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话红学 -- 间谍

共:💬89 🌺1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GOOGLE了一个关于红楼梦断的评回来,“无梦的红楼”,颇有意思

无梦的红楼

--------------------------------------------------------------------------------

  作者:吕滇雯

  高阳先生提醒读者,千万不要以读《红楼梦》的心情与眼光来看"红楼梦断"。用我们家保姆的话来说,"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二者相较,《红楼梦》长在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红楼梦断"则长在敷衍铺陈。高阳的笔墨好似老吏析案,烛幽探微,迂回宛转。而他所敷衍铺陈的内容呢,归结起来是《红楼梦》里的两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与《红楼梦》相同的是,他刻画人物也是对女性更为着力。

  第一部《秣陵春》中较亮眼的女主角"绣春",第二部《茂陵秋》中的"朱二嫂",第三部《五陵游》中的"春雨"(拟袭人)、"锦儿"(拟平儿)、"季姨娘"(拟贾环之母)、"小莲"(拟晴雯),第四部《延陵剑》中的"碧文"、"秋月"(拟鸳鸯)、"夏云"、"赛观音"和"震二奶奶"(拟凤姐),小说写尽了她们的团结与斗争,她们的姐妹情分和各怀鬼胎,写她们如何抽丝剥茧地应对人生的纷扰,如何俯仰辗转地面对命运的播弄。

  除了"震二奶奶"之外,其他女性都是身份低微的人。我们记得《红楼梦》里的丫鬟名字都很曼妙,但"红楼梦断"中丫鬟的名字就很俗,什么"春雨""夏云""秋月""冬雪",毫无新意,光是这一点就可兹比较。我想,二者关键的不同点在于《红楼梦》的价值取向是出世的,而"红楼梦断"的价值取向是入世的。就像《红楼梦》的真正主角是身为贵族的宝、黛,但"红楼梦断"的真正主角决然不是贵族,而是穿衣即穿衣,吃饭即吃饭的普通人。塑造出宝、黛的曹雪芹有着高洁的心怀,飘渺的情思,但是替精神贵族宝、黛操持生计的是俗人"琏二奶奶"和"袭人",当然更不必提受驱使供杂役的老婆子、小丫头了。在《红楼梦》中,对"琏二奶奶"和"袭人"一流人物虽称其才,但总体评价是贬的。说"凤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分明是骂人的话。而与"琏二奶奶"相对应的"震二奶奶"在第四部《延陵剑》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高阳没有着力刻画她的狠毒、泼辣,只是刻画她大气,有机变,有决断,在她同丈夫曹震的纠纷和争斗中,高阳描绘出了她生存的现世是怎么一个复杂真切的环境,因此也描绘出了她生存方式的合理性。"震二奶奶"的最后结局有点光芒四射了,我们可以说高阳在拔高形象,但这代表着高阳的个人观点:人生止于生死大限。

  《延陵剑》中,秋月说:"人生本来就是势利二字,如果看不破,就是自寻烦恼。"这句话说来寻常,解起来却不容易。高阳的代表作是《慈禧全传》、《红顶商人》和《胡雪岩》,这些人物都是爬到势利顶端的角色,要把"势利"两个字做的七宝楼台段段拆散,没有一点高明的工夫是办不了的。我看"红楼梦断"中,出于高阳之意的反面角色只有两个,一个是"曹震",一个是"季姨娘",说他们反面,其实只是说他们糊涂,每每争势而失势,争利而失利,"没得让人看笑话"。

  苏东坡先生说:"吾从众。"我们每个人都有日子要过。

  萧伯纳的《匹克梅梁》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息斯金:杜特立尔,你是坏蛋还是傻瓜?

  杜立特尔:两样都有点,老爷。但凡人都是两样有一点。"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人生的进步也许就是来自琐碎平常的现实生活。高阳的"红楼梦断"写出了许多扎扎实实的人生况味,我们可以从里面学到不少间接经验。我想,做人至少要保住一条人生底线,不要成为像"季姨娘"那样的笑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