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文文“英语口试”的杯具和洗具 -- 大懒虫1号
不同的家长,对同类事件的处理,是不一样的方式和态度。
不同的专业视角,看这个事件,结论及相应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
文文的这次事件,我随后跟从事心理治疗的大夫朋友聊了下。大夫的结论跟我的则是略有不同。
我是出于相对来说很“教育学”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事件的:责任在老师,缺少教育的是那个小组长,受伤害的是文文,但万幸的是文文用自己的方式瓦解了这个伤害。
也就是说,我的结论是,这件事情虽然核心问题没解决,但对文文来说,算翻过去了一页。
对于责任在老师,老师的不称职,小组长缺教养,这两点大夫跟我观点一致。我想,基本上,明事理的人,都会赞同这两点的。但大夫跟我不同的则是对文文是不是从这个伤害中走出来。
大夫认为,文文只是用她自己的方式掩盖了受伤。文文用若无其事的、快乐的方式逃避着在这件事情中“被欺负”的伤害。大夫认为,这个事件中,应当让文文去释放出内心的愤怒、伤心等情绪。这件事最能保护文文的方式,并不是通过自己一个人演7个角色的委屈求全的方式,而是,通过家长跟老师交涉,让老师出面,让文文重新回到那个小组,继续演她的那个角色。用这种方式告诉那个小组长:文文不是好欺负的,小组长不能欺负别的同学。文文只有回归小组回归自己的角色,才是这件事件中不受伤害的解决方式。何况,最初让她演别人不愿意演、文文自己也不愿意演的角色但并未加以反抗开始,就是被欺负的开始,让那个小组长认为“文文是可以欺负的”,所以才会有后来随意把文文赶出小组的行为,文文被驱赶后,不仅没有反抗,反而通过自己的途径去处理,这会让那个小组长更加坚定了“文文是可以欺负”的观点,以后还会继续欺负文文及其他可欺负的同学的。
大夫的分析及解决的建议,其实就是给那个老师的指导意见,这个处理方式跟我的观点是一致的,换做我去处理,或者我给那位老师提建议,我肯定是如此操作的。只是大夫对文文在本次事件中并未解决受伤感的结论,这点给我以启发。
首先,这个事件的核心问题的确不能回避,一旦核心问题没解决,当事人所受到的伤害不会从根本上去除的。所以,这个事件,还是需要继续处理一下的。
其次,发现了我的一个问题。虽然我一下就找到问题的核心,但我最终却认为文文瓦解了这个伤害,而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投射,是我自己一贯处理类似事情的方式和态度的反映,多年来,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来面对不公待遇、来进行自我保护的,而且我还自认为是不错的:“我知道你很不对,但我不屑于跟你啰嗦,我自己搞定。”也因此,获悉文文用同类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时候,我第一表现是:很欣慰。从而从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角色顿时就掉到了姨妈的角色,从而“忘掉了”刚开始时候对文文妈提出的理性的“指导意见”(即让她去跟老师说,让老师处理这个事件)。姨妈尚且如此,可见,在处理孩子的事情中,做父母的,要想做到始终理性、不落入个人的习惯模式中去冷静客观地处理,相当考验功力啊,这个,需要修炼,或者,存有修炼的意识。2010-6-27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其实人的生存就是个和环境抗争的过程 1 coo 字263 2010-07-08 12:45:53
🙂看完全部回帖我真为自己3岁的儿子担心 1 face888 字144 2010-06-29 00:42:09
🙂担心好 大懒虫1号 字336 2010-06-29 18:40:33
🙂【原创】【后续】本案重新解释
🙂孩子处理的很好,家长应该鼓励 14 渔樵山人 字2535 2010-07-07 19:33:20
🙂看了之后感觉很压抑, 2 大懒虫1号 字911 2010-07-14 23:44:34
🙂一定是坏事吗? 2 渔樵山人 字380 2010-07-15 10:41:35
🙂哦,只要您觉得好就好:)外人说三道四无意义的。 1 大懒虫1号 字0 2010-07-16 0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