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揭开《诗经》的面纱---进入《邶风》 -- 弦音醉舸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击鼓》常被解释为卫国时事,我看未必!
1、陈国被封的时间,按《礼记·乐记》所述:“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车,封帝舜之后于陈。”武王克商为公元前1046年,陈当为西周之初最早所封之国。而被誉为“第一功臣”的姜尚被封齐国,及武王同母兄弟周公被封鲁国都在其后;郑国则晚至西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才获封爵;秦、楚两国,其国君爵位也相当低微,楚国君的爵位仅是第四级的子爵,而秦国君在西周之初还未得爵位,仅为附属国,直到周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秦庄公才被封为公爵。
2、宋国之封国,是因为纣王的哥哥微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武王将当时沦为奴隶的商朝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公爵。
3、“平”字的具体含义有待于具体语境的说明。检索《尚书》《左传》《国语》等先秦文献,唯《左传》中此用法出现最多,总结如下: 1.弱者请服于强者(僖公二十四年:宋及楚平,宋成公如楚。 );2.战争双方的联合[隐公七年:秋,宋及郑平(传:公拒宋而更与郑平,欲以郑为援。今郑复与宋盟,故惧而伐邾,欲以求宋,故曰为宋讨)。 ]3.调停(隐公八年:齐人卒平宋、卫于郑。)4.讨伐,平乱(宣公十六年:为毛、召之难故,王室复乱。冬,晋侯使士会平王室。)。此处唯有“战争双方或多方的联合”能合理解释“平”字的意义。
从这个角度出发,“击鼓其鏜,踊跃用兵”是励兵秣马,养精蓄锐,有蓄谋但并未开战。“土国城漕,我独南行”:除了励兵秣马,还修筑城墙。并且“我”自己一个人向“南”行,向“南”行的目的何在?下文直接给出答案,是“从孙子仲,平陈与宋”,原来是跟着个叫“孙子仲”的人去联合陈国和宋国。到这里,写这首诗的人的身份可以比较确定为武庚了,为什么要“平”陈与宋?宋国好理解,微子是武庚的伯父嘛,如果有起兵复国的抱负,而寻求政治帮助的时候,从自己的伯父哪里一般会比较得到支持嘛!为什么联合“陈国”,因为陈国是“舜”之后,并且“陈”是武王克商时所倚重的武装力量,不然陈国也不会是周朝先于血缘而册封的第一个国家了,陈国与周朝无血亲关系,并且有与周朝抗衡的军事实力,武庚若敢有异心,那么陈国亦必然敢有野心,也是共同起兵首先考虑的对象嘛。
但是,“我”的政治谋求好像遇到挫折了,宋国与陈国似乎没有给于支持啊,谋求未能如愿,却将自己相对暴露,好在商朝虽然被周朝替代了,但武庚还是保留王位的(类似现在的君主立宪制?),于是忧虑之外倒也不用太担心危险,于是忧心忡忡回到自己的领土,“不我以归,忧心有忡”。抱负受挫,自我放逐是可以理解的,于是“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志意不得遂,只能停止励兵秣马,而去纵情山水,抱着老婆孩子慢慢变老吧!
虽然武王死后,周公执政之时,武庚还是联合周公的几个兄弟反了,面对他的依然是失败,但也是他对自我抱负以及复国意愿的一种持之以恒的践约吧!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匏有苦叶》是励志隐喻的 诗篇 1 弦音醉舸 字2144 2011-04-29 00:56:56
🙂《雄雉》是对“故国”的思念 1 弦音醉舸 字1680 2011-04-28 01:54:25
🙂《凯风》揭示商朝重祭传统 4 弦音醉舸 字389 2011-04-27 02:26:36
🙂《击鼓》可能是武庚复国抱负受挫后的感叹
🙂商与周的区别 6 弦音醉舸 字743 2011-04-20 01:29:06
🙂《终风》之恻怆远胜《垓下歌 》 2 弦音醉舸 字326 2011-04-19 02:18:37
🙂《日月》蕴含着太过复杂的历史背景 3 弦音醉舸 字1777 2011-04-18 01:54:38
🙂别跟泉老学 高朋满座 字526 2011-04-21 09: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