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历代职官沿革史 供铁老大和萨苏师兄参考 -- foundera
第十五章 清朝
第一节 清代的政治概况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努尔哈赤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大金(史称后金)王朝,定都兴京(今辽宁新宾境内)。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第四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定族称为满洲(译音,即妙吉祥义)。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覆灭。当时皇太极已死,其子福临(即清世祖)继位,改元顺治,睿亲王多尔衮摄政,便乘机入关,以明降将吴三桂为先导,镇压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取得了中央政权。顺治三年(公元1645年),消灭了南明政权。当时汉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汉族地主阶级内部拥满和反满的斗争也很激烈。于是清统治者采用礼葬崇祯帝之后,升级擢用降吏和不改变汉人服制等措施,来分化汉族地主阶级;同时发布赦免罪犯、蠲免粮饷等项告示,企图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然而,在清初四十年时间里,反清斗争仍在不断地进行。“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是人民反清斗争中最惨痛的历史。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抗清武装坚持最久,在广西、云南等地由李定国领导的抗清军队至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才告失败,由郑成功在台湾建立的抗清政权,则一直坚持到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才告失败。
清统治者以经济文化落后,而且人口甚少的民族来征服人口众多,又有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和文化的汉族国家,这是非常困难的。在军事征服早已完成,统治逐渐稳定下来的康熙晚年,皇帝还不免要说出“朕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的话。①清廷为了进行阶级的和民族的统治,就要有严密而有力的政权机构和军队,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完整的统治政策。清朝立国初年,采取的方针是:第一,尽量保持封建秩序不变,尤其是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尽量因袭和保守下来;第二,采用“以汉制汉”的方针,尽量利用汉人士大夫阶层来进行统治;第三,采用欺骗麻醉与屠杀镇压相结合的方式,来分化瓦解抗清力量。在社会生活习俗和意识形态上,虽然也曾厉行剃发易服,但清政权也大力维护了封建道德的三纲五常的固有地位。总之,清廷的因袭保守政策,是其建立巩固的民族统治的主要政策。据《十朝圣训》卷6载,康熙皇帝曾多次训示臣下说:“与其多一事,不如省一事。”可见其政策的保守。
清廷对汉族地主虽然破格录用,但仍注意保持满洲贵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如在中央政府的机构中实行的满汉复职制度,虽然满洲贵族与汉族地主担任同样的官职、但决定权却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中央与地方最高职务,多半也是满洲贵族担任的。在中央,最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全由满洲贵族组成,后来的军机处,领班的也大多是满洲贵族。在地方,康熙时汉族地主任督抚的“十无二三”;乾隆初年,巡抚中汉族地主和满洲贵族各占一半,总督中没有一个是汉族地主。有些官职,还规定成专缺,固定给某个民族的官僚担任,有满缺、蒙古缺、汉军缺和汉缺等名目。地位重要的,多被规定为满缺。在特殊情况下,蒙古族上层分子或一部分汉军人员,可以通融补授满缺,一般汉族地主,则绝对不许对满缺有所染指。
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核心地位,清廷对部分汉族地主的反满思想,实行了严厉的镇压政策。从康熙、雍正到乾隆,清政府曾大兴文字狱,见于记载的有几十起。这种文字狱就是用来对付某些汉族士大夫的反满思想。庄廷■明史案就是最著名的一起。据《痛史?庄氏史案》载,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庄廷■刊印了明人朱国祯编写的明史,其中有不少不利于满洲贵族的文句,被人告发。清政府把已死的庄廷■开棺杀头,其他作序的人,刻书的人,卖书的人被杀的有72人,充军的数百人。
清朝入关后,对于汉族劳动人民不仅进行了阶级压迫,还大搞民族歧视。剃发令的推行就是例证。对于满族的下层,清政府一面压榨盘剥,一面给予某些小恩小惠,使之与汉族劳动人民相比,处于稍微优越的地位。清初在京畿地区搞圈地,除把大部分土地分给满洲贵族和军官作为庄田外,也划出一少部分,分割成小块,交给八旗兵丁作份地。清政府还规定:一般满人触犯法律,与上层满人一样,不归通常的司法机构处理,另属其步军统领、都统、将军或内务府慎刑司等处理,而且有“减等”、“换刑”等特权。这种政策的实质是挑拨满、汉劳动人民的关系,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清在征服全国之后,不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继续发展,就是清廷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各种利害冲突。在康熙皇帝“亲政”之前,是满洲贵族官僚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专政,其中索尼老病,遏必隆势弱附鳌拜以自存,苏克萨哈则与鳌拜对立互争,朝臣分化,依附两党,政争愈演愈烈,最后鳌拜“矫诏”杀死苏克萨哈,专政日甚。康熙皇帝遂联结内大臣索额图逮捕并杀掉鳌拜。康熙中叶以后,清政权内部的派别斗争又起,当时满族大臣有明珠之党、索额图之党;汉大臣有徐乾学之党;贵族有诸王子之党。索额图自打倒鳌拜之后,独专朝政,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为御史魏象枢所参,被拘禁。这时期,不但朝臣有党,连诸王子也各树党羽,谋夺帝位。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死,皇四子胤祯以多结党羽、势力最强,夺取帝位,改元雍正。
