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中国证券市场批判――远山 -- PUMPKINS

共:💬23 🌺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5):动物凶猛“中经开”

"'中经开'终于完了。"

一位经历过"327事件"的朋友听到这个消息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说,"'长舒一口气'将是许多人共同的第一反应。"??

2002年6月7日,一则以"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清算组"名义发布的公告称,"鉴于中 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严重违规经营,为维护金融秩序稳定,根据《金融机构撤销条例》 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02年6月7日撤销该公司,收缴其《金融 机构法人许可证》和《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并自公告之日起,停止该公司除证券经纪业 务以外的其他一切金融业务活动。"??

人民银行这一纸公告,了结了中经开短暂但却充满神秘色彩的金融生涯。??

"中经开",全称"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前身为中国农业开发信托投资公司,19 92年1月改为现名。中经开成立于1988年4月26日,原隶属于财政部,后由国务院中央金融工 委管理,基本核心业务为证券。中经开成立不过十余年,但它在中国股市中的名气可能要远 远大于其他老资格的同类公司。其中原因很简单,因为中经开的历史基本上与中国证券市场 的历史纠缠在一起。中经开短暂的发展史意味深长地揭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某种必然命运。 不夸张地说,中经开的历史几乎与中国证券市场所有最著名的丑闻相关。

最早知道中经开是90年代初期。一个当时在某券商做营业部老总的朋友,言谈之中经常提起 中经开,并充满敬畏之状。于是,中经开作为绝对主力的形象便在心中牢牢扎下了根。不过 真正领略中经开的威力,还是后来的"327国债事件"。??

"327国债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但它留下的疑惑却始终没有被人忘记。而这个 疑惑并不是大输家万国留下的,却恰恰是大赢家中经开留下的。??

1995年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期货交易逐渐变得越来越火爆。其中主角就是以万国为 首的空头及以中经开为首的多头,加上不断变化阵营的辽国发,这场最能反映当时中国证券 市场基本势力对比的经典大战,实际上有三位要角:一方是以财政部的行政权力为背景的中 经开,一方是有地方政府支持的万国证券,第三方则是野路子出身代表草根或民间资本的辽 国发。这种势力对比,不仅反映了1992年之后中国经济的整体格局,也非常贴切地反映了当 时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那种紧张的博弈关系,而"327"国债品种恰好将这三方势力奇妙地纠 结在一起,并以戏剧性的方式呈现了其中的冲突。??

其实,"327"这场惨烈搏杀的结局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但它还是在2月23日 达到了最高潮。为了挽回败局,万国的总经理管金生,在收盘前的七分钟用700多万口空单 砸盘,上海证券交易所只好取消最后七分钟的交易。??

这场战役不仅导致当时证券市场上最为风光的万国证券公司的关门,也导致了被称为"证券 教父"的管金生个人的悲剧人生。但当人们被管金生个人的沉浮和"327事件"本身的戏剧 性所吸引的时候,一个最应该被长久关注的问题却被遗漏了,那就是,作为多方主力的中经 开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从当事人的回忆来看,将万国当作这场金融灾难的首恶是非常不公平的。起码,违规开仓的 就不仅仅是万国,中经开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但这不是问题关键所在。问题的关键是,中 经开究竟是凭什么在这场对赌中大获全胜的?其实,这个答案早已明白,中经开靠的是万国 想都不敢想的内幕消息。财政部早就决定贴息了,而此时的万国还蒙在鼓里。虽然万国肯定 知道中经开的背景,但他们还是固执地以为可以凭自己的智慧赢过对方的权力。如此天真, 在那些谙熟"国情"的人那里,恐怕会笑掉大牙。据说,当时万国的操盘手是刚刚从海外归 来的金融专业人士,算得上第一批"海归"了。但是直到最后,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输 的。因为在他们的专业眼光中,对手显然要比自己疯狂得多,但他们还是错了。这当然不仅 仅是这批"海归"的悲哀,也不仅仅是万国的悲哀。不难想象,这种冷酷的逻辑将决定性地 改变他们一生的思维方式。??

可以说,中经开开创了中国资本市场上靠"违规看牌"赢钱的先河。不过,这还不是中经开 在"327事件"中作出的最恶劣示范。最恶劣的示范在于,中经开在"327事件"中,以最明 火执仗的方式开创了中国裙带资本财富转移的新通道。这实际上是中国裙带资本大规模介入 证券市场的一个明确信号。??

在"327事件"之前,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虽然已经红红火火,但仍然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 ,与成立不久的证监会的关系也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地方政府权力 在 90年代初期急速扩张的一个标志性领域。由地方崛起的万国证券在当时全国证券业中的无限 风头,就是这种扩张的生动写照。许多人都记得万国在虹桥机场树起的那块著名的广告: 万国证券,证券王国。其气势与雄心,让人闻之而怦然心动。而国债期货的引入彻底终结了 地方性券商的主导地位。??

