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双 城 记[连载] -- 谭伯牛

共:💬48 🌺5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双城记--太湖[2]

国藩不愿倚靠绿营讨伐太平军,而要创立一支新军,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看不惯绿营的“败不相救”。而他对湘军将领的要求,第一条便是要“彼此相顾,彼此相救”,他曾在某将禀牍上批示:“湘军风气,虽平日积怨深仇,临阵仍彼此救援;虽上午口角参商,下午仍彼此救援”[43];他虽认为“不忌不足以为骁将”,但坚决反对将个人情绪带到战场上。凡遇此等将领,他必“严参”不贷。当然,作为统帅,应该防患未然,尽量不让自己的人事安排影响将领之间的关系。四路进兵计划中的第二路,即由太湖、潜山以取桐城这一路,奏称由多隆阿、鲍超负责;可实际战役的指挥之职,却不能由两个人共同承担,必须选出一位统领。选谁作统领?如何安抚落选者?能否避免可能在战场上出现的“败不相救”?胡、曾为此寝食不安,为此往复辩难,甚至为此伤害了友谊。

  

  多隆阿,字礼堂,蒙古正白旗人。家贫,“少沉毅,有胆略,勇于敢为”,十八岁,考取“马甲”[44]。二十岁,隶僧格林沁马队,入关。咸丰五年,调湖北,隶江宁将军都兴阿部,屡建功。七年七月,以湖北肃清功擢副都统[45]。

  

  鲍超,字春霆,四川夔州人。十七岁,考取协标守兵。道光末,闻湖南用兵剿匪,乃辞职赴湘,“冀得当以立功”。甫至,匪乱已被戡平;人地生疏,“落魄欲死”,遂以挑卖湘江水为生。咸丰三年,再度入伍。五年八月,胡林翼在?L山兵溃,鲍超弃舟登陆救之,林翼感其忠勇,约为兄弟,“不以部曲待之矣”。六年秋,林翼命鲍超赴长沙募三千人,自立一军,称“霆军”。七年七月,以功加总兵衔[46]。

  

  比较简历,我们发现,二人成长的道路差不多:家境贫困,少年从军,凭着勇敢与谋略,奋发向上,由普通一兵变成一军之将。鲍超经一省巡抚超拔,经历稍具传奇色彩,但绝不同于庸常者以走後门的方式获得职权。二人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年龄,此时,多隆阿四十二岁,鲍超三十一岁[47]。若以年龄特征定统帅,则宜如《礼记》所云:“四十曰强,而仕”;让多隆阿出任统领。只是,年甫而立的鲍超对此必不以为然。他之必不以为然,并非不敬长的意思,而是他不认同多隆阿的“强”。强有二义,一说“智虑强”,一说“气力强”[48];鲍超服役于水师,屡建战功;统率陆军一年来,亦连获大捷,未尝一败,是则谓“才兼水陆”,独步三军,“智虑”之“强”不遑多让也。“气力强”,则更令较多龙阿年轻十一岁的鲍超引为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七年七月小池口一战,若非他以一个“强”字挽救大局,湖北全省能否“肃清”还真将成为疑案。

  

  当时,陈玉成率四万人攻黄梅,六月以前,数尝小挫。七月,玉成亲临前敌,先在濯港全歼王国才一军,随後,清军各部相继败溃,只剩下多隆阿的二百马队与鲍超的三千馀步兵驻守在黄梅边上的?|生寺。当时统帅为都兴阿,胆战心惊,决定撤军至长江边,“与水师相依扼守”。这个决策,表面上是保存实力,实际上却是放弃抵抗,贻误全局。因为,湖北防军齐聚省疆,黄梅、武昌之间并无重兵节节驻守,玉成得黄梅,即可长驱直入。此外,湖北另一支大军由李续宾率领,正强攻九江;都兴阿欲与“相依”的水师,其时即在配合续宾军攻城。黄梅防军的任务除了守住皖、鄂门户,便是保护水师航线;因此,水师更需要後路陆军帮他们“扼定”江防,实无馀力对陆军施以庇护。都兴阿果若退兵江岸,水师後路便会被太平军截断,续宾的攻城部队也因此得不到支援,九江之围将不战自解。因此,黄梅一城之得失,关系全局匪浅。有鉴于此,都兴阿下令後,鲍超拒绝奉命。多隆阿前去劝他,他“力持不可”,说:霆军虽仅五营,却不畏十倍之敌军,“愿为公一战破之!”马队仅馀二百骑,似不利战;那好办,决战之时,请以马队作为宪兵队,“见我霆字营士卒有退後者,即飞骑斩之。前敌交锋事,公可不问也”。多隆阿闻言,“壮之,因从其计”。

