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中国古代科学的理论学说1 -- 桃李不言

共:💬6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中国古代科学的理论学说5

物质守恒理论

中国古人认为,元气是宇宙万物本原,它充斥于所有空间,亘古长存,永恒运动。气聚成

物,物散复气,物有存亡,气无生灭。从这些说法出发,古人又发展出一种物质守恒观念

,认为在形和气的转化过程中,气的总量不生不灭,在量上是守恒的。本来,元气的分布

是无限的,而无限的东西很难说其守恒与否,因为无法从量上去加以把握。古人似乎没有

考虑到这一点,他们是从物和气的转化过程及气的生灭角度提出这一守恒观念的。这早在

《淮南子》一书,就已经显露出一些端倪了。

《淮南子?精神训》说,“吾生也有七尺之形,吾死也有一棺之土。吾生之比于有形之类

,犹吾死之沦于无形之中也。然则吾生也物不以益众,吾死也土不以加厚。”为什么会如

此呢?《淮南子》解释说:“夫造化者之攫援物也,譬犹陶人之埏埴也。其取之地而已,

为盆盎也,与其未离于地也无以异;其已成器而破碎漫澜而复归其故也。”“造化者之攫

援物”,就是指的自然界物质的生成。《淮南子》以陶器的制成和毁灭为喻,形象地说明

了物质在转化过程中的不生不灭原理,表述了十分清晰的物质守恒观念。

在《淮南子》之后,则以北宋张载和明末清初王夫之的论述最具代表性。

张载认为,气充满了整个宇宙,没有任何物质的虚空是不存在的。他说“太虚不能无气”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正蒙?太和》)因为气充斥于空间,没有固

定形体的空间就不能看作虚无,“太虚无形,气之本体,”“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同上)

充斥于太虚的气处于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张载说:“气?t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

”(同上)“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求,襟??相揉,盖相兼相制,

欲一之而不能,此其所以屈伸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正蒙?参两》)即气是

自动不止的。

在气的诸多运动形式当中,聚和散是其基本的一种。气聚而成有形物体,气散复归无形太

虚。张载说:“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正

蒙?太和》)气的聚散构成了物体有形和无形之间的转化,它不是气的生灭。张载指出: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客;方

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同上)离明,指光线,气聚成物,光线可以作用上去,才能

为人所见。弥散分布的气,光线作用不上去,人也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这并不等于气

不存在。物只是气一时的集聚,是气变化的客形,它的本质还是气,最终还要散归为气,

气是普遍存在的。

因为物由气聚而成,物散复气,可见气不会消亡。张载说:“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

之不亡者,可与言性矣。”(《正蒙?太和》)这就是说,聚后形成的物、散后回归的气

,都是气之体。只有认识到在物质形态转化过程中气并没有消亡,才可以与之谈论自然界

的道理。气不会消亡,也不会自生,“若谓虚能生气,则虚无穷,气有限,体用殊绝,入

老氏有生于无自然之论,不识所谓有无混一之常。”(《正蒙?太和》)张载强调无限的

空间不能自动产生气,说如果能生的话,空间是无限的,气则是有限的,这样气的“体”

与其功用(弥散分布于所有空间)就不相一致。所以,必须认为气是不生不灭、亘古长存

的。这样,在物质形态转化过程中,气的总量守恒的思想,已经被张载揭示出来了。

王夫之用更清晰的语言论证并发展了张载这一思想。他首先举例说明物质不同形态转化过

程中的守恒现象,说:“车薪之火,一烈已尽,而为焰、为烟、为烬,木者仍归木,水者

仍归水,土者仍归土,特希微而人不见尔。一甑之炊,湿热之气,蓬蓬勃勃,必有所归,

若毖盖严密,则郁而不散。汞见火则飞,不知何往,而究归于地。有形者且然,况其襟??

不可象者乎!”(《张子正蒙注?太和》)王夫之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物质不灭。这三

个例子给人的直观感觉都是原来的物消失了。王夫之强调指出,这些物并没有消亡,它们

只不过是转化成了希微无形的气,人看不见而已。物本身也是气,在这些转化过程中,气

总体并没有减少。气“聚散变化,而其本体不为之损益,”“散而归于太虚,复其襟??之

本体,非消灭也。”“未尝有辛勤岁月之积,一旦悉化为乌有,明矣。”(《张子正蒙注

?太和篇》)

王夫之特别指出,气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运动,但没有生灭。对于气,我们可以:“曰往来

、曰屈伸、曰聚散、曰幽明,而不曰生灭。生灭者,释氏之陋说也,倘如散尽无余之说,

则此太极浑沦之内,何处为其翕受消归之府乎?又云造化日新而不用其故,则此太虚之内

,亦何从得此无尽之储,以终古趋于灭而不匮邪?”(同上)“造化日新而不用其故”,

这是宋儒的语言,王夫之反对此论,他质问道:如果说气可以消灭,在宇宙之中何处是其

转移消亡的地方?如果说它不断地被产生出来,宇宙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储藏来供它不断

消耗而不匮乏?王夫之的这些论述虽然是思辨产物,但它们所表述的“气”、“形”总和

不生不灭,亦即物质不可创造、不可消灭的思想还是比较明确的。

中国古代这种朴素的物质不灭思想,并非仅限于张载和王夫之,例如明代哲学家吕坤亦曾

提到:“元气亘万亿岁年,终不磨灭,是形化、气化之祖也。”(《呻吟语?天地》)张

载和王夫之的论述,只不过更为清晰而已。

应该指出,中国古人这种物质守恒思想,并非是通过定量观察物质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化、

在大量科学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结论,它是古人哲学思辨的产物,属于前科学阶段

,尚未达到物理学上所说的物质守恒原理的高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