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转帖) -- hzwj200

共:💬9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接着

五、城市居民收入 (续:城市的功能)

  

  城市是一种建设成本极高、使用成本极高、维护成本极高的生态环境。 城市只有在强大经济基础的支撑下,通过发挥人们的聚合作用,实现更高的产出价值,才有存在的意义。 问题在于,中国城市的经济基础就像“沙地”,而“高耸入云”城市就建立在经济“沙地”。

  

   从人类的历史来看,城市主要扮演过五种角色:

  一、 古代商业时期的城市: 在人类的古代,城市主要起源于交通枢纽,人们从不同的地方聚集到同一个枢纽,进行交换;

  二、 蒸汽工业革命的城市: 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以伦敦、伯明翰等工业城市为代表的大城市开始兴起,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大规模生产出工业产品和工业污染;

  三、 电力工业革命的城市: 在电力、电报电话、电梯、钢结构摩天大楼等新技术的支持下,以美国纽约及其帝国大厦、芝加哥等城市为代表的现代化大城市开始形成。 这些城市通过掌控金融产业和现代运输产业,推动先导性工业与制造业发展,实现城市的特殊价值;

  四、 电子工业革命的城市: 以日本的大中城市为代表,依托于周围的电子与现代机械产业发展。 城市本身也像电子产品一样,通过精巧、细致、准确、整洁的城市布局和系统管理,实现城市的集约化功能;

  五、 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 以硅谷地区、北卡三角地等为代表,受到周围大学的支持,同时自身也更加像大学或者花园,与自然更加接近,更紧密。 以巴黎为代表的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城市,将人文建筑和文化产品作为城市的主打品牌。

  

  城市极为昂贵。 在上述五种主要形态中,城市经历了从松散到密集、再到超级密集,然后向松散回归的过程。 越是密集和超密集的城市,成本也就越高。 因为密集城市必须进行地铁建设、市内公路系统建设、其它市政工程建设等综合设施建设。 将整个市政系统运转起来,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另外,还需要对市政系统和建筑,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维护和维修,同样需要大量的人、财、物。 同时,城市的高楼大厦也同样是高建筑成本、高运营成本、高维护维修成本。

  

  城市在对企业和居民征收高额“人头税”。 高昂的市政和建筑成本加起来,必须有人去承担,并且最终要摊到企业和居民的成本中。 这些成本就像“人头税”一样,是当地的企业和居民逃不掉的。 越是建设和维护成本昂贵的城市,对企业和个人的“人头税”就越高。 其中,企业必须承担主要的费用,通过强大的盈利能力支持城市的运转。 同时,高昂的 “人头税”还要落在了每个人头上,就变成了每个人的高昂生活费用。

  

  在世界上,所有正常运转的大城市,必然拥有强大的经济做支撑。 东京是世界上高楼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地铁交通网络和城市交通网络。 这样的高楼和市政网络意味着高昂的建设和使用成本,那么成本从哪里消化? 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全国主要的公司都聚集于此。东京又是日本经济、商业、金融中心,资本在5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90%集中在东京,全国各大银行或总行或主要分行都设在东京,东京在千代区和中央区分别设有闻名于世界的日本银行和活跃于世界股票市场的东京股票交易所。 或者说,东京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城市,才有能力支持东京的运转。

  

  “大苹果”纽约是世界经济实力排名第二的大城市。在财富500 强中,有40多家公司总部放在纽约。世界上主要的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广告公司集中在纽约。在纽约,有法律服务机构5000多个,管理和公关机构4000多个,计算机数据加工机构3000多个,财会机构1800多个,大中型广告服务机构1300个,研究机构700多个。纽约还有有制造业公司有1.2万家,许多全球制造企业都在此设立了总部机构。这些企业的发展和美国经济支持了纽约成为国际金融经济中心。 第五大道作为世界上租金最昂贵的商业街,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受益于美元大幅贬值,吸引了很多欧洲人“远道而来”,购买欧洲品牌的奢侈品。

  

  现代城市需要现代制造业做支持,在电力工业革命时代,爱迪生的GE发明了电力系统,贝尔发明了电话、Otis发明了电梯,美国设计师发明了摩天大楼,而安德鲁 卡耐基的美国钢铁通过大规模生产的廉价钢铁支持了摩天大楼的建设,皮特卡勒做出了大量的工程机械,亨利 福特发明了便宜汽车流水线,洛克菲勒组织了标准石油托拉斯,供应便宜石油,等等等等,是这些一系列的发明让现代化城市开始运转起来。 到电子时代,日本人垄断了录像机技术、电视机技术、录音机及随身听技术、电子游戏机技术等等,领导了世界的摩托车生产、汽车生产、中高档机械、化学等生产。 到知识经济的数字时代,美国领导着软件、知识服务业、系统集成设备制造业等等知识创造为主导的行业。