  

  玉成行兵,不喜力斗而善智巧,故己军虽十倍于敌,亦不愿穷追猛杀,而“自?|生寺连营至黄腊山迤南,深沟高垒”,要用持久战的方法拖垮饷道已绝的清军。鲍超无法持久,乃决定五路出击,主动挑战。临战前夜,鲍超尽出营中馀储,大飨将士,祝酒,辞曰:

  

  “明日决往破贼。幸而克捷,顾全大局不少;否则身殉。是役誓不与之俱生。诸将士有愿以死报国者,与吾共功名,幸甚;如不愿者,亦自任也。请以卮酒志别,以表一时共事之雅”。

  

  这段话并非多么的慷慨激昂,较之“大风起兮云飞扬”,不可同日而语。大风歌不一定是刘邦的创作,这段文字则断非鲍超的原话[49],而是经过传记作者润色加工而成。但是,“如不愿者,亦自任也”这句话,却很有深意。鼓舞士气,绝非易事,统将请大家喝酒吃肉,不过欲请诸位随我去死而已;众人心内必会做一番权衡:明日参战,生还机会如何?明日避战,死亡指数又有多高?此种迷思,统将怎会不知。但是,高明的将领决不会说出“Let‘s die like Romans, since we lived like Grecians”[50]这种弱智的话。激将法不是这样的。他会平静的开出两个选择:你可以去,你可以不去。去了,我感到“幸甚”,不去,那也是你自己的担当,我表示尊重。于是,这个选择不再是单纯肉体生或死的选择,而成了道德上义与利的取舍。人心中或多或少的那点道德感因此被激发,于是,众人“伏地叩头,誓以死自效,虽下逮夫役,无不踊跃用命者”,而“鲍公知士气可用”。

  

  太平军筑起数座高垒,与步卒相依,以困霆营,其中最巨者五。第二天,鲍超将全军分作五队,自领一队,先请其他四位队长“各自指攻一垒”毕,己则“指当中一最大坚垒”,开始冲锋。所谓“垒”,就是碉堡,中容数十至数百人不等,或二层或三层,高自二丈至四丈不等,垒壁开设枪洞炮穴,墙头则向外抛掷火包、灰罐、石块、喷筒等物。战斗打响后,其他四队“十荡十决,骤不得手”,而“伤亡渐众,几不能支”。攻垒至于“几不能支”是个什么景况呢?诸位可以回想电影中此类镜头,如《上甘岭》,惟须将双方火力大打折扣,人数则翻以番数,便可获取感官印象。然则,“几不能支”,即谓黄继光不出,我将全军尽墨也。霆军无黄继光,霆军惟有一余大胜,自请“由贼墙炮穴梯肩而入”。要完成这套战术动作,十分艰难。大胜须闪躲炮火,扒近垒壁,然后踩着战友肩膀攀援至炮眼附近,迅捷钻滚扑入,再鲤鱼打挺站起身来,立即与炮手及其他敌兵展开肉搏,忙中偷闲,还得向外扔出绳索,供战友攀援。大胜不愧为大胜,“鼓勇先登”,一击得手。鲍超当即“率十馀壮士继之”,攻入垒内,斩敌数十名。许是这些人如天兵天将一般的气势震慑了守军,“馀贼不敢格斗,悉奔聚垒心,拥护贼酋”。登垒人员越来越多,鲍超却让他们不着急围攻垒心,而将数十杆军旗――霆军旗帜无字,上面只绣三个黑圜,太平军称为“鲍膏旗”[51]――沿着垒边“环而树之”。其时,“垒心贼尚数百人,皆瞠视不敢也”。树旗毕,霆军这才掉转头来逼近垒心,守军魂飞丧胆,始四散而逃。其他四队苦战欲竭之际,陡然望见大垒之上黑棋飘动,便知主将业已克敌,“一时愧愤所激”,信心大增,“各殊死战”,亦将各队负责之垒先後攻破。五座大垒被破,太平军防线大乱,于是,小奔引发大奔,一溃激成全溃。玉成在黄腊山上指挥所里,亲见四万围军[52]被不足四千之敌军冲溃,不禁黯然神伤,“只身逃去”。据说,玉成与清军交手十数年,“恒俯视诸将帅”,尝自言生平所钦佩官军名将,惟鲍超及二李。二李者,李孟群,李续宾,俱覆军身死于玉成之手者也。

