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鄘风 柏舟 -- 重耳

共:💬13 🌺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鄘风 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沫,读作“妹”,卫邑名,《毛诗正义》认为就是纣都朝歌。

无关乎道德评判,这首诗有两种读法。其一,《周礼》,“暮春之会,奔者不禁”。这是那时候的风俗。风俗背后有一个道理,就是那时候婚礼的仪式和花费对有些小门小户的人家可能会太昂贵,举行不起。然而迟迟不结婚,又会触犯国家对最迟结婚年龄的法律,怎么办,法不外人情,网开一面,允许有情人不举行婚礼而成家,这就是“奔”。奔后向政府汇报,与政府互相兑现其作为“户”的权利与义务。进什么山,唱什么调。那时候风俗如此,说不上什么对错。不用像《毛诗序》那些书上把这首诗看成是多么严重的坏诗。

第二种读法,读细一点,可能会觉得汉以后拼命抨击这首诗的那些道学评论可能也对。关键是这里“孟姜”、“孟弋”、“孟庸”这几个人名该怎么看。如果就把这些看成泛泛而指,一个美女,那没问题。就是说跟这位美女约会很开心呗。这很正常啊,没什么好指责的。如果较一下真,会有别的看法,也不错。

较真这么较。卫国姓什么呀,姓姬。什么氏呀,卫氏。那卫氏的贵族娶夫人,该娶什么人啊?按《周礼》,娶什么人都行,只要不是卫氏,也该尽可能避开姬姓,最好是别的那些大姓的,姜、好、姒、姚之类的最好。这首诗里的孟姜,姜家的长女啊,神农炎帝的后人。孟弋,弋就是姒,姒家的长女,大禹的后人。孟庸不知道是什么人,能跟那俩并列,肯定也是贵族女儿。这些异性的贵族女儿怎么会在“沫”这个地方呢,不用说肯定是卫家的夫人啊。什么?你跑去卫家的首都、跟卫家的夫人约会,还期乎桑中、邀乎上宫、送于淇上?甭说现在不行,就放在春秋那时候,卫家的人不打断你的腿,还让你回来写诗?

这就是为什么《乐记》说,“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濮上也是地名,后来卫国迁都濮阳,所以用“濮上”代指卫国。

像“礼”这种东西,其实是社会对众人行为的一种约定,就好像大家玩一盘棋,要遵守同一个规则。想不遵守规则,行啊,你不玩不就得了吗。想跟人一起玩,还想不遵守规则,魏晋时候“礼法岂为我辈而设”那些家伙,这叫赖皮,被人打断腿是自找的,怪不得别人。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