  

  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反映是大型跨国公司。 只有大型跨国公司才能支撑得起国际大都市。 不论是东京的日本企业,还是纽约的美国企业,其“骨干”是跨国企业。 不论是日本还是美国的跨国企业,他们都拥有强大的技术,将自己的产品以高价卖到全世界,从全世界获得丰厚的利润。 尤其在“知识经济”的主导下,它们的优势更加突出。 日本的制造业虽然在20世纪末开始没落,但是仍然在汽车、电子、光学、化学、机械等领域占据着世界领先地位。 而纽约的金融和保险、先导性制造业、咨询广告法律会计技术等现代服务业扩张到全世界,并且从全世界吸引着源源不断的资金流进入纽约。 也就是说,是来自全世界的资金在支撑着这些国际大都市的运转。

  

  在全球化竞争中,只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集群,才能够支撑得住大城市。 当一个城市的核心产业衰落,失去了国际竞争力,那也就意味着城市开始失去生存的基础。 比如说,随着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陷入困境,底特律成为首当其冲的失落城市,其城市失业率在2009年中超过16%。 而相关企业在经济压力下,开始纷纷退出底特律。 底特律出现不少废弃建筑、或者建筑被拆除后留下的空地,让人感觉到相当的荒凉。 底特律坐落在著名的“钢铁生锈带”,也就是以钢铁、汽车等传统工业为经济主体,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到大西洋的城市群。 其中包括底特律、匹兹堡、克里夫兰等曾经著名的城市。 因为其工业的滑落,大量工厂关门,导致失业率一直高居不下。 从2008-2009年,其失业率快速增加,有些地方的失业率超过20%。

  

  楼能够建多高,首先要看地质有多硬,地基打多深。 中国主要城市的问题在于,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天津、重庆、成都等众多二线城市都在大力进行城市扩张,高楼拔地而起。 表面上看上,热火朝天,一片繁荣。 但是从本质来讲,缺乏现代化城市的经济基础。 从上述现代化城市的归类上看,这些城市缺乏关键的先导性工业或者制造业,因此不属于电力工业革命型城市;缺乏高价值的电子、光学、精细化工、精密机械等制造业,因此不属于电子工业革命型城市;更缺乏“知识经济”的如哈佛大学、微软软件和IBM“服务”、麦肯锡咨询、奥美广告等现代知识服务业。 像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曾经属于工业革命型的城市,因为这些高污染、高耗能、没有科技含量的初级制造业已经“日薄西山”,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这些城市本身所淘汰。

五、城市居民收入 (续:中国城市居民的困境)

  

  那么,中国的城市属于什么类型? 仍然只能算是古代商业城市。 比如说,驰名中外的北京秀水街从一条小街改造成了一个漂亮的商厦,但是卖的东西还是那些,并不能销售真正的高档奢侈品。 中关村的电子销售市场,从最初的“棚户”时代,通过盖大楼搬进了“华厦”,曾经的小商贩变成了电子科技公司。 但是,这些电子科技公司仍然改变不了“小生意”的本质,这些电子销售市场的本质仍然是古代的“集市”。 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市场作为“山寨机”的集中地,规模巨大,买卖者众多。 但是,仍然改变不了集中型的“前店后厂”的古代经济模式。 “山寨机”的生产者从标准的定义来说,不能称之为企业,而仅仅是古代的“作坊”而已。 只不过装配的东西有所区别而已。 而不同“作坊”聚集起来,形成华强北的“集市”,吸引的是中低端的客户。

  

  中国城市缺乏现代经济“地基”。 中国城市现有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加工组装业,与制造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加工组装业的实质是规模大了的“作坊”,只需要把“学徒”训练好就行了。 日本企业在中国设立汽车组装厂,只需要四年就可以达到世界级的管理水平,在中国市场卖出世界级的利润。 但是,日本汽车制造业用了五十年左右赶超美国汽车。 这还是在美国早期的大量技术援助,在美国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的时候从美国企业偷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了美国企业失去竞争警觉性,而且通过大量的日本工程师、管理者、设计师共同努力,通过刻苦学习、不断实践、持续改进,最后变成了具有全部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优势制造业。 而在中国经济中,没有任何一个产业拥有全部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并且在国际上获得领导地位。

  

