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的物价问题和毛邓在此问题的根本分歧 -- 古城老农

共:💬7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中国的物价问题和毛邓在此问题的根本分歧

传统中国王朝的兴亡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物价变动史:王朝开创时期,百废待兴,万业凋敝,物价高昂,随着政局稳定生产发展,物价开始一路走低,进入繁荣盛世,然后王朝衰落,物价开始上涨,直到王朝灭亡。

比如汉,汉高祖开国时期,一石谷要五千到1万钱,到汉景帝以及武帝初年,降到了一石二三十钱,因为汉武帝的用兵和挥霍,到其晚年物价再度上涨,但经过汉昭帝、汉宣帝的休养生息,物价再度回落,并创下一石五钱的历史最低记录。西汉末年至王莽,物价又上涨,光武中兴之后,物价再度走低,而在汉章帝之后,物价开始上涨,并且一直持续到汉末三国。

唐朝的经历类似,物价从开国到唐玄宗开元时期,总的趋势是走低,而安史之乱后则一直走高。

在传统社会,粮价是物价的核心指标,被格外关注,史家也都会记录粮价的重要变化。从历史上看,传统社会的粮价,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是波动极为剧烈,可以上涨成千上万倍,也可以下跌几百几千倍,这在现代社会是不可想象的;第二粮价可以持续性上百年的下跌,并且被认为是经济繁荣的体现,一旦粮价低于每石百钱,就会被史家称颂赞美。

关于粮价何以能够从每石5000钱下跌到每石5钱,出现上千倍的惊人跌幅,一般认为是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的结果,不过我个人以为很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钱币,特别是假币的退出市场。古代私铸钱币和贩卖私盐一样,都是暴利也是高风险的行业,所谓铸山煮海,但到汉武帝初年或者唐玄宗开元年间,强汉盛唐如日中天,几乎没人敢拿身家性命冒险,不再私铸钱币,造成钱币的供应减少。

毛邓二公,其他不谈,在物价尤其是粮价上,显然毛公对降价天然有兴趣,而邓公对涨价

情有独钟。毛公的货币政策,一度曾经以粮食为本位,工资税收都以多少斤小米计算,这已经返回到两汉的制度了。而邓公偏爱涨价,都说88年价格冲关对后来政局有影响,但邓公从不以为然,也从没有否定过88年的大涨价和抢购风。90年代初李总理当政,格外关注所谓菜篮子,生怕粮油菜蛋涨价,每到一地总要询问当地肉价菜价,而邓公对他的做法很不耐烦,最后南巡大发雷霆,夺其经济决策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