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峡实施今年首次拦洪任务(1) -- PBS

共:💬30 🌺107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峡与干旱的关系,我在一个帖子中做过讨论

整理如下:

三峡从9月到次年6月初,水位由145米蓄到175米(9、10月),再放到145米(后7个月)。

9、10月份因三峡蓄水中下游水位低,中下游江、湖会因与长江落差大而比往年流失很多水,所以三峡蓄水实际是向下游借的。如果这部分水是洪水那流就流了;如果是留着度过冬、春枯水期的,那对周边就有影响了。这里想讨论的是三峡蓄水结束后,下游各江、湖要多久才能把这部分流失的水补回来(通过长江水位回复到常年平均值减少江、湖的泄流量,或者江水倒灌的形式)。因为水位是动态的,所以要选常年水位为基准值,即所谓的补回来是指要多久中下游江、湖在枯水期的水位才会恢复常年值。

汛期到来旱情缓解,再来讨论三峡缓解旱情意义就不大了。

下面是分析过程:

取江、湖入长江处每小时常年水位为基准,蓄水时因长江流量小,所以长江实际水位比基准低,加大放水时比基准高。将一段时间内实际水位与基准的差值累计起来,姑且定义为水位总差。蓄、放水时也以三峡出口处常年径流量为基准取差值,姑且定义为水量总差。

三峡从9月到次年6月初,由145米蓄到175米,再放到145米,那么9、10月份的水量总差与后面7个月的水量总差相加为0。

假设长江横断面是矩形的,那么9、10月的水位总差与后面7个月的水位总差相加也为0。

再假设江、湖入江流量只与支流与长江的水位落差有关,即落差越大,流入长江的水量越大。那么蓄水时下游江、湖多放的水(相对于当时常年流量)是由9、10月的水位总差决定的,而后7个月因三峡加大放水引起水位抬高(相对常年水位)而省下的水是由后7个月水位总差决定的。这两个水位总差绝对值又相等,所以先期下游因水位低多流的水和后期水位高省下的水相等。

也就是说,9、10月蓄下的水在后7个月全还给下游了;因水位升降引起下游入江流量的变化在9月到次年6月初也是一样的。

这里没有考虑长江截面不是矩形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同样水位差下,江、湖前期满水与后期接近干涸状态下入江流量的差异。前者会使下游省下水,后者会使下游流失更多的水。

根据以上分析,9月到次年6月初三峡把借下游的水还完了。但对鄱阳湖来说,其汛期是4到8月,三峡应该在4月汛期来到前就把水还完,否则会延长鄱阳湖的枯水期,对周边产生影响。

所谓6月汛期应该是指三峡上游地区。

结论:三峡水库在下游洪水期间蓄水,下游汛期结束前把水还给下游,这样才会有利于缓解下游旱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