  越来越低的加工业利润,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城市成本。 加工组装业的特点就是利润低,而且越来越低。 毫无知识和技术含量的加工业谁都会做,只不过别人愿意不愿意做而已。 欧美日企业看到,如果自己做组装加工,根本无法承担高额的城市运营费用、高额的员工成本、无法支付股东的高额利润预期,无法承担高额的污染与资源消耗罚款,所以把这些部分转移到中国。 在世界产业链中,不能赚钱的部分在哪里都不能赚钱,也不能支持城市高昂的费用。

  

  问题是,很多中国人偏偏认为做简单的组装加工就能够让自己获得持续发展。 于是,在乡镇做了几年生产加工的企业老板们,看到自己赚了钱,开始信心膨胀,把自己的企业“总部”搬到大城市。 而等到人们搬到大城市之后,发现城市的成本远远超出自己曾经预计到能力。 但是,这时候人们发现自己的组装加工开始赔钱。 于是,人们发现了在城市中“炒楼”赚钱的方法,开始从组装加工转化为“炒楼”,促进了房价的“繁荣”。 而楼市的“繁荣”就像“罂粟之花”,在最美丽的景象之下,是对土壤的残酷掠夺,让肥沃的土壤迅速失去肥力,变成不毛之地。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比如说,纽约麦迪逊大街上众多的大型广告公司,通过服务美国和世界的大型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也就慷慨地付给员工高工资。所以,人们都觉得房租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而在中国城市中,中国的广告机构为低收入、低利润组装加工企业服务,在“锱铢必较”的组装加工企业老板的要求下,中国广告机构往往必须通过“价格战”获得合同。 而残酷的“价格战”之后,就是企业微薄的收入。 在这微薄的利润中,企业还要付出日益高昂的房租。 然后,才是老板的利润和员工的收入,于是人们的收入都在降低。

  

  中国城市缺乏跨国公司的“经济支柱”。纽约税收的“大头”来自于坐落在其辖区范围内的跨国公司。 2009年上半年,布隆伯格公布纽约市新财年预算为590亿美元,赤字大约为40亿美元。 而赤字的主要原因是华尔街损失惨重,以及其它经济萎缩。 因此,布隆伯格要裁减公务员,减少对图书馆的预算等。 但是,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并没有像美国华尔街、大型跨国企业这样的“税收大户”。 既然不能像纽约那样吃“大户”,那就只能吃“小户”,从每个人的人头上考虑了。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财政的巨大压力是实实在在的。上海的市政维护费用很高,而且建设工程规模要远远大于纽约。地铁上虽然经常人挤人已经接近“贴相片”的程度了、虽然票价已经昂贵到人们难以接受了,但是据说仍然是只够还贷款利息,贷款何时还都不知道。 磁悬浮花了很多钱,但是运营还在往里贴。 浦东机场据说投资也比较大,也是贷款的。 而且,上海在建的项目很多,市政交通都要扩充,也需要大量的钱。 另外,都需要因为,城市运营成本的比例是差不多的,而且上海还在进行着昂贵的地铁、公路、市政等投资。同时,上海的公务员队伍不好动,也没有图书馆预算可消减。 那么,上海市怎么办?

  

  卖地、炒热房地产看上去是个必然的手段。 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大幅提高中央财政税收占总税收的比例,立刻让各个城市“捉襟见肘”,艰难度日。 后来,幸亏通过卖地,也就是“第二财政”,让地方有了钱,可以大规模地进行建设。 而卖地已经超过上海财政的50%收入,如果停止卖地,那上海就会很快再次陷入困境。 但是,卖地的钱并不稳定,在2008年房价停滞的时候,就让上海财政经历了巨大的压力。 于是,赚取拆迁差额款项就成了新的收入来源,也就是“第三财政”。 用燃烧弹向拆迁机器投掷、试图阻止的新西兰籍上海居民潘女士,据说就是碰到了“第三财政”。 为什么在中央台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巨大反响,但是上海方面仍然毫不理会? 应该是跟上海财政面临的巨大支出有关。 在这样的背景下,房价自然就会出现向“国际接轨”,或者说超过国际水平的情况。

  

  城市高昂的成本最后分摊到每个城市居民的头上。 当然,增加财政收入的方法可以有很多,比如说最近出现的“钓鱼”执法,也是增加财政收入的一个方式。 进行户口销售,让更多的人进入上海,也是一个方式。 反正万变不离其宗,在多种多样的费用背后,就是一个目的,尽可能增加收入,应对巨大的城市成本。 在美世咨询的2009年报告,世界最昂贵的城市排名中,北京由上一年的20位上升至第9位,上海从24位前进至12位,深圳、广州分别从去年的61位和70位一跃名列22位和23位。 这个成本上升的背景是不少人的收入还在下降下。 当然,这个成本上升不仅包含了昂贵城市的成本,还有上节说的国家财政税收重点。 于是,不少人就开始抱怨自己的收入非洲化,开支欧美化。

