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要吃糧,找紫陽” 说开去 -- 洪枫
[QUOTE]解放前,主要利用光热资源,在大小春作物收栽之间,增种一季短期作物,面积较大的是抢种大、小苕子。除收部分苕青作为饲料外,主要供作土烟、大麻、马铃薯等的底肥,有的也抢种一些泥豆、秋荞、秋马铃薯和蔬菜,年约一二万亩。民国30年,县政府曾提倡种植双季稻,变一年两熟为一年三熟,并纳入《温江县粮食作物增产实施计划》,但未付诸实施。
解放后,除在大 小春收栽之间抢种一季短期作物外,50年代和60年代进行过两次改革,变一年两熟为一年三熟。1956年至1959年,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大春种植双季稻,小春种植粮食、经济作物或绿肥饲料。1957年至1958年推广面积近两万亩。因为选用的"八十早"等地方早稻品种生育期偏长,引进的"石狩白芒"等新品种不适应温江县气候条件,加之对引用的晚稻品种"浙场3号"、"渐场9号"等播期掌握不好,并普遍使用中稻育秧和栽培方法,因而晚稻产量很低,部分无收。两季产量的总和接近或低于一季中稻,所以只推广两年即停止。1970年再次试种双季稻278亩,次年扩大示范面积,1972年达到3.7万多亩。除个别田块两季产量的总和高于一季中稻外,其余因县境自然光温条件不适宜晚稻生长,造成晚稻严重减产甚至无收,两季产量相加与中稻产量接近或低于中稻产量。农民评论双季稻是:"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多数社队不愿种植。1978年,中共四川省委和省革命委员会提出大春粮食主攻中稻的要求后,又逐步恢复一年两熟的作物种植制。
两年五熟 是在固定的土地面积上,采用一年两熟与一年三熟相结合的办法,两年生产五季作物的一种复种形式。传统安排主要有:
1.绿肥、饲料--烟、麻--中稻--小麦、油菜--中稻;
2.小麦、油菜--中稻--绿肥、饲料--烟、麻、马铃薯--中稻。
70年代推广双季稻、玉米连作稻时的安排主要有以下4种形式:
1.绿肥、饲料--早稻--晚稻--油菜、马铃薯、小麦--中稻;
2.小麦、油菜、马铃薯、紫云英(江西苕)种、大蒜--早稻--晚稻--油菜、小麦、秋脚苕--中稻;
3.绿肥、饲料--玉米--晚稻、红苕--小麦、油菜、马铃薯、秋脚苕、紫云英种-- 中稻;
4.元麦套胡豆秧--玉米--晚稻、红苕--油菜、马铃薯、小麦--中稻;
1978年后与传统安排相近似,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饲料、蔬菜--烟、麻、马铃薯--中稻--小麦、油菜--中稻;
2.小麦、油菜--中稻--饲料、蔬菜--马铃薯、水稻秧田--中稻;
1971年根据县农水局和四川省农科院在公平公社十二大队双季稻试种经验,按早晚稻品种的特性和熟期早迟采取"早配迟"、"迟配早"和"中配中"的组合方式,安排品种组合进行栽种。1972年后,为了避免早春寒潮烂种烂秧,改头批早稻的水秧水育为"场地薄膜育秧"和"温室(火塘)带土育秧"培育小苗,三叶左右移栽。并根据早晚稻生育不同的要求,采取早稻"重、轻、补",晚稻"重、控、巧"的施肥方法,即重施底肥,轻施或控制苗期追肥,后期看苗补肥或巧施少量"破口肥"。同时根据早稻播种育秧和移栽后正常生长,以及晚稻安全齐穗扬花所需日平最低气温的客观要求,安排早晚稻的最佳播种期,保证晚稻在常年日平最低气温20℃左右的9月15日前安全齐穗扬花,达到高产。经实践,按温江县气温条件,不宜种植。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人是会变的 1 yg1993 字229 2009-12-31 09:01:50
🙂能治左右却不能治天下 bqsc 字18 2009-12-25 20:38:15
🙂要吃米,找万里是个什么讲究? bqsc 字0 2009-12-22 17:48:58
🙂温江县志相关记载
🙂温江县志中关于76年后引进和推广水稻良种的记载 2 上学不迟到 字2155 2009-12-22 22:14:47
🙂犯规 一个地址 字0 2009-12-22 07:26:45
🙂疑问 13 润树 字616 2009-12-21 12:07:43
🙂种田最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不仅是 1 愚弟 字265 2009-12-22 07: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