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聊《尚书》 -- 红绿

共:💬11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所谓书

但是

孔颍达在这里引用的话,可以清楚的看到,孔子‘断远取近’,定‘可为世法’者百二十篇,其他绝大多数的东西被剔除了。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信息控制和筛选那时就已经开始了

孔颖达引用的话,讲的就是事实?能证明老先生肯定删过书?

老先生自己删书,就等于信息控制和筛选?此书除老先生手中的以外,天下再无别本?书中收录的各国档案,从无第二家抄录?

古时所谓书,怕不是有头有尾、有章有节、逐字校过、序言后记、明码标价的现代意义上的书。

更有可能的是一篇一篇的手抄本。抄书的人喜欢什么抄什么,想加的就加,想减的就减,不认识的字就乱写,你曰我就日,一个字分两个(触龙言愿见太后),两个字合一个,喜欢的各篇捆吧捆吧,系在一起就是“书”,丢几捆就丢几捆,邻居王大爷点烟抽了几个木片去煤气灶上对火烧了,剩下的仍然是“书”。

所以,上古时,怕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间有一部篇章固定、内容固定的《尚书》。

同样的例子在竹书纪年和史记的比较里也可以看到。竹书纪年里对于先秦的一些事情的描写被明显的烙上了价值取向的印,而竹书里的事实是简单粗暴的,充满了血腥的。再一次,‘可为世法’是很重要的!竹书纪年的内容后来被马王堆出土的竹简证实。

现在的《竹书》,似乎只是后人的整理吧,还有《古本》、《今本》之分。原书据说已逸,我们怎么证明我们现在看到的《竹书》,就是墓中挖出的那些竹片上写的内容?

"《竹书》被马王堆竹简证实",证实的哪一条?全部?我们又怎样排除这种可能:马王堆竹简的内容(如果确实与《竹书》记录相同),依据了与《竹书》(不论是墓中挖出的还是流传至今我们见到的所谓《竹书》)相同的来源,而这来源的可信性并无法证实?这时怎么证明,因为它说的与通行版不同,它说的就是对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