  

  缺乏现代经济的城市越来越脆弱。人们看到城市建设蓬勃向上,大量的跨国企业入驻,于是人们感觉到自己已经是现代化的经济,现代化的城市。 有的企业和个人觉得生意太难做,赚钱太难,自己的钱放在银行里又贬值,所以也开始跟风买房子,或者炒房。 但实际上,一旦发生“风吹草动”,这些跨国企业可以随时撤离,把“黑洞”留给当地。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批跨国金融投资机构驻上海公司撤离。 本来十分兴旺的上海写字楼市场,突然出现了大量的闲置。 随着,上海大量新写字楼还在持续的建设当中,不断进入市场,增加供应量。 于是,上海写字楼租金价格一路走低。 也就是说,人们的投资实际收益在降低。

  

  2010年的问题在于,已经非常昂贵的城市财政,其开支越来越大,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维修费用。 但是,随着周边加工组装经济已经基本上无利可图,很多外资撤走后,并没有快速回来。 卖地的“第二财政”和拆迁的“第三财政”手段也基本上用到了极致。 那么,从哪里来更多的钱,支持昂贵到城市运转,支持各种大楼的运营? 城市还会以什么方式,从城市居民身上获得收入? 城市居民还有什么利益可以让城市榨取? 这是个问题。

 五、城市居民收入 (续:多余的话)

  

  这一段本来没想写这么多,但是既然写了,就多写一点。 下面是我的一些浅层的感想,也算是呼应上面一些发表真知灼见的网友。 感想点到即止。

  

  作为城市居民,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 《吕氏春秋》说:“民之於利也,犯流矢,蹈白刃,涉血抽肝以求之。” 就是老百姓追求利益,都要冒着箭雨,上着刀山,流血挖肝都要去获得它。 在两千年前,吕不韦就看到,连老百姓都对利益奋不顾身。 到现在,想想国家财政和城市财政正在面临这么大的资金缺口压力,各种费用开支又不能减少,那么的话肯定要采取非常积极的方式要获得财政收入。 也就是说,国家财政和城市财政已经很难了,刚刚停止了对农村的税收。 即使重新对农村征收税收,也是“杯水车薪”。 所以,如果不从城市获得主要的财政收入,那么国家财政和城市财政怎么办? 这时候,城市居民就要体谅国家财政和城市财政的压力。

  

  考虑到这样的背景,很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比如说,即使是新西兰籍,即使手里拿着国家颁布的《物权法》也是没有用的。 当然,可能美国籍会有所不同,但是这个没人能够预测。 也就是说,经过一系列的事情我们发现,过度抗争是没有用的。 既保护不了自己的利益,对自己的生命还更有危险,更解决不了问题。考虑到我们应该平和地处理问题,也就是既不成为矛盾的焦点,又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利益,那么就需要我们想得更多一些。 更多地思考一下周围的环境,更多地想想不伤害各方和谐的方式,自己也不会产生过激的情绪。

  

  不少城市居民目前就处于不冷静状态。其实,这样的不冷静是不应该的。 比如说,人们买车的时候,不仅仅比美国市场的车价格要高出50%以上,而且还要交各种费用,包括特殊城市的特殊上牌费。 很多人心里就不平衡。 然后,油价涨起来了,然后人们又觉得心里不平衡。 油价涨起来,过路过桥费没有减下去,心理不平衡。 然后,开车又碰到“钓鱼”执法了,人们心理还不平衡。 之后,人们发现自己的收入开始明显减少,再加上还要还房贷,生活费又涨了很多,于是觉得养车艰难了,心理又不平衡。 就这样,买辆车的结果,往往是产生了各种不平衡,等于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比尔 盖茨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说,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 所以,碰到不公平的事情不要抱怨,要想法解决。 比如说,如果自己买了车,就要有准备好贡献各种税收的奉献意识,要觉得自己纳税光荣,缴费光荣。 当然,碰到“钓鱼”执法的时候,是应该争取自己的权益的。 但是,即使争取自己的权益,也要心情平静,找出更好的方法应对。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好的方法就是不买车。 十年前绝大多数人们都没有买车,也是一样地生活,并没有缺胳膊短腿。 现在,很多人买了车,确实长了不少肉,但是那都是囊肉,有害健康。

  

