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近代讨论】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南京政府的崩溃 -- 萨苏

共:💬2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近代讨论】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南京政府的崩溃

也许我们可以做一个没有感情的旁观者,来看国民党在大陆崩溃的原因。

除去双方纠缠不清的理念和人道方面的问题,兄弟以为二战结束的时候,国民党作为执政党,面临一个共产党没有面临的重要问题,那就是中国面临向现代化国家转轨的关键时刻。

这件工作中国从洋务运动就开始实施,然而,多年的战乱特别是日本的入侵,对中国的转轨破坏极大,使其几乎退回到起点,战后的日本满面疮痍,而中国呢,几乎就是一个废墟上的国家。

然而,在二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加强,特别是国民党官僚阶层亲眼目睹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达和富裕,对此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的羡慕和追求,很明显的就带来一个后果,那就是促进了中国社会从组织到消费,展开了一个“大跃进”。蒋介石本人,大概急于实现一个国力的大跃进,而国民政府的官员,则急于实现一个消费上的“大跃进”。-- 按说消费促进生产,也并不完全消极。

其实,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招牌,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有一个必然的需要 -- 那就是“资本原始积累”。这个过程,是对社会整体结构的一个沉重考验。

您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是个必然的过程。

在英国,体现是羊吃人的现象。

在俄罗斯,体现是列宁的残酷剥夺农民和叶利钦的休克疗法。

都是社会几乎崩溃。

这个过程中,权力阶层使用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手段,巧取豪夺,从而建立起发展现代社会的基础,作为破坏和转轨,这基本是一个道德沦丧和破坏的时代,如果政治清明,就可以比较柔和的完成它,如果社会经济基础比较好,人民也可以忍受这个瓶颈。

偏巧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国,这两点都不具备。国民党的腐败使宋美龄亦为之流泣,这在经济上导致的结果就是积累的资金中,消费大大多于投资,且促进的只是外国的生产。现代化效率低下;人民本来已经在死亡线上,经过八年抗战掘鼠罗雀,根本不堪这样残酷的压榨。国民政府的性质注定了使用权力的时候,它不会“杀富济贫”,而只能靠剥夺本来就已经一无所有的弱势群体来获得原始积累。

然而,要国民党政府带头的这个浪潮放缓脚步,也是不可能的,它的官员对这样一种消费已经无法抗拒。何况,他们也并不担心破坏社会的稳定,因为他们清楚地把自己和普通平民划了分界线,客观上他们也没有了封建王朝担心大厦倾覆的命运,因为大战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睛,是他们认识到世界是多么辽阔,而失去了中国,对其本人来说也许正可以到达另一片乐土 -- 只要他挣到了足够的积累。

蒋介石只是一个人,他也无法拉住一条失控的巨轮。

他应对的办法是战争。

国民政府是一个武力支持的文官政府,因此,如果军队在战争中保持活力,他的政府就能够延续。或许,他的想法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然而,国民党军队又是一支效仿现代化军队的技术化军队 -- 在士气方面它无法和共产党军队抗衡。技术化军队运转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变本加厉的摧毁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为什么共产党的依靠一个土改能够获得那样的支持?实在是底层的民众已经无法承受国家现代化转轨和巨额军费的双重压迫。

国民党垮台了。

就像隋炀帝,他修了一条流芳百世的大运河,却铸造了自己的死亡。

但是国民政府的大运河没有修成。

它在那个阶段的完工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共同完成的。

毛采用的是剥夺工商业的方法,他的积累来自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然后,他利用这笔积累建立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这笔钱明显不够,因此这个过程中发生三年灾害并不奇怪,他也险些犯下蒋同样的错误,但是因为当时的共产党够清廉,又没有一个真正的对手,这个过程别别扭扭的实现了。这种苏联式的现代化有失偏颇,结果,改革开放以后又来了第二次原始积累 -- 这一次为什么还没有人造反呢?因为这时的社会基础已经经得起折腾,已经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社会不公。 --- 当然,如果这种不公达到特别大的程度,那就不好说发生什么了。台湾呢?它的原始积累恰恰来自大陆的金融底子。国民党横征暴敛的残余虽然不够建设一个大陆,加上美元的协助,为台湾打底子足够了,何况台湾本来的底子也比大陆厚实。

试图从经济角度分析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也许是误入了歧途?请大家指正。

[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