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李卫公一生的三落三起(1) -- 森林鹿
杨宪益在《唐代东罗马遣使中国考》(《偶拾》,第 206-210页)中,根据自己对拜占廷历史和制度的了解,对波多力提出了全新的看法。他说公元643年左右东罗马没有名为波多力的皇帝,当时皇帝君士坦二世(Constans II)在位才14岁,无实权,当时拥有军权的诸贵族才是东罗马实际的君主。在赫拉克留(Heraclius)朝,东罗马实权在诸节度使手,当时东罗马分为三大军区,即中央(Opsikioi)、阿蛮尼亚(Armeniakoi)与阿那多尼亚(Anatolikoi)。后两军区的节度使实为国家领袖,这种拥军权的贵族被称为Patrice,波多力正是Patrice的对音。显然,当时遣使中国的不是君士坦二世,而是其代理人,一个拥有军权的贵族。赫拉克留临死时,曾将东方军政大权交给一位贵族瓦蘭丁(Valentin),瓦蘭丁后来也曾一度称帝。笔者觉得,杨宪益的波多力乃Patrice对音说,是有一定说服力的。不妨打个不见得恰当的比方和设想,日本历史上有所谓“幕府时期”,当时天皇名存实亡,大权掌握在幕府的大将军之手,假设大将军遣使去遥远的国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对方修史者将遣使的“大将军”称号当成了天皇的名字,这不是不可能的。
以上引自王敦书《博大精深 高瞻远瞩——杨宪益先生对中国和拜占廷帝国关系研究的重要贡献》。
另有一说,出自张绪山的《唐代拜占庭帝国遣使中国考略》。
将βασιλε 比对“波多力”还有另外两个理由。首先是二者的音肖,βασιλε一词的第一个音节在希腊语中读若va, v、b均为唇音,可以互转,va可转为ba,故βασιλε转为拉丁文作basileus,ba与汉语的“波”相当;第二个音节σι以拉丁文转写为 si,可与ti、to互转,对应汉语“多”;而leu转为“力”,不仅在音韵转变上没有问题,而且可以在汉籍中可以找到例证。《魏书》卷一〇二《西域传》:“波斯国都宿利城。”“宿利城”即 Selekεia(Seleukia),可证leu在汉语中可作“利”或“力”。
也欢迎其他河友补充新的资料,提出新的见解。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李卫公一生的三落三起(1) 361 森林鹿 字19781 2010-04-19 07:47:00
🙂东汉至隋唐世家子弟常任功曹? 1 林风清逸 字306 2014-11-07 03:04:06
🙂【求助】顶贴并求助,波多力是希拉克略还是君士坦斯? 赫克托尔 字600 2011-01-03 03:27:43
🙂我来贴一点摘抄来的资料,有越俎代庖之嫌
🙂谢谢解惑,看来既不是君士坦斯也不是希拉克略哈 赫克托尔 字28 2011-01-04 00:04:29
🙂三个月啊,这坑偶居然又掉进来一回。 东东狐 字30 2010-08-01 07:06:00
😜偶也掉进来了 mopfish 字0 2010-12-07 20:02:53
☹️捏头,补注太晚,过了修改期限,注释链接加不到正文里了 森林鹿 字0 2010-07-18 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