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感于乌市对于被针刺人员的“随访”--有些被动。 -- 老乐

共:💬219 🌺30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关于输血,口腔接种,再致“二胡”网友,兼答“山要

首先,山要网友说:“我以前在主管血液的部门呆过,办公室也坐过,临床,实验室也都呆过,动物房没去。高层底层都算接触过一点。没他说的那么夸张。当然,老乐也不是故意的,他做麻醉的,未必知道血液中心对收进来的血要做多少次检验。”

——山要网友的文字我表示理解,不过也还是那句话:我们作麻醉的,不管血液中心如何采用了严格的检查,也还是认为“血液很肮脏”——北京阜外医院的邓硕曾教授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北京友谊医院的李树人教授,也是这样教育我们的;我自己在工作的时候,上级大夫们也都是这样说的。之所以秉持这样的理念,不是对于血液中心的同行不信任,而是最大限度的保证病人的利益,都在一个锅里面吃过饭,我想山要网友能够理解我的意思。血液中心的同行们把一道关,临床麻醉师再把一道关,最终病人获益。

其次,关于输血的问题,“二胡”网友说“美国临床是没这么多灰色地带的”——这个我是不认同的。我前文说过,输血,存在“可输可不输的灰色地带”,而二胡网友认为没有这个“灰色地带”还言之凿凿的认为“美国临床”如何如何。那么我们就看看美国临床是如何界定的。美国有麻醉师协会(ASA),对于输血,刚刚修改了guideline。在这个guideline当中,协会首先对于行业专家,ASA会员进行了调查,其中对于输血问题的回复,就设定了强烈赞同(strongly agree),赞同(agree),可疑(equivocal),反对(disagree)强烈反对(strongly disagree)—一共5个分类标准。在其中的agree, equivocal , disagree 之间,就有灰色地带的存在。或者说,在equivocal附近,就存在灰色地带。在ASA有关输血的最新治疗指南当中,明确的表达了某些“不确定性”——例如这句话:Despite a large volume of work that has been published since the last practice guidelines, the information

needed to define precisely when a blood transfusion should be given is not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http://74.125.155.132/search?q=cache:0lBlUUg1Ci0J:www.asahq.org/publicationsAndServices/BCTGuidesFinal.pdf+asa+transfusion+guideline&cd=2&hl=en&ct=clnk&gl=us&client=safari)再比如,输入红细胞的指征,ASA会员都强烈赞同血色素低于6g/dl时应给予红细胞,尤其是急性贫血,高于10 g/dl时则不必输用,那么6-10g/dl之间呢?就要根据其他一些情况综合判断了。综合判断,包括对于客观指标的综合评估和医生的经验以及理念。而本人的理念就是:在可输可不输的灰色地带,就不输——我自己在手术的时候,也强调了本人这个理念。因此,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妥。

第三,关于口腔黏膜接种,“二胡”网友似乎不应该在没有看把信息收集全面之前,就冒昧的认为,我说的“口腔接种”是“破坏性侵入”而且“人为提高了病毒的传播效率”——这个似乎不是做学问的态度了。

我想请问‘二胡’网友,阁下既然自称和“临床有过密切接触”,那么,1)您是否自己在手术室,急诊室,ICU或者其他任何临床一级科室诊断/治疗过病人?2)根据国内的麻醉专家的论述和美国ASA的治疗指南的界定,您认为,在手术中输血的方面,到底是否存在“可输/可不输的灰色地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