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代号PM2.5:美国使馆的舆论战争 -- diamond

共:💬41 🌺337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舆论战争的另一面,兼答网友

说到环境污染问题,环保部门无疑是处在风口浪尖上,指责和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其它的地方不大了解,就我接触到帝都环保部门的人来看,自己和家人同样24小时呼吸着帝都的空气,由于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更深知污染的危害,改善环境的愿望丝毫不比普通老百姓少。顶楼的文章不过是在某个方面替他们说几句公道话,不是想掩盖什么。问题就是问题,也不是任何人能掩盖的。

顶楼的文章已经解释了美国使馆如何做高数据,下面就专说问题,说说为什么政府的数据总是比群众的观感低。

第一个原因是大部分网友住在北京城内,政府公布的数据是全市的均值,前者的污染指数本来就比后者高半个等级左右。关心的朋友看看每天公布的数据就知道了,设立在郊区和景区的监测站的数据明显小于市中心的,放在一起平均降低了最后的数值。

第二个原因是市区内的监测站的选址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规范是必须避开显著的污染源,包括马路。要知道PM2.5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汽车尾气,而一般人恰恰是站在马路边上感受空气质量的。而监测站远离马路,测值自然较小。

第三个原因是一般人对“蓝天”的理解是能看见蓝色天空,而环保部门指的是污染指数合格的日子,不一定是晴天。实际上雨雪对降低污染指数是大有好处的,等于给大气洗澡了么,这种日子是被记为环保“蓝天”,但可能不是网友心目中的“蓝天”。

第四个原因就是PM2.5了。不同城市的污染类型是不同的。十年前申奥成功后,北京开始治理大气污染,那时的北京的污染是燃煤型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PM100、PM10,冬天的时候空气都散发呛人的味道。后来搞了煤改气、集中供暖、老城区小煤炉改造、关停小茶炉、治理路边烧烤、控制施工扬尘等一系列措施,好歹把这几样弄好点了。现在的北京,汽车数量从2001的一百万出头增加到现在约五百万,污染类型已经是尾气型的了。尾气排放的PM2.5包括燃烧不全的炭黑的一次污染和氮氧化物生产的二次污染等,二者可占PM2.5总量的四成(以上数字仅凭记忆,可能略出入)。所以,现有的污染指数偏低是因为没有反映新增的污染产物。

第五个原因是现有的治理手段基本用尽。原有的治理手段基本是针对燃煤型污染的,现在基本接近技术极限了。而对新增的尾气没有太好的办法,无非是提高汽车排放标准。

第六个原因是政府的控制力度下降。以奥运会为分界线,奥运之前从中央到下面那是极度重视,狠抓落实。一度环保领导们都爬到楼上,人手一个望远镜,看到冒黑烟的烟囱就打电话去抓;城管满世界的抓路边烧烤。奥运期间更是以汽车单双号、建筑施工全停和关停周边工业为代价死保空气质量,那时的北京空气质量可谓顶峰。奥运过了,劲头没了,政府不管了,汽车多了,工厂开了,工地开挖了,烧烤回来了。

无疑,环保部门的责任是向公众提供真实的数字,反过来,公众也需要理解数字的含义。骂政府没问题,但得骂到点上。就那PM2.5这件事来说,主要骂点在于上面的原因一、二和四,不是一味质疑政府诚信,而是向政府指出:

1. 污染指数的计算要以人为本。市区人口密集,应加大市区监测站的计算权重,而不是用远郊和景区的好数据冲低总均值。

2. 如果1不好实现(计算方法是有国际规范的),可考虑单独设置城区污染指数,或分区发布,以方便大多数在城区的人了解情况。

3. 测量和发布道路空气污染指数,为出行人群提供参考。

4. 综合计算人体感受污染指数。根据不同人群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处的时间多少,把各种污染指数累加,得出一天的总污染指数,可分为职员指数、居家指数、学生指数等等,以反映各自真实感受的环境情况。

如果政府能这么作,就是真正地以人为本,建立起自己的环境评价体系,而不是跟在洋人后面山寨,也不必在舆论战争中不断地被踢屁股了,还能反过来去中国驻美大使馆搞个指数发布什么的,咱老百姓也才是真正受益了。

关键词(Tags): #随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