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胡扯】比比郭德纲与《非诚勿扰》(上) -- 胡亦庄

共:💬3 🌺3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胡扯】比比郭德纲与《非诚勿扰》(下)

比比郭德纲与《非诚勿扰》(下)——主流价值也是“衣食父母”

尽管郭德纲一再地说,只是给茶馆里的观众提供周末几个小时的哈哈一笑,但是由于mp3播放器、网上论坛、视频网站的存在,郭德纲的相声既不是仅说给茶馆里的几百人,也不是只在周末播放,更不是只用来哈哈一笑。对于不少人来说,郭德纲相声才是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反而被边缘化了。

电视征婚节目《非诚勿扰》也有类似的影响力。在中国各地文化多元的时候,婚姻仍然是大多数人都有点兴趣的话题,征婚显然要比文艺和选秀节目的观众更多。

《非诚勿扰》本质上是一个主流节目,尽管形式娱乐,但是指导思想还是传统道德——尽忠职守、孝敬父母、反对歧视农民(放在传统语境里就是忠、孝、仁)。《非诚勿扰》即使在尺度最放开的时期,也坚持了“道德底线”:比如作为婚恋节目,却没有提到性和同居的话题;比如那些中越混血的、中欧混血的、从韩国来留学的女嘉宾都被中国小伙带走,而两个白人小伙却都独自离开——考虑到中国涉外婚恋的现实状况,大概可以把《非诚勿扰》拔高到“民族自尊”的高度。

“拜金”的话题,对于理想市场经济和完善社会福利体系的国家来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麻烦,因为有价值的才华都会转化为经济回报,“才”“财”基本等价。但是中国目前社会状态并没有做好这种准备, 所以台上“拜金女”的表演,一方面可能加剧低收入单身汉们的“仇富情节”,另一方面可能加剧女性拜金的期望,单身时间延长。社会上“拜金女”供应的增加,或许还会加剧男性官员的权力寻租。

《非诚勿扰》里的“拜金”,一开始还可以认为是节目炒作,到了后来只能解释为失控。因为当时多个卫星频道都开始搞征婚节目,市场看不见的手不允许“拜金”话题停下来。

主流媒体的“客户”并非只有广告商,支付方式也不是只有广告费。2010年6月,广电总局搞了一次整改,关停了其他卫视对《非诚勿扰》模仿竞争的栏目。此后《非诚勿扰》的格调向传统和主流贴近,顺便在节目里增加了一个“党代表”。

黄菡作为来自党校的女教授,符号意义大于她对节目的实际影响——对于栏目组来说,这是节目受主流认可的标志,进一步稳定了其在相亲类节目里的垄断地位;而黄菡穿短裙戴耳麦坐在评论席,聊自己翻看老公短信之类的话题,其实是一种亲民性质的软广告。

说回到郭德纲,到目前主流媒体声讨郭德纲的声音也没有断,但是能与郭德纲竞争的相声演员毕竟还没有出现,而且有些事情目前只有郭德纲能做、主流媒体需要做到却实际上做不到。所以只要郭德纲低头,愿意按照规则当“公众人物”,还是可以接着干的,而且郭这些年在京开了不少产业,没有不低头的理由。

退一万步说,如果郭德纲铁了心不合作,结果无非是退出这个行业。没有了郭德纲的强力竞争,新的“非主流相声演员”(比如退出德云社的郭氏徒弟们)冒土而出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