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唯物主义的批判——拒斥所谓的【不言自明】 -- 涉雪之狐

共:💬93 🌺2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嗯,我回答一下,这下要把佛学的底子都兜光了嗨

关于第一点:1、佛学是讲究逻辑的。

我很同意。完全赞成。

我尝试过直接将楞严经翻译成现代文(为此,查询的佛教语词,大概缀了4、50页的长篇),可以说——那经文所述是通篇的逻辑——对此,深感佩服,乃至五体投地。

(呃,我是很想把“因明”直接说成“逻辑”的,但我有几个朋友强烈的反对,问题是——他们对佛学、佛教的了解要超过我,其中一个对唯识论极有研究,当然他现象学也很强。

我如果这样说,可能会被你“菜”了,但我在这儿被你“菜”了,不过一两篇文章,而被他们“菜”,那是没日没夜,因为都在一个群里,虽然我一直不服他们的判断)

而需要说明的是——我说——佛学就是拒斥逻辑的——这句话我的确没有说清楚前件。

我的意思是——

在我看来,佛学的论述是讲逻辑的,而佛学论述的思维本性,我认为还是“实在论”,不过佛学认为的“真”或“实在”,是一种不能说的,或不可说的真(不是——不可知的“真”)

而佛学论述所欲表达的是:“真”,是非构造的,没有【能取】与【所取】的。而以语言道出的——有【能】,有【所】,反是妄想。

楞伽经中有说:

【知见立知见为无明之本;

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据说它有两种断句方法:

一为:

知见立,知见为无明之本

知见无见,斯是涅槃

二为:

知见立知,见为无明之本

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还有《金刚经》——

诸比丘众,谓我说法,法作舟喻,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基于如上——我才判断——佛学思想是拒斥语言的。

至于佛学拒不拒斥【逻辑】?

严格来说——陈那的《集量论》中说:

【量有两种,唯现与比。】

——(呃,千万不要认为我看过了集量论的原文,如果你有的话,希望能告诉我书号,出版社。我现在最急迫的就是找到《集量论》和法称的《七支论》的汉译本。现在所引的文字源于——舍尔巴茨基的《佛教逻辑》所述)

很显然——

在陈那的体系里,【比量】是占据着与【现量】等同的地位的。

问题是——佛学里【现量】一词,有很多衍生,都是在该词之前有了前缀,比如【无分别现量】、【分别现量】

在我看来——这些语词所指都在【现量】之前。

(如果把【现量】等价于西哲之【经验】,那么我认为如【无分别现量】、【分别现量】都在【前经验阶段】,所以我认为:陈那此句的【现量】是指已述的知识中的属于感知的那一部分构成,【比量】是与这一部分构成,地位相同,但与【前经验阶段】相比,【比量】的真实性是不及的,而【无分别现量】才是佛学所认为的最高真实)

而据舍尔巴茨基在《佛教逻辑》中的介绍——法称认为——那绝对的实在,是不可说的,说,就会在逻辑上矛盾,而不得不以【辩证】言之——在我看来,以辩证来说那绝对的实在,显然有【自明】的痕迹。

而且,我是这样认为的——以语言分析的角度来说——

佛学所认为的【实在】,是语言中的【无】,而佛学在语言中说这个【无】的方式,是以——说【非有】——的方式。

(注:这个看法是我读《俱舍论》中关于【二谛】的解释而得出的:说一物有,以慧析之,遂觉其无,是为俗谛,以慧析之,仍觉其有,是为胜谛——这不是原文,但不会差多少。

我在这里把【慧】看做【金刚般若】,坚利可破万法)

而我把【慧】看做【金刚般若】若无错,那么我觉得——【金刚般若】或者说【因明】仅仅是【慧度】,是【佛法】的一部分

而【佛法】,在金刚经里,有【舟喻】之说,并【佛法】仍是【名言】,于【彼岸】处即【舍】了。

这是对你第一个批评的回答。

第二个批评——

形式逻辑的确是不依赖语言而存在的。

具体的语言现象也并非都符合形式逻辑,语言即可以讨论学术,于是必须遵守逻辑原则,也可以用来胡说八道,或者骂街。

我想,我说的【语言】在此处,是指哲学研究中的语言,讨论问题的语言。或者说,学术中的语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