就当时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先生的本意看,引入国债期货品种,主要是为了扩大和巩固上海 证券市场在全国的地位,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国债--这个无论如何也属于中央政府权限范 围的品种,不仅将全国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带进了证券市场,同时也将一种更加具有操纵性的 力量引入了市场。中经开正是这种力量的代表。市场原有的博弈格局陡然发生了变化,天平 的倾斜已经在所难免。??

有人估算,在整个"327事件"中,多头的盈利在70亿左右。作为多头主帅,中经开自然应 该赚得盆满钵满。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中经开竟然没有盈利。那么70亿白花花的银子究竟 被谁拿走了呢?答案已不言自明,靠内幕消息在中经开名下开老鼠仓的人拿走了。可以证明 中经开的确没有在"327事件"中盈利的一个间接证据是,在"327事件"后不久,中经开公 司竟然几次面临支付危机。在挪用客户保证金达6?备亿元的同时,还累积了70多亿元的债务 ,公司几乎被掏空而濒临破产。不过,这仅仅只能表明中经开公司没有盈利,而那些与中经 开相关的个人的财产增值情况也许正好相反。中经开作为一个特殊公司的功能及性质,在这 里变得一目了然。"327事件"后有人称,"327"一役,造就了一批亿万富豪。对此,一位 朋友笑着问,你能想象一个普通的司机在"327"短短的几天行情中,赚到近亿元吗?不过 ,最应该问的是,这一批人究竟是谁???

"327"事件后,中央组成了以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安全部等六 大部委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事件进行了调查。阵容不可谓不强大,规格不可谓不高。但正 如一些人所预料的那样,管金生以个人17年牢狱的代价为"327事件"画上了暂时的逗号。 之所以说是暂时的,是因为"327事件"在以后肯定还会被人重新提及。后来一位更 著名的海归派人士--梁定邦提到了这个问题。梁先生用同样不识时务的口气说,应该重新 评价6年前的"327事件"。很显然,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他也只能是说说而已。

不管围绕"327事件"还会产生多少争议,但有一点现在就可以肯定:作为违规的一方,中 经开也应该受到惩罚。万国的管金生被判,辽国发的高氏兄弟蒸发,惟独中经开稳如泰山。 这个结果,已经充分暗示出中国证券市场的庄家群落自"327事件"之后一直延续至今的新 版图。以"327事件"为界,中国证券市场由此折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种全局性的操纵力 量开始登堂入室,并逐渐占据主流。??

在许多人看来,中经开是不能受到惩罚的,因为它意味着一种超越法律的力量,在这种力量 面前,法律是软弱的。这等于是在说,只要中经开不自寻死路,它就依 然可以为所欲为。果然,中经开在东方电子的炒作上又上演了它的拿手绝技。??

从炒作上讲,东方电子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这不仅是因为它在4年中累计60倍的惊人涨 幅,而且也在于它将科技股高成长性的投资理念,深深地植入了中国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 场中的许多投资者,大概都是从东方电子开始认识科技股的魅力的。但可惜的是,这只是东 方电子这个传奇故事的前半段,后半段则又是一个让所有投资者魂飞魄散、恶梦连连的梦魇 。??

导演这个悲喜故事的,又是中经开。??

与"327"国债期货几十天赌输赢的情况不同,在东方电子上,中经开似乎经过了长时间的 策划。资料显示,中经开不仅是东方电子1997年上市时的主承销商和上市推荐人,而且是东 方电子在二级市场上长期的重仓持有者。用庄家一词恐不为过。人们通常将德隆系的几家股 票作为长庄的代表,但从时间上推算,中经开介入东方电子的时间应该更早。而其操作时间 之长,股价翻番幅度之大,决不逊于德隆系股票。如此看来,中国长庄的开山鼻祖应该是中 经开。其实,中经开应该早就在四川长虹上有过类似长庄的努力,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 成功,但这种抱负却在东方电子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实现。?ゲ还?,这一次上阵的中经开已经武装了更新式的武器:基金。在东方电子长期的令人惊叹的 涨升中,基金景宏和基金景福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公开资料能够看出,到2000年末,基金 景宏持股达到10669512股,占总股本的1?北6%;基金景福持有2737848股东方电子。而到200 1年 6月30日,这两家基金仍然分别为东方电子的第七和第十大股东。而中经开正是这两家基金 的管理人--大成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虽然这两只基金在规定时间披露的持股量,对于 当 时流通盘已经相当庞大的东方电子来说,只具有某种象征性,但却为老庄的出货及老鼠仓的 出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两家基金首次出现在东方电子的股东名册上的时间是2000年中 报,这个时候已经是东方电子的最高价位区域,傻瓜都看得出,这两家基金所为何来。他们 并非是冲着东方电子的高成长性而来,而是为了替庄家高位接货而来。鉴于当时基金在投资 者心目中理财专家的高尚而又专业的形象,这两家基金实际上还起到了迷惑投资者并吸引跟 风盘的作用。这大概用不着有更多的怀疑。虽然基金的高位接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中经 开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将一个为投资者理财的工具,变成了为庄家服务的私器,还是让人不得 不感慨于中经开的敏捷与无所顾忌。??

