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复兴之路》+《孔子》,两个杯具 -- 非闲人

共:💬141 🌺87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嗯,俺想说的是拍儒家、儒生,但不拍孔子

因此,要重新扶起儒家,就要搞出一个新儒家,与“独尊儒术”之后被统治阶级利用的旧儒家进行切割,回到最开始的创始人“孔子”身上,重新创造一个为现代人接受的孔夫子。

孔子这个木鱼的性质俺也知道,拍孔子杯具概率超高,孔子的一生确实是拍大片的杯具之源,因为没什么可看的东西,孔老二做的最好的事情说白了就是教书、编教材,教书能好看就见鬼了。

但是有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在独尊儒术之后的二千年里,中华的历史就跟儒家很难分开了,要找回咱的民族自豪感,完全的否定“儒”是不现实滴。因此,我觉得应该着重表现儒的群体,特别是儒在秦汉晋这段时期的形成、变化过程,这样才能把冲突、图像,视听觉加进去。

比如说,我这两天瞎琢磨,想到一个这样的剧本,不知道可不可行。这个描述的是三代无名的儒生们在秦、汉、晋末的三个时代的经历,他们的传承用一捆写着论语的竹简衔接起来。然后这个竹简又被在现代挖掘了出来。

这三代的儒生,我把他们分别看作是理想、现实、大义的三个代表性化身。秦始皇时的第一代是理想的代表,焚书坑儒、他们为理想而死;第二代是现实的代表,汉朝隆兴,他们被统治阶级利用,变得外儒内法,为现实事实上出卖了自己,不愿出卖自己的选择耕读传家;第三代是大义的代表,五胡乱华,他们又为大义而死。

至于故事本事呢,我想大概可以这样。

一开始的设置部分,就是一群儒生在挖洞凿壁,将纂写的典册抄录后复印并藏进去,仓促间秦军就来了,杀了老幼,只有少数侥幸了下来。年轻的儒生及书籍被带到东巡大海的秦始皇处,始皇在此猎鲸,观海。这里有个儒与法间的冲突的场面,当然的最后这些儒生也自愿的殉了学说。

冲突部分。汉朝了,武帝时期。幸存下来的儒生,长大之后在家耕读,广找门生,名气渐大了,成了大儒。同门的师弟在朝中已经得宠,为了继绝学,天子征辟,他带着重新挖出来的书简进京。这里就有他与路上遇到的盐铁商的冲突,他与朝中得宠的后党、年轻的将军的冲突,最重要的冲突是他与同门的师弟(实际上是已经是法家了)之间的。这段文戏可能较多一点。主要的画面,在征战的场面,在盛世之下,黎民不聊生,这段主要还是反映的黎民图。竹简及大儒本身并不是皇帝感兴趣的地方,皇帝感兴趣的只是他的名声。最后他辞官,带着竹简又回到了乡下,一路上,散花开叶,又带了不少学生,同时对未来带着深深的忧虑。

高潮部分。中央帝国衰颓了,五胡(这个现在可以找白人演了)乱华,中原大乱,各个家族结寨自守,但是各个被攻破,华夏将亡。大儒的直系的弟子,自知必死,但仍将众人聚集起来,决一死战。同时让一个后生,将传了数代的竹简带上,带上箭囊、骑上快马,到海边乘船,去南方避祸,给文化留下一点血脉。儒生们与百姓全部战死。后生被斥候追击,相互追射,没等到上船,不屈带马跳崖,留下悬念。

最后收尾,在南方某地的工地上,挖出了竹简,上面的记载,与我们现在的孩子们读的经典,丝毫不差。

------------------------------------------

嗯,以上就是俺的一个想法吧,嘿嘿。这个儒,也要是我们现在的人的心中的儒么。

通宝推:古难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