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泰西英雄传 -- 丁男

共:💬187 🌺228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04)避难陆房

8月下旬,孙业旺接到母校(济南育英中学)通知,指定到泰安第三中学报到,9月1日开课。当时,小孙对战局发展想得非常简单,认为济南有黄河天险,有韩复榘的10万重兵把守,日本鬼子过不了黄河,战事不会持续很久。怀着这样天真的想法,孙同学收拾好书籍行装,就到泰安三中报到,住在岱庙临时校舍里。

同学们到的很不齐,约有三分之一未报到。为防日寇飞机轰炸,大家每天早上起床后,匆匆吃过早饭,带上两个馒头,就由老师带到泰山脚下松树林内上课。说是上课,实际上是在躲避敌机空袭,没有上什么课。午饭就在树林内解决,黄昏才回到临时校舍吃晚饭。由于战局吃紧,不断有从济南为躲避战火而迁来的人群,其中有许多达官贵人及其家眷。泰安城里也是乱哄哄的,人们的脸上挂满了忧愁、不安。这样过了没几天,日寇就开始轰炸济南、泰安和津浦铁路。这一轰炸,学校虽然没有什么损失,但让师生惊慌失措。校长曲涵三先生宣布学校准备南迁,第一步先到鲁西南之菏泽,愿意随校南迁的,每人自带行李衣物,先给学校缴纳50元钱,食宿由学校安排; 不愿随校南迁的自便,可以保留学籍。宣布后,学生们顿时炸了锅、乱了营,大家议论纷纷。初二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最大的也不到18岁,都没有出过远门,对于随校南迁都彷徨无主。认为菏泽距离泰安300多华里,到了菏泽能保险吗? 菏泽如果不安全,再往哪里逃呢? 越走离家越远,那时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走投无路了。何况一个学期就要缴50元钱,这可不是一个小数,抗日战争半年能结束吗? 谁也说下准,既然战争半年结束不了,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再交50元钱呢? 有的同学慷慨激昂,说誓死不当亡国奴,大丈夫志在四方,精忠报国; 国将不保,何以家为? 但是怎么才能报国? 如何抗日? 他也说不清楚。学校的教务主任赵笃生老师,并不同意这些个小同学随校南迁,他劝大家留在家乡,参加抗日斗争; 高中同学李绪昭也劝小孙留在本地。孙同学一时拿不定主意,便要求请假回家与父母商量。

跑了一天回到家里,父母、大哥都不让孙业旺随校南迁,理由很简单: 第一、南迁越走越远,你年龄小,自己照顾不了自己; 第二、家中根本拿不出50元钱,即便借贷勉强凑够50元,以后又怎么办呢? 商量来商量去,只有退学。第二天,小孙便赶回泰安,办理了退学手续。和其同时退学的同学很多,随校南迁的不足三分之一。

退学的那天早上,孙业旺急匆匆将行李书籍捆在自行车上,告别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们,刚行至火车站附近,就听见空袭的警报声尖啸起来,那声音真是撕裂心肺、令人生畏。小孙拼命骑着自行车,一口气跑出10多里路,在一个山坡边停下,躲在一棵大树下观望。这时,飞来五架敌机,飞得很低,仿佛擦着树梢来回盘旋。飞机翅膀上两个大红圆圈象两帖膏药非常刺眼。敌机盘旋到小孙头上时,机舱内日寇驾驶员头戴航空皮帽,戴着黑眼镜,狰狞的面目看得清清楚楚。敌机没有受到任何抵抗,显得分外猖狂,轮番投弹、扫射,机枪声“哒哒”尖叫,炸弹“轰轰”乱响,震耳欲聋。一会儿,便见泰安城内黑烟冲天,孙业旺第一次看到这种残酷的战争场面,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只是庆幸自己逃出了泰安。这次轰炸,造成50多位同胞死伤,育英中学的师生也有多人遇难。孙同学亲眼目睹日本鬼子的凶狠残暴,更激发了其对敌寇的仇恨,心中发誓总有一天要讨还血债。

泰安城遭受轰炸,可把父母家人急坏了。父亲和大哥还有堂叔孙传曾都跑到东关外泰肥公路上,站在高处仰首翘望,一直等了一个上午,好不容易接到孙业旺,一家人才放心。

日寇飞机接连轰炸济南、泰安,肥城象开了锅的粥一下子沸腾起来,平静的生活完全被搅乱了,街头巷尾、家家户户焦躁不安地议论着,打听着。孙业旺象经历了一场劫难的勇士,走到哪里都有一群人包围着,要其讲讲敌机轰炸泰安城的惨状。其时,肥城县政府征粮派车要民夫,也越来越紧,战争气氛笼罩着这个鲁西小城,谣言也越来越多,人们都在痛苦地煎熬着。大人们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 孩子们则瞪大恐惧的眼睛,躲在角落里,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就连孙家的大黄狗,也趴在地下伸出舌头发喘,不敢发出丁点声响。

