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载】英国外交档案有关汪精卫“和平运动”及汪政权的部分历史档案文件 -- 自向荒郊寂寞红

共:💬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英国人为什么会这样说话?

“故而有人认为汪精卫是在重庆的认可下为解放占领区做预期准备,到头来,他将以一个远见卓识的忠实爱国者、一个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人重新加入国民党行列。就其与日本的关系而言,他人生的最后一两年无法从幻灭的苦海中摆脱出来。重庆对他的真正评价也许将永远是个谜。由他的亡故,重庆方面无须等到战后再进而审判,故而便信手拈来低冠之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

而且这些话是在重庆写的。如果汪不早死,战后坐拥几十万军队的南京政府,会成为国共双方都争取的对象,恐怕那样没人敢骂他是汉奸。前面看到有人的文章里拿法国的贝当与汪精卫作一类比,说贝当战后被判死刑,因为年事过高才免于一死,最终死于狱中,汪精卫若活到战后亦难逃如此下场。按照德法停战协定,法国军队全部被解除武装,并把武器交给德国,也就是说贝当是没有军队的,而汪精卫是有军队的,恐怕不会像那样任人宰割,汪的南京政府在他死后,便易于被蒋介石收买打击诱捕,以达其除去政敌的目的。在专制统治下,是不会有对政治人物公正的评价的。故而汪伪宣传长林柏生会在供词的补充说明里写道:“汉奸案件是历史上罪大恶极的案件,没有一个人敢冒不韪,没有一个人不咬牙切齿的。唯其如此所以要办得特别严厉,而且要办得特别严格,春秋一字褒贬而乱臣贼子惧。为什么呢?一字之褒,不浮不滥,一字之贬,也不浮不滥。”汪精卫24岁时在《民报》发表的《革命之决心》一文中所说得不应重名誉的观点,确是有道理的。王阳明说“昔之君子,盖举世非之而不顾,千百世非之而不顾,独行其是而已矣,岂因一时之毁誉而动其心邪?”自称“服膺于王阳明之言”的汪精卫确实做到了“千百世而非之”,虚名的确可以不论,究其实,就能得出与虚名相反的结论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