  房子也一样。 世界永远是不完美的。 不仅不完美,更是有大缺陷的。 我们每个人也一样,不要总想着好事都能轮到自己。 人生更多的是从各种的坏选择里,找出那个最为不坏的选择。 比如说,买房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那就不要买房,可以租房,反正房租要低很多。 不要过于贪婪,不要羡慕其他人买房赚了钱。 因为只有贪婪的人才会失去对事情的理智判断,然后上大当。 这样的话,既不会担心房子“楼倒倒”或者“楼歪歪”,不用痛恨开发商偷工减料,不用担心房贷、不用担心强拆、不用担心做“房奴”,不用担心以后开征这样或者那样的税费。 如果大家都是这样,社会就会和谐很多,抱怨就会少很多。

  

  据说没房子就结不了婚,那也是谎言。 当一个人真正把这些物质的东西抛开的时候,思想才能够更开阔,人格也才能更独立,也就是“无欲则刚”。 如果哪个男生碰到女生说,没有房子就不结婚,那就要好好想想这句话的潜台词。 或者是你自己不够独立,也就没有足够的魅力,或者你太着急结婚了。 如果你为了结婚而超出自己的负担、甚至把父母都拖了进来,然后买了房子,并且成了“房奴”,你会发现自己把自己套牢了。 你将不仅仅背负“房贷”的枷锁,还要背负人格的枷锁。

  

  我的一个朋友,说他有几个朋友,为了结婚,超过自己的能力贷款买房子。结婚后,再也没有参加他们的活动聚会。 过两年再见他们的时候,就像老了五岁或者十岁,整个被生活压弯了腰。 而我的这个朋友,因为最初坚持不拿父母的钱超出自己能力贷款买房,结果女朋友跟他吹了。他后来痛定思痛,决定不结婚了。 然后,用自己的工资去参加多种学习培训,去参加不同的聚会,结交更多的朋友。 因为他没有经济压力,所以想跳槽就跳槽。 结果,越跳槽工作越高,没几年就月薪上万,而且基本上不用加班。业余揽活又有很多收入,还在租房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他快到30岁了,有更多的女孩接近他,他反而不想结婚了。

  

  当人们开始挣脱物质的枷锁,就逐渐在生活和思想上变得自由。 国外有一个税收激励理论,如果对一个企业或者个人的收入课税的比例过低,那么财政得不到收入;如果课税过低,那么就会影响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反而导致人们减少工作,然后财政也得不到收入。 所以,像加拿大这样课税过高的福利国家,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普遍要差;而美国课税相对较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就高很多。 反过头来,如果我们不用背负房贷、不用养车、不用攀比消费,那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生活和思想自由。 那么,我们可以计算一下自己的收入和消费有多少是交了税的,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安排自己的工作和消费。

  

  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更加心平气和的对待很多事情。 首先,我们碰到任何事情都不必惊讶,因为这些事情都在情理之中。 而且,如果我们没有房子,也就不担心房子质量不好,或者需要交新的物业税,不用担心房价下跌。 我们没有股票,也就不用担心今天涨,明天跌。 我们没有汽车,也就不会看到北京停车1小时2元,但是回到上海看1小时5元、10元而心理不平衡。 我们不去攀比有没有名牌,或者谁的名牌是新款,也就不用费脑筋在所谓的时尚上。 我们的工资不是很高,但是够我们生活,我们也就不要觉得个人所得税率过高。

  

  有句话说:“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其实,这句话在哪里都一样。 在哪个城市之中,都不是鲜花铺就的道路。 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怎么活。 当我们能力不够的时候,就要尽可能节约我们自己的力量,保护好我们自己,然后持续地积蓄我们自己的力量。 如果我们没有朋友的话,结交几个真诚的朋友;如果有朋友的话,能够互相帮助,相互鼓励。 这样的话,社会也就更加和谐。

六、医疗与健康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实施全民医保制度,那么结果将会如何?” 当然,从上节的分析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国家和地方财政都非常缺钱,非常非常缺钱。 所以,我们在这里仅仅是做一个假设,不考虑谁出钱的问题。

  

  可能对于社会来说,最大的冲击还不是医药本身,而是经济运行过程。 如果全民医保制度实施,在现有制造加工企业中,50%以上的企业要关门。 这个结论一出来,道理估计大家一下子也就明白了。 如果实施全民医保的话,那么国家必须要为每个人的疾病买单。而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当自己承担责任的时候,就必须要把医疗成本降下来。 而把医疗成本降下来,首先就要对很多加工制造企业开刀。

  

  降低全民医疗成本有三个途径:

  A、 集中采购:通过规模优势压低医药及医疗器械进货价格;

  B、 围堵疾病源头:国家就要非常重视,什么在造成人们的疾病,谁在造成人们的疾病,如何造成人们的疾病;

