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对比新加坡政府的房地产政策,看看今天的变色TG -- 网师园

共:💬142 🌺218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首先,绝大部分经济合作都有一个盈亏考虑综合的问题

也就是说,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你一个人得,肯定是好处坏处都有,最后好坏要看综合评定的结果。引进外资也是如此。当然,综合评定的时候个人选取材料的不一样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如果你选取的材料全市饮料行业那种企业,得出的结果肯定是引进外资完全失败,根本不应该干。如果选取的都是华为中兴,海尔之类的,那绝对是大获成功,百害而无一利。现实是我们两种例子都可以举出不少。如果和国外引进外资的结果相比,中国引进外资的结果绝对不是最好的,但是更谈不上最坏,实际应该处于上游水平,能超过中国的并不多。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引进外资就没有值得检讨的地方。如果要细细的找问题,那问题绝对是一堆一堆的。

但是,如果没有外资进来,市场晚点开放,就做不到么?会不会做的更好?

这个如果是要通过谈判实现的。问题是,外国谈判的人不是傻瓜,不可能达成一个他们自己看来明显会受损的协议。能够形成最优结果当然很好,但问题是你真把别人都当笨蛋了吗?

如果汽车工业当初的发展如吉利的李书福所说的,一把椅子加四个轮子,技术从国际上买,人才在世界范围内引进,而不是让德国大众来合资,那么我们的汽车工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还会被外资品牌占去大半江山吗?

80年代有过一个调查,那几年进口汽车所用去的外汇资金,足够再造几个一汽出来,说明资金是有的,只是没用在该用的地方。

汽车行业的引进外资就是一个值得检讨的案例。和韩国相比,中国汽车产业明显走了弯路。不过还好,中国还有李书福、尹同耀这种人,还能亡羊补牢。所以,中国的汽车产业虽然不如韩国,但比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强。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不会是腐败这么简单。如果腐败是这么大面积的话,中央政府限制进口就是了。

到这里我觉得你对中国产业界的认识仅限于某些人传输的知识,了解得渠道及其单一。三大汽车的腐败确实是全面性的。当然,它们的问题决不仅仅是腐败这么简单。不过,其他的国企总体上也不比他们好多少。

说到国家对企业的支持,表面上看,似乎对国企的支持很多,比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多多了,但是对国企的限制也是最多的,李书福在他的企业里可以“生杀予夺”,苗圩可以吗?竺延风可以吗?一汽、二汽有那么多的包袱,李书福有吗?

那国有企业的优点体现在何处呢?既然没有优点为什么要让他们存在呢?

说到这里,我对你的“政治清明”一说有点糊涂了,你说的政治清明是国企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个政治清明对于国企来说,你理解的具体是什么样的?

我说的是大规模发展国企才需要政治清明。现在的情况是政治腐败对国企依旧有很大影响,但是由于国企规模不如以往,危害已少多了。

再说饮料,既然是个无足轻重的行业,那就更没必要引进外资,让它随意发展好了,还能肥水不流外人田,岂不更好?

那些行业引进外资,如何引进外资,这都是需要中国和外方谈判的,不是中国一说就定了的。既然是谈判,怎么可能好处都归中国得。

至于饮料行业,我说个客观因素,那就是中国人普遍不认为它是个重要行业,所以那个行业吸引不了什么人才。这和中国人普遍认为通讯设备制造业是个重要行业是不一样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