这几年,基金的职业操守及专业形象广受非议,但中经开的严重违规却为我们揭示了这个问 题的另外一面:大股东对基金公司的控制。有中经开这样的庄家股东存在,基金公司的胳膊 又怎能拧过大股东的大腿?在这个意义上,广大的基金从业人员的确相当无辜,他们正在为 大股东的不法行为背黑锅。这一次,与撤消中经开的公告同时发布的还有中经开退出大成基 金的公告,但愿这能够成为中国基金业重新起步的契机。??

在中经开对东方电子的炒作中,大家还可以发现庄家赚钱的另外一个秘密手段,那就是利用 内部职工股。中国早期的股份制公司大多发行有大量的价格低廉的内部职工股,这些内部职 工股一旦上市,获利将相当丰厚。不过,一般的情况往往是,等到股票上市时,由于上市信 息的极度不对称,所谓的内部职工股早已易手。基本上已经掌握在那些对上市信息非常清楚 的内部人手上。而许多公司,根本就没有真正发行内部职工股,而是将内部职工股直接装进 了自己的口袋。??

有人曾经通过1997年东方电子的年报计算过,东方电子在1997年底,在册职工人数应为1036 人左右,但其年报则显示,持有其内部职工股的户数为5444户。比它应该有的职工数多出40 00多人。仅此一点,我们就可以判断,东方电子的内部职工股存在严重的问题。要么在上市 前有过大规模的换手,要么存在超范围发行的问题。??

东方电子在内部职工股上的猫腻,可能正是中经开与东方电子长期"战略合作"的原因-- 一个美妙的蜜月就此开始。换句话说,没有大量和廉价的内部职工股的集中(更确切地说, 是向少数知情人手上的集中)也就没有人有动力去创造东方电子的这个"造富神话"。这个 推理应该可以列为常识。东方电子内部职工股创造富翁的能力的确是惊人的。经过长期的送 股,在东方电子职工股上市时,其成本已经降低到每股0?辈0元,最高增值幅度可以达到200 倍。这样的财富奇迹,的确让普通人躁动不已,不过他们也仅仅只有躁动的份儿。??

有趣的是,一家IT业的报纸竟然将东方电子的内部职工股模式形容成尊重知识的典范,真是 让人哭笑不得。一夜之间批量打造了一批百万富翁不假,但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所谓"知识 英雄",而是躲在幕后的"权力贵族"。??

以内部职工股的黑箱作为源头,到二级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延续多年的高成长,我们清晰地看 到了中经开在东方电子上的这个"宏大策划"。这当然是一个杰作,但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 阴谋。??

自从"327事件"以后,很多人就将中经开称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恶少",这一是形容其 树大根深,背景不凡,另一方面则是形容其手法凶悍,行事肆意。但从本质上看,这毋宁是 所有裙带资本的统一标签。不过,"恶少"这一标签对中经开仍有不够洽切之处,中经开恶 是恶矣,但却早已不"少"。十多年了,中经开早就应该成熟起来了,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中经开尚未成熟,便已经死去。惟愿,这仅仅是中经开的自身命运。

在东方电子的炒作中,我们看到了中经开对高科技概念的超强悟性,以及对基金的某种独创 性运用。看来,中经开也是懂得"与时俱进"的。??

中经开这种"与时俱进"的特征在银广夏的故事中也同样显露出来。

银广夏的故事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楚了。但绝非偶然的是,在银广夏的操纵案中,我们又一次 看到了中经开的影子。??

在银广夏崩溃前的股东名单中,中经开的关联公司及关联基金都置身其中。其中中经开物业 持有银广夏近1000万股;景宏、景福两基金持有1100多万股。不用说,这几家与中经开密不 可分的关联股东又是在银广夏股票价格大幅拉高之后介入的。其用意与手法可谓如出一辙。 ??

从时间上推算,东方电子与银广夏的炒作在时间上有交叉。也就是说,中经开几乎在同一时 间出击两家(也许是数家)大牛股,其路子之野,气魄之大,让人望尘莫及。业内谓中经开 凶悍,看来绝非戏言。??