社会上的各种人物,纷纷登台表演,发表着种种不同的言论,还有互相索要财物、闹纠纷的,一时间乌云翻滚,天昏地暗,使得本来已经惶恐不安的气氛,更增添了恐怖和忧愁。最令人厌恶的“抗战必亡”的谬论甚嚣尘上,有的人添油加醋地吹嘘着日本军队武器多么的精良,飞机多的遮天蔽日,大炮可以打百里远,机关枪打起来象风扫残云,坦克车连城墙也挡不住,一轧就倒塌一大片,日本兵个个强壮、象天神一般具有无比的威力……他们说中国军队虽多,但是些东亚病夫,武器低劣,没有飞机、大炮、坦克车,与日本人作战会被打成肉酱。更有甚者,借助迷信胡说什么日本有“天皇”,日本军队是“皇军”,有太阳神保佑,日本军队来中国是“替天行道,专门惩罚不信神佛的共产党,这是在劫难逃”。也有的鼓吹听天由命的“宿命论”,说什么谁来不是来,谁来就给谁交粮,谁当皇帝也少不了老百姓的,鼓吹当顺民、逆来顺受。最无耻的是有些汉奸、投降派,明目张胆地威吓群众: 家家都必须做面日本国的太阳旗迎接大日本“皇军”,说什么“日本人来了,门口挂上太阳旗就平安无事了”。

眼看着战争愈来愈近,何去何从也成了孙家日益忧心焦虑的大事。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小难进城、大难逃乡”的经验之谈--对于小股土匪、流寇的掠夺,无论几十、数百乃至上千,地主豪绅以及平民百姓都会携带家小到县城避乱; 对于正规军队作战则要离开县城到乡村躲避--言语简单扼要、通俗易懂。中日之战是两国交战,城市是大且标,炸弹不长眼睛,自然往乡下躲闭为上策。孙业旺又把从报纸上看到的日本鬼子所到之处皆是杀人放火、奸淫掠夺,以及东三省沦亡之后老百姓变成牛马不如的奴隶,过着猪狗不如的亡国奴生活,讲给家里人听。父母听了两个儿子的意见,决定离开县城,到肥城三区去躲躲--孙家的外甥王从德在三区孟家村小学教书,孙传龄是三区的田粮征收员,在三区有朋友,还有他的众多徒弟,可以到那里落脚。

俗话说“故舍难离”,真要离开自己的家,确实不易。风声紧了,父母急着要立刻搬家; 风声稍一松懈,又想再等一等、看一看,就这样一直犹豫不定; 直到日本军队打到黄河北岸、炮击济南,肥城已听到隆隆炮声,这才收拾衣物,把些坛坛罐罐埋在地窖里,全家老小9口,离开故居,到三区西陆房村避难。

陆房村分为东、西陆房,各有500多户人家。孙家借住在西陆房村后街的孙士玉家柴草院内。陆房村是一个山区集镇,远近几十里路的老百姓都来这里赶集,小镇倒也热闹。镇子地处盆地中间,东有鸡公山,西有肥猪山,北有凤凰岭,南为蛤蟆山,村南有一条河,东西陆房之间为一条大沟横隔,山水辉映,风景还优美。陆房镇有一条大车道往东直通安临站,与济(南)--济(宁)公路相连。抗日战争爆发后,战争风云震撼了这一带山区,那种田园式的宁静日子被搅乱了。孙家逃难到这不久,更多的逃难人群由济(南)济(宁)公路南逃,使得这一带的气氛更加紧张。

西陆房村有孙业旺高小时的3个同学,他们年龄都比小孙大,在肥城读书时,吃住都在孙家,和孙家上下关系都很好。其中王诗雅(小名老虎)的家庭是一个破落地主,有一所青砖瓦顶十多间住房的大院子,显示着祖先曾经拥有的财富。但其父是一个游手好闲、无所是事的浪荡公子,把家产挥霍殆尽。王诗雅在日益贫困的窘境下,依靠当小学教员的三叔王成玉接济,勉强读完高小。他天资聪慧,刻苦用功,学习优良,性格深沉,颇有心计,对于世态炎凉感受很深。王承勋,是王诗雅的族叔,家境较富裕,生性开朗,爱说爱笑,心宽体壮,喜爱运动,待人热情,很重义气,虽学习平平,却也不大在乎。孙传生,是孙士玉的次子,他家开了间染坊,在陆房一带有些名气。此人身体健壮,生性豪爽,口快心直,爱打抱不平,但有点莽撞。这时已经结婚,并有了个小女孩。他们3人高小毕业后,没有继续升学,闲居在家,参加一些农事活动。孙家迁居西陆房后,哥几个经常聚在一起聊天,不仅加深了大家的情谊,也为以后参加革命活动奠定了基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