  C、 促进国民健康:增强国民身体素质。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最重要的可能不是A措施,而是B措施。 这就像治病一样,A措施是治标,B措施治关键症结,C措施治本。 对于一个肿瘤患者来说,首先应该通过B措施,开刀切除肿瘤;然后用药稳定住病情,不让癌细胞继续增长; 等病人的身体开始康复的时候,再通过饮食、作息、锻炼等综合保健方式,让病人强身健体,逐渐恢复全身的机能。

  

  那么,什么在造成人们的疾病? 谁在造成人们的疾病?如何造成人们的疾病? 其实问题是昭然若揭的。 不少的矿业、冶炼等半成品加工、以及加工制造业。 这些企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赚取微薄利润的同时,危害着整个社会的健康与福利,危害着未来中国的生存空间。 本部分仅列举环境污染、血汗工厂、有毒有害产品生产等三种最普遍危害国人健康的企业和产品。

1、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也要讲效益。 比如说,日本的丰田汽车在日本具有一个庞大而且完善的汽车生产链,包括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等等多种材料生产及制造。 它的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少污染物。 而只要将污染维持在可控范围内,不会对社会造成大范围、明显的危害,就可以大量生产,获得巨额的高价值外汇收入,为日本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服务。

  

  但是,中国的不少企业,在获得微薄利润的同时,制造出大量的污染,扩散到人民居住的地区,严重危害当地、甚至外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估计每个人都对污染有个人的体会,而且也看过不少有关环境污染的文章,本节就少量摘抄一些内容资料,充实一下本节的思考。

  

  根据人民网2005年10月31日的一个消息,中国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需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近6倍,比印度还多3倍。1/3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而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最后一点要强调的是,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5个。

  

  根据中国环境生态网2006年6月16日的一篇文章: 近年来,中国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和堆存量不断上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很低,多数仅是简单堆放或随意弃置,不仅占用农田,而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 严重污染。目前受污染的农田已达10万平方公里,因此而造成的粮食减产每年在1000万吨以上。

  

  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给农村和城市近郊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2000年乡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02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 排放量的28.2%;乡镇工业烟尘排放量993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烟尘排放量的54.2%;乡镇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358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 量的68.3%;乡镇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670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废水中公学需氧量排放量的46.5%;乡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也是很惊人 的,达到当年全国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8.6%。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制革等是乡镇企业的主要污染行业。

  

  环境污染事故给人民生活和经济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2003年,全国发生工业污染事故11446起,其中废水污染事故 4667起,废气污染事故3585起,固体废物污染事故938起,噪声污染事故839起。在上述污染事故中,特大事故42起,重大事故31起。据不完全统 计,2003年共发生753起渔业水域污染事件,有1490平方公里的养殖水面受到污染,损失水产品2.8万吨,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7亿元,其中淡水产 品损失0.9亿元,海水产品损失0.8亿元。

  

  此外,环境因素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导致居民死亡的四大因素之一。各种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均与环境密切相关,在恶性肿瘤的死亡中,城市仍以肺癌的死亡率为最高,达35.59人/10万人,这与城市大气污染有直接关系;农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逐年上升,占死亡总数的17.25%,成为农村地区居民第二位的死亡原因。农村地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是呼吸系统疾病,占死亡总数的26.23%。

  

  2、 血汗工厂:

  

  需要强调的是,“血汗工厂”不仅仅是低价值加工企业的“特色”,一些号称高科技企业也同样在压榨员工的血汗。

  

  这也是社会持续的热点话题。 本帖也就不做评论,主要摘抄一些来自中国人力资源网的2006年6月的一个专题内容,填充本部分的内容: 国际自由工会联盟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说,中国自4年前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消除贫困的进程一直停滞不前,预计在2001至2007年间,将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农村家庭实际收入减少。报告称,随着大量农民和国有企业下岗 工人进入城市工作岗位,进一步压低了工资,中国正成为世界的“血汗工厂”。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第二次发布类似血汗工厂信息。 与第一次次公布的20家各种各样违反劳动法规所不同,当次公布的30家血汗工厂,其违法事实主要集中于是拖欠工资和拖欠社保两个方面。产业主要集中在建筑建材、餐饮服务、服装加工等行业上。“血汗工厂”的恶劣程度也令人触目惊心:仅广州市白云区宝盈鞋厂一家企业,就拖欠586名员工工资共 203.4万元。而位于东莞厚街三屯的润亿手袋厂,则在其经营过程中累计拖欠2800名员工工资共600万元,成为此次公布的“血汗工厂”中欠薪数额最大 的企业。根据记者测算,仅拖欠员工工资、经济补偿金一项,三十家企业所拖欠的总额就达到了2181.17万元。

  