由于银广夏事出突然,还有许多老鼠仓未及出逃。于是坊间传说:中经开全力游说高层,希 望0557无限期停牌,并最终采取琼民源方式重组,这一方案后来由于有人坚决反对而未果。 这虽然是一个不太可信的传说,却显示了人们很容易对中经开这类机构所产生的某种联想。 但不管这种传说是真是假,有一点是清楚的:中经开的背景仍然是它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呼风 唤雨的尚方宝剑。可悲的是,总有人相信他们能够在这种背景的庇护下分得一杯羹,从而主 动地投靠与跟随。很不幸,这可能只是那些被权力崇拜麻痹了的人们的一厢情愿。于是我们 发现,在银广夏的牺牲品中,又增添了一批新的刀下之鬼。??

这个很不完全的名单是这样写着的:??

上海金陵因投资银广夏损失1亿元。??

轻纺城因投资银广夏损失7500万元。??

银鸽投资因委托理财投资银广夏1?辈亿元,损失约1亿元。

不管这些牺牲品是主动献身还是真的受骗。但从这些受害者是清一色的上市公司来看,我们 发现,裙带资本想要猎杀的目标,已经不单单是中小投资者了。他们的能力与胃口要求他们 去捕杀更大的目标。人们普遍认为,银广夏所引发的震撼是央行最终决定关闭中经开的关键 因素。将一个 地地道道的骗子,化装成一个无可挑剔的蓝筹股,中经开把自己的想象力和"背景"都用过 了头。所谓盛极而衰,银广夏遂成中经开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最后冲刺式的一搏。在这几年信 托业争先恐后的倒闭比赛中,中经开尚能逢凶化吉,成为少数幸运儿(2000年6月,中经开 成为极少数确定保留的中央级信托投资公司),但最终却没能逃脱自设的银广夏陷阱,中经 开是被自己的贪婪与自负击倒的。??

在中经开的网页上有这么一段话:"公司(中经开)宗旨是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法律法 规,以支持政府鼓励的开发性、示范性、关键性生产经营项目为重点。"对比中经开在中国 资本市场上的种种"开发性、示范性、关键性"的践行,这段话不仅是绝妙的讽刺,也透露 了中经开能够为所欲为的天机。权力权力,多少罪恶假汝而行!??

中国资本市场2001年的噩梦似已过去,市场的气氛复归平静。但在这种平静的表象下,中国 资本市场冷冰冰的吞噬逻辑却依然固我。只要这种逻辑不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明天就将是 过去的延续。正如中经开有关负责人在回答某报纸记者提问时向我们所提示的那样。当记者 问及中经开与东方电子的"亲密接触"时,中经开有关负责人冷冷地答道:"我能说的只是 ,到目前为止,中经开已经不再重仓持有东方电子了。至于以前与东方电子的接触,已经是 过去的事了,过去的事情了解它做什么?"这位人士还补充说,"中国证券市场需要树立信 心,需要向前看,没有必要对一些问题太过渲染。"??

是的,中经开的确不愿意回顾过去,因为它的过去太神秘、太敏感。在查询中经开的资料时 ,我们曾经在网上苦苦寻找中经开的公司网站,但遗憾的是,我们只找到一个挂在和讯网上 的残破网页。上面除了寥寥数语的公司介绍外,最醒目的就是通常用来炫耀背景和装点门面 的领导人题词,傲慢及神秘与前面那位负责人毫无二致。中经开究竟要隐瞒什么?偌大一个 金融公司,竟然没有一个像样的业务网站,中经开对业务的潦草及漫不经心由此可见一斑。 从这个角度讲,中经开实际上已经早露败象。??

与中国证券市场上其他出身草根或地方的庄家不同,中经开是天生的贵族,出身名门,血统 高贵。它一开始就拥有其他庄家期望但却不能轻易获得的权力优势。在这里,中经开无疑更 接近中国庄家的典型形象。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出身草根的庄家必须通过"赎买"这个中间 过程,才能够开始他们的操纵。换言之,他们必须向保护者交纳高昂的保护费之后,才能够 开始考虑自己的盈利。而类似中经开之类的庄家则完全可以省略这个中间过程,他们无须更 多的武装,就可以直接进行公共财富的掠夺。在这个意义上,中经开实际上是那种所有庄家 欲以巴结、投靠和赎买的对象,是那种所有庄家乐于炫耀的所谓"背景"。??

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而言,中经开的消亡,可能昭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个时代由无限遐想 开场,却以凄惶迷茫告终。其中风云诡谲,又岂一个乱字了得。??

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幕,开启又合上,我们却始终不得门而入。不过,所有辉煌过后的遗 迹,都毕竟为我们树起了警醒的界碑。这可能是中经开带给我们的惟一正面意义,虽然代价 不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