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萧条到繁荣,再到萧条 -- 西瓜子

共:💬2898 🌺24009 🌵2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制衡,也有个问题

相互制衡是在领导阶层内部发生的。但是作为一个整体,领导阶层是没有制衡的。

正是因为这个“没有制衡”,才使得整个体制倾向于最大限度为领导阶层争取利益。其恶果,即是无休无止的一个个危机。红色集团出现前以及红色集团崩溃后,这个表现是肆无忌惮。

只有红色集团作为制衡力量存在的时候,西方的体系才能稍稍约束下内部领导阶层的“肆无忌惮”,也只有这时,作为西方内部基层的民众才能有一段时间的好日子过。

然而,这一切又回到了原点。红色集团作为制衡整个西方的对立面消失了。整个西方体制将会回到一战前的老路上去。

如果精英们说西方民众的运动可以制衡其内部领导阶级的贪婪,俺就无话可说了。一战前数百年,加上红色集团倒台后的几十年来的历史演进,让俺对西方民众的所谓制衡威力不能做出较高评价——西方权贵们根本无视它嘛。

至于金融危机后的表现,俺看得更加明白,希腊民众的一次次游行、美国汽车工人的一次次较量有用么?

至于美国当权派之一的华尔街,倒是气定神闲而我行我素,2009年,美国政府的一百多亿美元救助金发到华尔街,人家倒手加上一倍的资金,两百多亿美元的奖金就发下去了。到了2011年年初,新闻报道2010年年终奖金数额又创出新的历史纪录了。

人家care过国家规定、总统讲话、民众非议了么?所谓制衡,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效力有限。

*************************************

又,商纣王灭亡的原因,不是所谓“酒池肉林”,而是其军事主力正在东方与东夷部落交战,当周部落突袭王朝之时,主力无法回援。

作为这一结果,定鼎之初,周王朝没有控制商部落的东部区域,其面临的商部落的残余力量也非常强大。所以,周王朝被迫采取军事殖民的政策,在全国各地建立军事要点,驻扎大批军队。在山东的点,是太公的齐国,其面临对手,是东夷人和莱夷人——商纣王当年的对手。在北方的据点,是召公的燕国,对付北方的胡人;在南方的据点,是汉水诸姬,以申、随为大,对付的是南方的楚;监视商残余势力(宋国)的是“三监”,包括蔡、管、霍三国,只是后来三监联合武庚叛乱,这是意外。

即使这么周密的安排,还是出了很大乱子,后来周公代行天子职权,亲自或者安排他人(如姜尚)带兵征讨多年,连续击破武庚三监联合叛乱、飞廉(纣王大将、原商王朝东方面军主将)东夷联合叛乱、淮河流域方面的东夷部落数次联合反叛(徐偃王合东夷三十六国叛乱等)等等,才算安定下周王室的江山。

而说纣王穷兵黩武,也是拿今人的观点去硬套古人。

当日商朝施行的是奴隶制。奴隶作为国家经济的主力,需要不断的战争掠夺来提供,以维持国家经济循环的运行。商朝连续发动战争,目的就是为了从周围部落那里掠夺人口,以维持国家运行,这点,在当日看来,是每个负责任的君主都应该做的。

如那个有名的明主武丁,其王后妇好,作为带兵出征的大将,麾下常有上万兵力。

下文为百度来的:甲骨文中有一条卜辞写道:“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意思是说,商王征发妇好所属的3000人马及其他士兵1万人,命他们去征伐商王朝的宿敌羌国。……这是甲骨文中所记载的商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争。

其对外作战,除了防御以外,俘虏人口就是最大的目的。武丁等的作为,跟商纣王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就是武丁没有碰上周部落偷袭,而商纣王没有提防到,或者说没有当回事——因为此前2年,周部落已经有过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内容,是召集天下“诸侯”,联合渡河,对商发动突袭。我不相信商纣王不知道这个重要情报,以其智慧(纣王是高智商人士、能言善辩、力大无穷、全面发展)不会不明白其中意思,只是其没有理会的原因,是过于自信,还是其他因素,就不得而知了。

孟津观兵:周武王九年,周武王为了试探商纣的虚实,率军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观兵(军事演习,假想敌,就是黄河对岸的商纣王)。当时,前来会盟的诸侯有800个,反商的力量已经比较强大,但周武王觉得还不足以打败商纣的军队,于是观兵后又引军西归,进一步加紧灭商准备,以便待机兴师。——《史记·周本纪》载:“九年,武王上祭于,东观兵,至于孟津。……诸侯不期而会孟津者八百诸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