  “深圳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研究”的课题组,在调查深圳千禧制衣厂时发现,工程长期拖欠克扣工资,当月工资要拖到第三个月才发,加班工资只有0.4元/小时,只相当于法定最低标准的10%。该厂还长期强迫员工月平均加班160 小时以上,部分员工更高达230小时。全厂近2000名员工仅两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未参加。该厂还多次抗拒检查,提供虚假材料,威逼工人说谎。

  

  在华为员工胡新宇猝死之后,引起华为内外员工的轩然大波。 因为,这已经不是华为的第一次。 在此之前,已经有多位员工猝死或者自杀。一位网友这样评论:“公司用人往死里用,致使英年早逝,还没有来得及做出更大的贡献。国家培养他花了那么多钱,家里更是卖房卖地甚至卖血的供出了个大学生,就这样死了。这对于社会来说算不算浪费呢? 为什么企业总是要加班?这是不是工作量不合理?还是人员配置不合理?这是对人才的浪费,这是最大的资源浪费。”

  

  据统计,我国煤炭、化工、冶金、电力、建材、电子、轻工等几大职业病高发行业现有4633952名在岗职工,54%参加了2005年的职业健康体检,发现134244人有职业病。2005年,全国新发各类职业病12212例,其中尘肺病病例报告9173例,占75.11%,尘肺病病例死亡966例。截至2005年,尘肺病累积病例607570例,其中存活病人470089例。2005年,全国发生各类急性职业中毒326起、613例,死亡28例。在1379例慢性职业中毒者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中毒589例、苯中毒253例、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9例。主要发生在有色金属业、化工业、电子业、冶金业。 当然,这些都是已经被确诊的统计数字。 而“开胸验肺”事件则反映出更多不被承认的职业病。

  

  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全球最大的运动用品生产商耐克公司13日发表一份报告,承认其旗下工厂存在强迫工人加班,并且不让工人在工作时间喝水等问题,从而印证了外界指责耐克公司的工厂是“血汗工厂”的说法。

  

  3、 有毒有害产品

  

  在不知不觉之中,人们突然发现身边的有毒有害产品似乎无处不在。 人们花钱买产品,本来希望增加自己的福利,没想到却给自己造成了更大的危害。 其中,“三聚氰胺”事件在2008年奥运之后轰动世界。 不仅如此,三鹿破产后竟然连一分钱都没有赔偿给受害者家长。 而“三聚氰胺”只是一个有毒有害产品的集中爆发。 在此之前,人们已经经历过很多严重污染的家具和装修,让不少人患病,甚至死亡。 多种假药和有毒药品、电死人的热水器、爆炸了的电磁炉等等让人们防不胜防。 这些产品都在危害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经济博弈:火中取栗

  

  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香气扑鼻、但是有火不好拿。于是猴子灵机一动对猫说:“都说猫是胆小鬼,这回看你敢不敢把栗子拿出来。”小猫为了证实自己的勇敢,使把爪子伸到火里去取栗子。爪子碰到火,上面的毛立刻被烧焦了,痛得它大叫,急忙甩掉栗子。猴子趁机把栗子吃掉了。 这就是火中取栗的故事,一个很有意思、可以充分延伸的经济博弈论经典故事。 在本部分中,只分析一下这个故事反映的利益立场问题。

  

  这是一场猴子和猫关于栗子展开的一个博弈。 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猴子占据了完全主动的地位,而小猫则是被猴子左右、受猴子驱使、没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工具。 而火中取栗故事的发生是有前提的,只有先把前提分析清楚了,这个有趣的博弈论故事才能够有后来的结果。 它的前提有两个:

  

  首先,猴子自己不会去火中取栗。 因为猴子自己计算的很清楚,火中取栗是个得不偿失的行为。 虽然说栗子比较好吃,但是跟被烧伤的危害比起来,它带来的福利太小了。 比如说,栗子带来了一个单位的福利,但是去治烧伤得消耗两个单位的福利,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可以算出来不值。 而且,烧伤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身体和精神痛苦,这样的痛苦是多少呢? 对于猴子来说,可能超过十个单位的福利。 而且,烧伤之后,还得停止工作,又要损耗一个福利的收入。 这样算下来,只有赔没有赚。

  

  其次,猴子不用为小猫的利益负责。 也就是说,小猫不管是烧伤了爪子,还是截了肢,猴子都不用给小猫出医药费,或者给小猫出生活补贴。 小猫如果烧伤了,那么只能自己在那儿喊疼,然后自己去找狐狸医生去治病。 这样的话,猴子就可以通过夸赞小猫特别勇敢,让小猫继续火中取栗,然后吃到更多的栗子。 反过来,假如小猫伤了,猴子得出医药费的话,那么猴子不仅不会想方设法让小猫去火中取栗,而且还会明令禁止小猫火中取栗的行为。 因为,那样的话,不仅小猫的福利受损,猴子的福利也受损。

