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少林内功五行拳法历史与真传 注解·点评 -- 京城马国兴

共:💬6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少林内功五行拳·十二段锦与十六段锦·注解·点评

明清时期,出现了多种在八段锦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功法,其中以十二段锦、十六段锦最为有名。十二段锦,原名八段锦(即坐式八段锦),因有十二节,故名十二段锦。此功包括动功和静功,静功包括入静、存想;动功有鸣天鼓、摩后精门、攀足等。最早见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刊徐文弼(字鸣峰)所编《寿世传真十二段锦歌》。后载入清潘靇辑《卫生要术》(1858)、清王祖源编《内功图说》(1881)、清冯曦纂《颐养诠要》(1898)。

十六段锦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的养生学家冷谦所著的《修龄要旨十六段锦法》。它是在八段锦基础上吸收了老子导引二十四势、婆罗门导引十二势、赤松子导引法十八势、钟离导引法十八势、胡见素五脏导引法等精华创编而成。由抱项、按项、鸣天鼓、按膝、开弓、摆肩、捶腰、排天、钩脚、曲脊、扳身、拗步、背手、扭腿、漱津、起火等十六组动作组成。明代河滨丈人撰《摄生要义导引篇》、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卷100《摄生要义导引》、清尤乘《寿世青编》均收载此功法。

总之,八段锦自宋代问世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变化,清末定型后,目前仍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锻炼项目,对于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少林拳法中存有八段锦的形式乃是正常的现象。

看看历史上修炼少林拳法的大家之认识、之论述,就明白少林拳法的修炼至用的精致妙谛了。

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法拳谱

总序

且夫有文士者,必有武备。余窃疑之,诗书戎马可并习乎?然自昔迄今,用武未始不可以佐文也。大圣人轩辕氏①作兵端肇开。历代多有之:蚩尤征而垂衣裳,有苗伐而舞干羽②,汤放夏而辑宁③,武克商而大定④,周公讨四国而洛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治。帝、王、师、相⑤,莫不以钺斧而臻太平者,非武佐文之明验哉!慎毋以酷戎为末,习练为细也,为粗也。

然肄武莫先乎习拳。而说者曰:“拳,徒手搏技也。何如器械之坚利!”不知弓矢矛剑之能卫乎身,不能使身善为用,何也?身与手不习也;手与器不惯也。欲其得心应手也难矣。惟拳有身法焉,步法焉,手法焉,实武艺之根本也。一法不备不足以精器械者,欲精器械者,必先练夫拳。

盖拳不一家,而各擅其长。或善于掌焉,有顺掌,反掌,拜掌,托掌,单掌,双掌,鸳鸯掌之不一,或善于拳焉,有顺拳,反拳,冲拳,撺拳,横拳,圈拳,披拳,填拳,牵拳,勾拳之不齐。或善于肘焉,有顺肘,反肘,直肘,横肘,冲肘,斜肘,顶肘,顿肘,挫肘之不同。有善于膝者,有左膝、右膝、撇膝、跪膝、顶膝、迎膝、缩膝、短膝之不等。或善于腿焉,有单腿,双腿,换腿,旋腿,踹腿,跟腿,躜腿,短腿,撤腿,插腿,颠腿之分别。或善于身焉,有进身、退身、反身、顺身、蹲身、跃身、偏身、闪身、伸缩身之各殊。或善于步焉,有长步、短步、直步、横步、闪步、点步、顺步、反步、勾步、曲步、纵步、挺步、实步、虚步、管步、偷步、雀步之不侔。

未若跌打抓拿之法大成者也。跌而不打则跌轻,打而又抓则打重,抓而不拿则抓松,拿而又跌则拿硬。若四时之错行而相资,如日月之代明而互用。形势与人同,筋节与人异,所谓拳之上乘者耶!

试言其手法,则凭虚而入,不撄人之力⑥,乘时而逢适中彼之窍。若僚之弄丸,循环无端。如丁之解牛,游刃有余。

于身法,重如泰山之压;轻若鸿毛之飘。游扬处,花飞絮舞;变幻处,活虎生龙。

若夫步也,具之且玄难。以觅踪亦长亦短,无能把作,进则为排山倒海,退则为雨散云消。

不图为拳之至于斯也,用之习技不须另寻。故曰:习技莫先乎习拳。余业儒也,而辟性好武。从拳操技,盖有日矣。吾以谓有文章者必有武备哉!

