(1)暂时控制住了事态,但是新成立的科索沃解放军(2)却挑起了新一轮恶性冲突并在1998-99年间导致了越发凶狠的塞族报复。尽管有国际观察员的监督,双方也进行了短暂的停火,但是暴力活动还是再次爆发,接下来就是拉卡克村45名平民遇害事件(3),国际舆论将其与纳粹暴行相提并论。接下来的种族清洗与驱赶上万人穿越苦寒山脉的强制迁徙引发了极大的国际愤慨。布莱尔在芝加哥宣称新的“国际社会准则”已经建立,这一准则允许发动“基于价值观……的正义战争”。与南斯拉夫的谈判破裂之后北约发动了大规模空袭。英美两国的战机首先攻击了科索沃的目标,然后又攻击了塞尔维亚的其他地区,攻击目标包括工厂、电视台、桥梁、发电站、铁路、医院以及大量政府建筑。

但是这次行动是一场完全的失败。无辜平民大量死亡,科索沃与塞尔维亚大部分地区的正常生活也遭到破坏。一枚美军集束炸弹在集市上爆炸并杀死了60位平民。一家号称隐形的美军轰炸机将在贝尔格莱德将中国大使馆炸塌了一半,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此外低空云层与米洛舍维奇手下将领使用的诱饵有效地减轻了军事损失,而他则借助北约的攻势进一步扩大了种族清洗活动的规模。行刑队再度出马,几十万人背井离乡——最终大约有将近100万阿尔巴尼亚人逃离科索沃,大约10000到12000人遇害。布莱尔开始担心假如这次行动无果而终那他很可能将会丧失首相之位。(唐宁街的幕僚们也是这么说的:如果他们是对的,那么本书读者将会注意到布莱尔相信自己将遭到罢免的次数远远多于任何持平观察家的预测)。真正的问题在于恐怕只有地面攻击的威胁才能逼迫米洛舍维奇收手,光靠空中力量做不到这一点。布莱尔竭尽全力试图说服克林顿同意这一观点。他走访了一座难民营并愤怒地说道:“这是肮脏的犯罪……怎么会有人认为我们应当不加干涉?”

最终将要承担新战争主攻重任的还是美军。欧盟根本没有统一的军事结构,也缺乏向其他战区远程投放军队的工具。华盛顿方面对于英国首相的道义姿态十分戒备,连续好几周的穿梭外交之后事情才开始取得进展。布莱尔下令50000名英军士兵——现有军力的绝大部分——做好准备随时入侵科索沃。这意味着规模极大的预备役动员,如果仅仅是虚张声势的话那手笔实在不小,因为其他所有欧洲国家都没有参与的兴趣。不管出于怎样的原因,美国人的口吻开始变得越来越强硬。终于塞族议会在最后一刻软了下来。之后美俄两国共同施压迫使米洛舍维奇将军队撤出了科索沃并接受了这一地区在国际托管下的实际独立地位。布莱尔将这一结果称为胜利,正义战胜了邪恶,文明战胜了野蛮。8个月后米洛舍维奇被人推翻并因为战争罪上了海牙国际法庭。

沙漠之狐行动与科索沃战争对于人们理解日后全面伊拉克战争当中布莱尔的表现至关重要。这两起事件教会了他轰炸一般而言不会生效,暗示了他只要用更为强大的地面力量相威胁独裁者就会让步,赋予了他身为道义战争领袖、抗击那些在各自领域里和希特勒一样邪恶的独裁者的自我感觉,2000年塞拉利昂救援行动(4)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这种感觉。在与克林顿在沙漠之狐行动中成功合作之后,他担心自己在科索沃问题上对克林顿施压太过明显了。他了解到美国总统的手腕必须灵活。他记住了不能过度依赖欧洲盟国,尽管日后他又提出应当建立一支欧洲“快速反应力量”以便在未来战争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他学会了同时忽略来自左右双方的批评,在科索沃轰炸期间这些批评可谓震耳欲聋。他学会了硬着心肠下达导致大量死亡的命令。他学会了应付媒体的敌意,尤其是BBC,他们对科索沃轰炸的报道令他十分恼火。北爱和平进程使他确信了自己协商谈判的能力。沙漠之狐、科索沃与塞拉利昂则令他确信了自己领导战争、下大赌注并赢得赌局的能力。

(1) http://baike.baidu.com/view/3540797.htm

(2) http://baike.baidu.com/view/3278245.htm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Ra%C4%8Dak_massacre

(4)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9303.htm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