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争吵的时代中的中国或者中帝国 -- 葡萄

共:💬547 🌺4271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葡萄请耐心,毕竟不是每个人有你那样的积累

关于卷轴,我说说我的理解哈

你提到中国认定,其实在中国文化中早就有了这样的认定,就是中国文化就是中国,这个孔子多有论述。对应的是我们强大的时代。所以尽管后来被蒙古、女真征服,但是在接受中国文化道统基础上,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士人认同这个统治并进入官僚系统。只是在清末面对先进的文化,我们的那种源自文化的认同一下子给西方语境冲的稀里哗啦,乃至现在也没有重构。所以在西方语境与结构中的我们尤其是一代代社会科学知识分子不得不面对自身的挣扎,也就是你说的“实践是一种证明。而对于缺乏基础价值的国家来说,在危机中率先垮台在所难免。”这样的挣扎在所有其他的非西方国家都是一样。都有一个自身认同的问题,毕竟现在的通行的一切根源于西方的,于是,在师夷长技以制夷后要师夷长制,然后追下去就是信仰了。

那么这本身是我们文明的不自信。今天还有人在探讨中国的文明中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能不能产生工业革命。那么我想说这个重要吗。一个强大的文明为什么不可以拿来主义?只要我们的内核强大,知道我们的根,那么就可以做很好的取舍。对自己文明的不自信与纠结其实在所有古老文明的地区都存在。

跳出这些,去考虑真正的这个世界发展的问题,用我们自己的智慧去思考,而不仅仅是西方的范式。至少在政治上我们比西方成熟。整合各个不同差别巨大的地区在一个政权下,我们从秦之后就有了很多的实践。对于大一统的经验与追求,不是西方不追求是西方没有很好的经验。

在罗马之后,欧洲的皇帝不断的去追求统一而不可得。罗马之后的历代欧洲君王只要强大都梦想着罗马皇帝的荣光。这个可以从罗马皇帝 凯撒这个称呼不断成为很多统治者头衔看出。在西方不断重复第几罗马的口号。

关于卷轴.....终于翻到卷轴啦,嗯当年老实说没有看懂。现在看懂啦,当然为了让河里新来的兄弟姐妹一起懂。我翻译一下。

卷轴的意思是国家认同与政府不必一致,或者说某种内在的传承(宗教、法令、小团体?)为了因应外在的变化可以不断变化形式,内核则吐故纳新,保持一致。这个理念的结果是,后期各位给出国家起源的不同描述,直到“社会契约论”,便从根本上说明国家是一群人出于自己的利益放弃自身权利而形成的组合,反过来国家这个集合也要保护这群人的简称“人权”的各种权力,如果国家不能完成这个任务,那么人们就换掉它。

就是说政权不天然神圣存在。

我的启示是,卷轴的意识不仅仅说的是国家,实际说的是人类的组织形式,以及内核,在奥古斯丁来说当然是永恒的神的信仰。在此基础上才延伸出一切法则。不知道说的站不沾边

另外,对于中国未来的期望,我的理解和2年前葡萄在卷轴里面说的一样。那就是中国的未来在于和全人类一起的进步在于全球化和第三次技术革命,这个全球化不是美国主导的。

我的不同点是,因为闪含信仰的排他性,导致西方文化包括阿拉伯文化的排他性或者说他者感,就是他们始终在文化中有着他者。最基本的是信教的和不信教的。这样的区分在全球化中是不利的。阿拉伯世界的反美情绪就是这样的原因。我们不能走这样的老路。

美国人在二战后至少还有打破殖民主义的光辉口号,我们不能扛着做生意旗号去非洲。

通宝推:化石,飒勒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