雍正时期首先在政权组织上设立军机处,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加强了专制制度。同时也对清朝的八旗贵族势力加以打击,并明令禁止各宗藩与官吏交通,各王属官多改隶有司,护军撤归营伍,于是清朝贵族势力被皇帝全部剥夺。对满汉官僚则严格禁止结党树朋,雍正亲自撰写《朋党论》,命令臣下,应以“朝廷之赏罚”为是非,“人臣尤当以君心之好恶为好恶。”雍正为了加强专制统治,也恢复了明朝的政治特务。这些特务不再由宫内宦官充任,而是豢养了大批职业特务来侦察官吏和人民的言论行动。为了进一步打击满、汉官僚的结党活动,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把大将军年羹??“赐死”,杀尽“年党”;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又禁锢贵族大臣隆科多,驱逐其党羽,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集权。
清帝国的国家行政机关,曾是中国专制主义封建政权发展的极峰。在这个庞大的统治机构中,充塞着为数众多的官吏,这些官吏贪脏枉法的实质体现了清廷统治机构的败坏。据洪亮吉《卷??阁文甲集》卷1记载,当时官吏在未到任之前,就要先计算这一官缺的“出息”若干?“应酬”若干?“可入己者”若干?一年中的“陋规”和“属员之馈遗”有多少?计算之后,如果大有“甜头”,就领凭上任。地方政权中几乎都是贪官污吏。章学诚在《上执政论时务书》中说:“州县有千金之通融(索取贿赂),则胥役得乘而牟万金之利;督抚有万金之通融,州县得乘而牟十万之利。”乾隆末年,毕沅为两湖总督,福宁为巡抚,陈淮为布政使,三人朋比为奸,当时湖北人民编了歌谣讽刺他们说:“毕不管,福死要,陈到包。”①(《清稗类钞》第十二册)。由于贪污、行贿、舞弊事件的增多,官僚机构的行政效率不断降低,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三朝元老”大学士曹振镛,曾说他的为官之道是“但多磕头少说话耳”。乾隆的宠臣军机大臣和?|,通过贪污受贿积累了约十亿银子的惊人财富。和?|当政二十多年,听任文武大吏贪污行贿,被揭发的大贪污案层出不穷。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以甘肃布政使王??望为首的贪污赈灾银案,因贪污二万两以上而被处死的地方官达二十多人①。嘉庆年间湖南布政使郑源■,“凡选授州县官到省”,不向他纳贿,就不准上任。他“以缺之高下,定价之低昂,大抵总在万金内外”②。大臣贪污,都是互相勾结,层层敲榨,互相包庇,狼狈为奸的。
除了贪污、行贿等不法行为外,还有一种“合法”的贪污,这就是“陋规”制度。这个制度也叫做“耗羡”制度,就是在正额税收之外,允许地方官员另征一部分附加税。如征粮食时,可以用鼠吃、雀啄为借口,多征一部分,称为“鼠耗”、“雀耗”。征银子时,可以借口零碎银子铸成整块要耗损,多征一部分,称为“火耗”。征铜钱时,可以用串钱需要用绳子为借口,多征一部分,做为备绳费。这种附加税,实际上是允许并鼓励地方官吏残酷掠夺劳动人民的财富,公开进行贪污。于是,地方官吏对这种附加税就随意增加数额。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各省“耗羡”一般不过每两多征一钱,只有湖南加到二、三钱。而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72年),每两有加到三、四钱或五钱的,还有的甚至“税轻耗重,数倍于正额”。由于“耗羡”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皇帝也想分享其利。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规定实行“耗羡”归公,即凡征来的附加税要全部上交,官吏不许私占。皇帝把这笔钱财拿到手后,再抽出其中的一部分发给官吏,称为“养廉银”。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名义上是不让官吏利用陋规制度随意贪污,实际上却是使这项贪污得以进一步合法化。清政府规定的养廉银数量很大,各地督抚每年从一万两到二万五千两不等,七品知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到数百两外快收入。乾隆年间,每年武职官僚的养廉银达三百万两,约占全国田赋收入的百分之十。
对于这种极端腐败的吏治,当时曾有人主张加以整顿。乾隆时内阁学士尹壮图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他对于官吏奢侈、贪污,造成“库藏空虚,民业凋敝”的情况有所了解,曾上疏清高宗进行揭发,企望得以改变。但尹壮图的愿望却不能实现,当他把奏疏呈上之后,立刻引起军机大臣和?|的忌恨。和?|想出一条毒计,派他到各地普查府库亏空,同时另派一个心腹跟随监视。尹壮图每到一处,和?|的那个心腹总是千方百计阻挠他马上查库,等到“库藏挪移满数”,才让他查对,因此,所查无亏空,尹壮图被劾以“妄言”而“降为主事”①。
到了晚清,中国封建社会已是崩溃的前夕,满族皇帝用高压手段维持的“康乾盛世”,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道光以后,再也维持不住了。这时土地都集中在皇室、贵族、寺院、八旗和其他地主阶级手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而清政府的昏庸腐朽,也达到空前的地步。
雅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1884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对中国的战争,导致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随着清政府的丧权辱国、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步步深入。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中国民族危机,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中国人民在这段历史时期中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太平天国革命,是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革命斗争。二十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
① 王氏:《东华录》卷80。
① 见《清稗类钞》第12册。
① 见《清高宗实录》卷1140、《清史稿?王??望传》。
② 见《竹叶亭杂记》卷2。
① 见《啸亭杂录》卷7。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第十四章 明朝 第一节 明代的政治概况 foundera 字6042 2004-12-12 21:35:42
第十四章 明朝 第二节 中央官制 foundera 字33053 2004-12-12 21:34:47
第十四章 明朝 第三节地方官制 foundera 字14986 2004-12-12 21:31:27
第十五章 清朝 第一节 清代的政治概况
第十五章清朝 第二节满洲入关前的政权机构 foundera 字3326 2004-12-12 21:26:37
第十五章清朝 第三节 清代的中央首辅机构 foundera 字16926 2004-12-12 21:25:19
第十五章清朝 第四节 掌理国政的行政机构 foundera 字48169 2004-12-12 19:28:49
第十五章清朝 第五节 地方官制 foundera 字19204 2004-12-12 19: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