  

  仗打完了,但是,有件公案,还得回头来作个分辨。前述鲍超自愿留守作战,请多隆阿在旁参观,多隆阿闻言“壮之,因从其计”。难道,当日之役,他真就安坐马上,袖手旁观,一待时机不妙,扯开马腿就跑么?若然,岂非:羞哉“壮”也!此谓“强”耶?[53]

  

  上述?|生寺之战,全取材于陈昌撰《霆军纪略》。陈昌,四川铜陵人,是鲍超的同乡。此书纪事止于光绪七年,刊刻在光绪八年,时鲍超犹健在。书中有一部分事迹,不见诸当时的诏旨、方略、奏摺和函牍,俱系陈昌在夔州鲍超家中当面采访得来。鲍超请多隆阿观战一节,不见于他书,盖即由鲍超亲口讲出。此书《凡例》亦云:“鲍公乃生存之人,尚待论定,若由秉笔者口中加一推美之辞,纵极切当,亦嫌标榜”;表明他的叙述采用了很严格的标准,除了公开发布的资料,如《剿平粤匪方略》、曾、胡全集等,和鲍超本人的谈话记录,撰者本人并无修饰。若以陈昌之言为然,那么多隆阿当日的表现,确属不堪。

  

  但是,多隆阿虽具个性缺陷,终为名将,若如昌书所述,则不过是一个畏葸无义的小人。若有可能,我们应该听听多隆阿自己的意见,可惜多隆阿战死在陕西,来不及请人撰写回忆录。不过,他的部下雷正绾,编有《多忠勇公勤劳录》(光绪元年),记录了他一生的事迹;雷氏且曾亲身参与?|生寺之战,若多隆阿当日表现如鲍超一样英勇,或不那么英勇,但绝无袖手旁观的孱态,则雷氏叙述此节战事,自可从容道来,不必隐讳。那么,我们翻开《勤劳录》,看看雷氏的叙述。?|生寺之战发生在七月一日,而雷书记日,竟无“七月初一日”字样!

  

  [44] 清制,八旗壮丁年十六岁以上,考试马步箭合格者,准披甲当差,挑补步甲、马甲。

  

  [49] 赵增禹,四川人,幼时随其叔拜谒过鲍超,他访问鲍超部将,搜集父老传闻,作《书鲍忠壮公轶事》。其中记咸丰九年岁末,小池驿决战前夕,鲍超大宴三军,作士之气,祝酒辞中有一段话与陈昌所记内容相同,表达方式则更真实。其词云:“营下兄弟多,战而乐者行可也,鲍老子当与之偕;怯而伏者裁可也,鲍老子当与之诀”。

  

  [50]

  

  [51] 赵增禹《书鲍忠壮公轶事》。

  

  [52] 当然,四万围军,并非四万精兵。太平军出战,人数虽多,然具战斗力者往往只有三成,馀则行军途中或“裹胁”或“收编”的流民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