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追问历史:1949年中国有多少牛金星? -- 任爱杰

共:💬24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追问历史:1949年中国有多少牛金星?

追问历史:1949年中国有多少牛金星?

--------------------------------------------------------------------------------

作者: 国际战士(华.都.之.樟) [124073:3329], 11:04:07 12/03/2004: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今年是郭沫若先生名作《甲申三百年祭》发表一个甲子,出于对目前中国形势的关注,网上讨论郭文的文章不计其数,我本来不想掺进去的,但是前几天读杨绛先生的文章《怀念陈衡哲》,其中谈到1949年快解放时她和钱钟书与胡适等人商讨去还是留在大陆的问题,有段话说:“我们家是打定主意留在国内不走的。任、陈两位倾向于不走,胡适却是不便留下的。我们和任、陈两位很亲密,他们和胡适又是很亲密的老友,所以这个定局,大家都心照不宣。那时反映苏联铁幕后情况的英文小说,我们大致都读过。知识分子将面临什么命运是我们最关心的事,因为我们都是面临新局面的知识分子”。可见,当时很多知识分子其实是在反复权衡利弊后作出的理智的决定。

  

  哎,我现在才知道自己以前多么天真,因为在杨绛先生《我们仨》里,杨先生告诉我们,她和钱钟书先生1949年留在大陆,是因为他们打心眼里热爱这块地方,不愿意到别国去做二等公民。毕竟畅销名著和不起眼的文章就是不一样,在旁人不容易注意的文字里,杨绛先生向我们证实了1949年大批知识分子之所以不象东欧好些国家的知识分子纷纷西走的原因是:他们都没有想到台湾居然能够挺50多年,否则将来台湾被打下时又该怎样面对共产党呢?不是每个人都有胡适在国外的本钱――一位学者读杨绛先生文字后的评论。

  

  可是,为什么我读自称在解放后遭受苦难的右派的文章,总是说他们怎样在解放前反抗蒋介石反动统治,怎样在白色恐怖里为共产党唱赞歌,怎样怀抱美好的革命理想参加新中国政权,怎样努力为共产党服务,结果一上来就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杨绛先生说的“洗澡”。

  

  是啊,知识分子们多么懂得珍惜自己光荣的历史啊,例如谈到胡风就大谈他怎样和鲁迅关系密切,而不提他怎样为蒋介石写《剿共大纲》;谈到储安平就是他怎样抨击蒋介石的专制,就不提他怎样积极在蒋家王朝为官禄奔走,怎样“小骂大帮忙”配合蒋介石,怎样在解放前用“有与无”、“多与少”区别国民党和共产党。以前看过一本解放前知识分子在蒋家王朝的表演的书,多次忍俊不禁。

  但是,所有知识分子,尤其解放后参加了新中国政权的知识分子,尤其是57年和文革中被整的知识分子,全部都是当初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共产党、准备为社会主义献身的。――知识分子如此说

  

  感谢这些知识分子,1979年后他们用实际行动真诚地、全面地告诉了我们,他们是怎样拥护社会主义、怎样热爱中国人民的,而1957年、1966年对他们的迫害是惨无人道的。我们会记住的。

  

  我不能不想到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里的重要人物之一――牛金星。

  

  牛金星何许人?一位在李自成胜利前为李自成出了大力的人,比1949年的知识分子热爱革命多了。但是,也是他,在大顺政权建立后,一心把明朝的制度推行到大顺政权里,同时用“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教导李自成要好好优待知识分子。但是,当清兵击溃李自成军队后,当刘宗敏等李自成身边重要将领全部牺牲后,这位一心热爱革命的牛金星却转头投降清朝,并积极镇压起义军,成为李的政权里屈指可数的善终者。

  

  历史上,李密、宋江、牛金星......,都是为农民起义作出过贡献的知识分子,但是问题在于,他们真的是革命的同路人么?甚至他们真的拥护过革命么?

  是否可以问问:象牛金星这种人,本身就是中国社会某个阶级的代表,他们所以投机进入革命队伍,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想把革命政权改造成为大小地主、资本家、知识分子卖命的政权?他们从来的目的就是想让革命成为他们阶级的嫁衣裳。

  

  他们什么时候是属于我们这边的?

  

  对比之下,同样是统治阶级的满清王朝就对这个阶级的本质认识一清二楚,当知识分子想重复宋朝用话语霸权把封建朝廷玩弄于股掌之间时,清朝皇帝却毫不犹豫地动用文字狱。

  

  那么,对知识分子自称的建国后苦难史,我们的眼泪不是成了羊为狼流的眼泪么?当他们继续哭哭啼啼说他们当初怎么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才留在这个工农暴政的土壤时,我们是否应该想到追问历史:1949年中国有多少牛金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