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对比新加坡政府的房地产政策,看看今天的变色TG -- 网师园

共:💬142 🌺218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当初引进外资和开放市场的目的是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现在看来,产业是发展了,但是外资狼进来,国企羊并没有变壮,反而被吃了,似乎事与愿违,产业发展的目标倒是似乎实现了,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不是一定要靠外资?我不认为是,甚至,我认为靠外资使产业的发展形快实慢。

市场开放以后,产品丰富了,国人大开眼界,从山寨开始,也做的有模有样了,似乎达到当初的预期目标,实现了当初的预期目的了。

但是,如果没有外资进来,市场晚点开放,就做不到么?会不会做的更好?

如果汽车工业当初的发展如吉利的李书福所说的,一把椅子加四个轮子,技术从国际上买,人才在世界范围内引进,而不是让德国大众来合资,那么我们的汽车工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还会被外资品牌占去大半江山吗?

80年代有过一个调查,那几年进口汽车所用去的外汇资金,足够再造几个一汽出来,说明资金是有的,只是没用在该用的地方。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不会是腐败这么简单。如果腐败是这么大面积的话,中央政府限制进口就是了。

刘明康当初原本打算引进外资银行,格林斯潘建议说:人决定了一切,我看你们还是引进人才更好,尤其是那些在西方银行工作过的中国人。

如果当初汽车工业也是仅仅引进人才和技术,那么我们的自主品牌会不会早就建立起来了呢?

说到国家对企业的支持,表面上看,似乎对国企的支持很多,比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多多了,但是对国企的限制也是最多的,李书福在他的企业里可以“生杀予夺”,苗圩可以吗?竺延风可以吗?一汽、二汽有那么多的包袱,李书福有吗?

国企缺的东西,是一个平等的环境,还有,用你的话来说,要有一个政治清明的环境。

说到这里,我对你的“政治清明”一说有点糊涂了,你说的政治清明是国企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个政治清明对于国企来说,你理解的具体是什么样的?

再说饮料,既然是个无足轻重的行业,那就更没必要引进外资,让它随意发展好了,还能肥水不流外人田,岂不更好?

如果饮料行业的企业领导人也有华为、中兴领导人的那种战斗精神,他们绝对不会落得现在这样的境地。

我不认为饮料比通讯设备更容易做,相反,我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开拓海外饮料市场更难,因为饮料这样的没多少技术含量的超高利润的产品,其中有个很重要的文化因素,两乐进来的时候,正好迎合了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让他们轻松攻占了国内市场,要国产饮料在国际上攻城略地,恐怕比那些冷冰冰的机器要困难的多。

毕竟被外资控制的饮料行业其实在统计中仅仅是处于高端部分,远不是全部。

当然不是全部,但是我不明白你说的高端是指什么,果汁算不算?似乎汇源和椰树的排名还是比较靠前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就是想扩大果汁市场的占有率。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