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开个头 来说说齐泽克 -- 贝石海
不断选择的压力,不仅涉及到我们对选择的对象一无所知,更为激进的是,对欲望问题的解答主观上就是不可能的。当拉康将欲望的对象定义为原初的缺失之时,他的观点不单单是说永远无法了解我们所欲望的是什么,注定要永远探索那个“真正的”客体,既欲望的虚无,一切追求对象只是欲望的转喻替代物,更激进的, 他是说,失去的客体其实就是主体本身,失去的是作为客体的主体,也就是说,欲望问题的原初之谜,,主要并不是说我想要什么,而是说别人想从我这里要什么,我在他们眼中是什么样的对象-对象a,正因为此,拉康接受这个歇斯底里的问题:为什么我是这个名字?“(我的符号身份来自哪里,其基础是什么?),拉康指出,主体是歇斯底里的。他给主体同义反复的定义:“主体即非客体“的要点是,将自己作为一个客体(知道我在他人眼中的力比多含义是什么)的不可能性,正是这种不可能性构成了主体。正基于此,拉康生成了他的丰富多变的“病理的”主体立场, 将主体看作是对歇斯底里问题的多样化的回答:歇斯底里和沉迷是这个问题的两个组成部分,精神病是大他者享乐的对象,而变态是大他者享乐的工具。
甚至最简单的在酒店订房的问题(软枕头还是硬枕头?双人床还是两张单人床?),同时也是一个更激进的问题:告诉我你是谁?你想成为怎样的客体?什么可以填补你的欲望空隙?这种选什么的压力令人恐惧。因此,反本质主义的福柯式的对“固定认同”的忧虑,即持续不断“关爱自我”的冲动,不断重新发明和重新创造自我的冲动,在“后现代的”资本主义的动力学中找到了奇怪的回应。当然,旧存在主义已经宣称,人是自为的,并将这一激进的自由同存在焦虑联系起来。体验到个人自由引起的焦虑,人的根本决定的缺失,是主体同其意念世界的稳固之间的统一打破了的时刻。但存在主义没能想到的是,阿多诺努力在他论海德格尔的书的标题“本己的行话”中包含的认识,统治意识形态不再压抑固定认同的缺失,而直接调动了那种缺失,来继续消费主义“自身再创造”的无休止过程。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齐泽克09年出的新书(14) 贝石海 字1908 2010-01-24 23:06:06
🙂一点补充 变态的两个方面 贝石海 字1269 2010-01-20 04:26:50
🙂Living in the End Times谈话 贝石海 字755 2010-01-12 20:35:52
🙂齐泽克09年出的新书(13)
🙂齐泽克09年出的新书(12) 1 贝石海 字1406 2009-12-31 20:18:37
🙂新年随感之理性干什么去了 贝石海 字1460 2009-12-31 11:38:31
🙂齐泽克09年出的新书(11) 1 贝石海 字1542 2009-12-31 05:43:44
🙂齐泽克09年出的新书(10) 贝石海 字1481 2009-12-29 15: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