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文明复兴(一) -- 井底望天

共:💬99 🌺90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关“唐宋变革”问题

可以去看这篇文章:

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作者:包弼德(美国哈佛大学)

中国学术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00年。

下面是一些历史达人的观点

这篇文章看了以后,确实在给了咱家一个很有力的鼓励.认识到唐宋转型时期对接下来的明-清时期的进化影响的学者以及他们的观点都不在少数,咱家也一直在说,连咱家这种外行都能有这种思考,何谈真正的历史研究者呢?

这一定会是未来的宋代史,乃至中国史研究的突破方向和前沿地区,打破断代史的隔阂就是打破中国旧史学桎梏的重要道路.而地方精英崛起的研究必然要与中国宗法社会的传统组织形式联系起来,从而找到并破解古典中国内在动力的密码.

包大人路子在这个地方走歪了,后面新儒家的部分他谈得过于抽象了,进了概念陷阱.

但是他的出发点没有错,即宋学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都不认为政府一定能建设好一个理想中的世界了,这个确实是没有错的.

但是,他似乎没有理解这其中的政治背景..............

宋代留给后代的是这样一种政治制度,相对于人口的增长,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变小了,与唐代政府在土地、劳力和贸易等方面所拥有的权力相比,它的权力变弱了。晚期的中华帝国是以“小国家”为标志的,使这种情况成为可能的,是强大的地方精英的存在,他们保持着与政治秩序的文化联系。从长远来看,中央政府不能取消地方精英所处的中介立场,他们处在从事生产的平民和地方上中央任命的权威之间。在南宋,要臣(Leadingoffi-cials)鼓励地方的士人(即精英分子)成为负责地方社区之社会与道德状况的领袖。地方的精英家族所受的教育使他们对地方政务非正式的参与合法化,他们篡夺了地方政府的特权,或填补了有为的政府在退缩后留下的空间。到十二世纪末,那些最热心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人,不再确信单单靠政府能实现这个理想。[24]

————————————————————

这一段话,才是这篇文章的重中之重.

一个从大政府到小政府的政治格局的改变,是通过什么手段填补了其中的空隙的呢?显然,地方精英的逐步崛起就是唐-宋变革期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而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还有王安石的熙丰变法都是在这种社会背景的刺激下,才得以出现的.而之后持续的新旧党的斗争以及南宋道学之禁都或多或少要打上这个烙印.随之而来的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其实都是这个现象的表征,而不是症结.

而明代之所以特别,根本原因还在于它人为的裂解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使得地方精英群体得到了更大的释放和上升空间,因为双中心的割裂,使得中央政权试图重新建立大政府的所有努力最终都归于失败,由此带来了明代政治的生机以及最终触发了并提升中国进入资本主义前期萌芽时期的状态.

事实上,唐宋变革的动力,恰好就是明代发展的动力,两者表为两枝实为一脉,而这也是内藤所念念不忘的"中国文明的原动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