  

  因为利益的立场不同,人们想的就不一样,火中取栗的利益博弈就开始了。 从外人的角度看来,这个博弈的结果是一输一赢,小猫输,猴子赢。 但是,对于小猫和猴子两个当事人来说,并不一定是这样的。 我们看到,在整个博弈过程中,猴子通过给小猫精神的鼓励,让小猫进行了火中取栗活动。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小猫表现出了勇敢,在精神上感觉到自我强大,在精神上觉得自己成为了强者。 所以,小猫可能还觉得自己很幸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猫。 而猴子通过让小猫在精神上感觉到自我强大,获得了实际的栗子。 就这样,小猫和猴子在局部实现了“双赢”的局面,小猫赢得了精神,猴子赢得了栗子。

  

  当然,如果猴子必须为小猫的利益负责,给小猫花钱治病的话,那么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故事。 猴子会让小猫学会害怕,要冷静理性,学会权衡利弊。 即使小猫想表现一下自己的勇敢,猴子也会让小猫不要冲动,不要为了所谓的心理强大而做傻事。 因为,冷静和理性才是真正的心理强大。 然后,猴子和小猫会一起想办法,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在不费太大功夫,不伤害自身肉体的情况下,一起把栗子取出来。 这样的“双赢”,是利益的双赢,合作的双赢。 而且,小猫也会冷静理性地看问题,并且能够知道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然后有效地解决问题。 不是通过自残而标榜自己精神强大,而是通过冷静理性和实际方法展现自己精神强大,这就是小猫真正的成长。

  

  当然,在火中取栗的博弈中,猴子不能让小猫真正在精神上变得强大。 因为,猴子就是依靠鼓励小猫勇敢,依靠小猫自我感觉精神强大而获得栗子。 当小猫“勇敢”的去火里面取栗子的时候,他只会想如何从火里面取到栗子,怎么能让火少伤害自己。当他全神贯注想着证明自己勇敢,想方设法取栗子的时候,他不会想到猴子就是在利用他证明自己勇敢的心态,实际上是获得他取得的栗子。 而且,小猫在证明自己勇敢的急迫心情下,不会想着找到一个既不伤害自己,又取得栗子的方法。 如果小猫真的找到了这个好方法,他自然也就变得强大起来。 他就会开始想,他付出了努力,就要得到努力的劳动果实。到那个时候,他还会让猴子把栗子都拿走吗? 所以,这个博弈能够继续的关键在于,猴子一直夸奖小猫、赞赏小猫、用积极的精神激励小猫,让小猫忽视实际的利益分配状况。

  

  当然,对于小猫来说,这样精神上的自我强大是不可持续的。 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猫来说,精神上的强大需要肉体的强大做基础。 绝大多数的“身残志坚”猫都是包装出来的,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 这就像很少有人高烧40度的时候,还能够强有力地去从事体力劳动,或者仍然表现的精神抖擞。 火中取栗的小猫也一样,爪子烧伤了就得去治,去上烫伤药。 如果不上烫伤药,那么爪子就会开始化脓、溃烂。 如果这个时候还不去治疗,那么整个爪子就有可能废掉,成为残疾猫,以后做什么都不方便了。 所以,烫伤了就得去治爪子,而且最好是刚刚烫伤之后,就及时医治。 而烫伤了以后,还在继续火中取栗的小猫,往往是自我精神感觉最强大的小猫。 但是在外人看来,往往也是最愚蠢的小猫。 等他们实在坚持不住,停止取栗的时候,他们也就废掉了。

  

  当小猫烫伤之后,需要治爪子的时候,猴子也就没有栗子可得了。 不过,猴子还是比小猫聪明的,于是猴子又发现了新的商机。 于是,猴子跑去收购了狐狸的医院,并且控股了獾的烫伤药厂。 当小猫来治病的时候,猴子让狐狸出面,问小猫要很高的治疗价钱。 小猫必须得给狐狸钱来治病,因为如果不治的话,爪子就废了。 然后,狐狸给小猫开出了药方,让小猫买獾的烫伤药。 小猫一看药价,贵的惊猫,倒吸一口冷气。 但是,药还必须得买,不买跌话,爪子也废了。

  

  就这样,以火中取栗为开始,猴子控股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小猫虽然爪子已经不好使了,也因为治病变得很穷困,但是仍然对其他的猫和自己的小猫,经常说起自己的英雄历史,表现出自己的勇敢精神。 而猴子则经常来看小猫,赞扬小猫的勇敢与坚强,同时通过控股“火中取栗”产业链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 大家都过上来幸福的生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