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的民族和宗教观(一) -- wolfgan

共:💬19 🌺63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的民族和宗教观(十)

中国的民族政策沿袭苏联,于是苏联民族政策的那些问题也一并带到了中国。中国之所以没有落得苏联分裂的下场,是因为中国其实很早就是个单质民族国家,汉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一直在90%以上。在欧洲,被认为是单质民族国家的西班牙主体民族卡斯蒂利亚族在总人口中比例不过是73%。汉族人口的绝对优势使得在苏联表现出来的民族问题在中国被大大缩小了。不过,民族问题被缩小不等于不存在,近些年来中国的民族问题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而这些问题是从建国一开始就种下了种子,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越来越扩大化。

苏联的民族政策错误在于,过分看重民族属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把各族看作是具有政治意义的整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以民族为基本单位而不是地域,公民权被忽视,变得反而没有民族属性重要。从根本上讲,这种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对民族国家(Nation)本质的错误理解。民族国家(Nation)是属于公民的而不是属于已有民族的,公民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应该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民族属性。强调已有民族属性的作用只会固化已有的民族属性,使得民族矛盾越来越尖锐,而不是促进民族融合。从这个角度讲,苏联的解体是一种必然而不是偶然,它成立时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就决定了它将来必然解体的命运。在欧洲20世纪的历史上,只有四个国家以民族属性来构造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分别是奥匈帝国、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而它们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以解体而告终。欧洲的这种情况反映的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那就是民族国家(Nation)这种组织形式本该是以公民权为核心组织的,但是在这种组织形式向世界推广的过程中,公民权经常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已有的民族集团或者阶级集团,于是这些国家刚一成立就问题多多,发展不快甚至内战、甚至解体。

民族国家(Nation)遇到的这些问题不仅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甚至在那些最早出现的民族国家里也也开始出现。上面我已经提到过,西欧的民族融合还是留下了几个尾巴,其实这些少数民族和所在国主体民族的差异从人类总体文化的观点来看差异并不大。二战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量劳动力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来到欧洲和美国谋生,民族融合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美国涌入的主要是拉美移民,欧洲涌入的成分就比较多元。在冷战结束前,德国引进的主要是土耳其人,法国引进的主要是马格里布人和黑非洲的人,西班牙主要是拉美人和摩洛哥人,荷兰主要是摩洛哥、土耳其、苏里南和伊拉克,英国主要是印巴人。在冷战结束后,大批东欧移民纷纷涌入西欧,成为新的主要来源。在这些移民中,东欧的移民和美国西欧文华上隔阂最小,其次是拉美裔和黑非洲的人、印度人,最严重的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格里布人、土耳其人和巴基斯坦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宗教在阻碍民族融合中的巨大作用。东欧人基本是信仰东正教和天主教,和美国西欧主体民族的信仰差异不大,都是基督教的不同支系。拉美裔也是信仰天主教的,但是移民输出国文化上是西班牙文明和当地印地安文明的融合,和欧洲文明已经有了一定的差异。黑非洲文化根基浅,容易受到外来文明影响,信仰印度教的人整体攻击性不强,而伊斯兰教,则对外攻击性很强,在欧洲极不易被同化。 如果美欧不能解决自己的文化融合问题,他们的前景并不容乐观。

在中国,虽然民族政策有不少的问题,其实建国后民族融合依然在进行。但在主要是工业文明的作用。工业文明使得农业民族的力量大增,取得了对草原游牧民族的绝对优势。如果没有工业文明的力量,农业民族是不可能占领统治草原地带的。同样的例子还有俄罗斯族占领欧亚大草原,同化突厥民族的例子。民族是一直在融合的,也是一直在分化的. 就除高山族外的台湾人而言,确实和中国大陆人有了一定的思想隔阂.不过这种差距还没有到确定两岸是两个民族的时候.关键看未来的演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