正以身丁兵乱之世,必不能端章甫而点兵笔,即谓之武能佐文者也。

余尝录拳经数百首,并附诸械百法,编成一帙。实吾师陈松泉翁,少具侠气,重携金赀,遨游海内,遍访名家,描神摹巧而成之者也。余不敢没其善,亦不敢私其美,出而云之。同志以为登坛一助尔。

【注释】

①、轩辕氏:就是轩辕皇帝。黄帝战蚩尤,结束暴乱而天下安宁。故历来认为是黄帝肇开用兵平暴乱之先例。故在古代三皇中,黄帝又称为人皇。“轩辕氏作兵端肇开”之典故。

②、干羽:干者,盾也,代表武舞;羽者,羽毛也,代表文舞。合而言之,表达的是:文治武卫者也。有的说是:“有苗伐而舞干戚”。干者,乃是盾;戚者,则是斧。合而言之,表达的乃是“耀武扬威”的意思。

③、公元前17世纪,夏桀暴虐,汤武王率兵往征之,汤武征伐之而得天下,天下文明得治,成汤放桀于南巢。此正“汤放夏而辑宁”之典故。

④、公元前11世纪,商纣王暴虐,民不聊生。周武王吊民伐纣,而立周朝。“武克商而大定”之典故。

⑤、轩辕为皇帝;汤武王灭夏桀而为王立商朝基业,周武王灭商纣而为王立周朝基业,两者皆为王;周武王在位四年逝世,成王姬诵继位,周公姬旦为宰相辅佐之,故为相;孔子开学辧教育,传六艺,立儒家学派,故为师。此就是“帝、王、相、师,莫不以钺斧而臻太平者,非武佐文之明验哉”一句之精义!

⑥、撄,音:ying,音:营。接触的意思。不撄人之力,就是拳术攻防变化过程中,自己的形体虽与对方的形体相互接触;但是,自己的力不能与对方的力接触。只有自己做到力不出尖时才能做到这一点,这是功夫。做到外吃内靠、内吃外靠的敷贴法式或柔化刚法的黏走法式时,才能做到不撄人之力。

【题名解】

此序文似是张横秋先生著作之文章,说明张氏拳法乃师承陈松泉翁,而陈松泉翁集当时众家之长,描神摹巧而成之者。横秋先生将平时所录拳经拳法数百首及自身修炼实用的心得体会,汇编成册,以为授拳传法之纲典。其于序文所述内容,张氏原作之面貌,通过曹焕斗先生的《拳经拳法备要二卷》和天都后学良轮整理的《张氏短打拳》谱,结合观读,可见其《拳经拳法备要二卷》的精髓之端倪了。这给我们今天精研张横秋先生所传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之一切内容,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可使我们对明末清初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之内容,有了可信的证据。尤其这篇张横秋先生自著的“总序”,真实的再现了其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之学术宗旨,及其对此的正确观念之论述。可使当今习拳者有了修炼、建体、至用的总法则之把握。自然不会误入岐途了。

此序文出自《张氏短打拳》谱中,有了这篇文章,使我们对曹焕斗所著《拳经拳法备要二卷》中所阐述的内容提要,有了系统的理解、认识之可能。故将此序文放在拳经谱的前面,即放在“二十首歌诀”的前面。最为适当。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可以依序文的段落依次序来阐释其精旨妙义了。

总序:乃张氏所传跌打抓拿一书的总序。是指张横秋先生所编成一帙的序文。

且夫有文士者,必有武备。余窃疑之,诗书戎马可并习乎?然自昔迄今,用武未始不可以佐文也。大圣人轩辕氏作,兵端肇开,历代多有之;蚩尤征而垂衣裳,有苗伐而舞干羽,汤放夏而辑宁,武克商而大定,周公讨四国而洛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治,帝、王、师、相,莫不以钺斧而臻太平者。非武佐文之明验哉!慎毋以酷戎为末,习练为细也,为粗也。

阐释:

一般认为有文才者,必要有武艺功夫装备自己。才能文武双全,是为全才。我暗暗的怀疑这样说法是否可行,精通诗书文学和精熟戎马武学可并习吗?然自古致今,用武未始不可佐助文明之治。古时代多有用武而佐助文明之治的:黄帝战蚩尤,结束暴乱而天下安宁,武备不单征讨战事之用,尚有“流共工于幽洲,放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四罪而天下咸服。”即种种“刑罚”亦是用武以佐文明之治的例证,《大禹漠》中云:“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齐憟,瞽亦允若,至诚感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史臣以禹班师而归。驰其威武,专尚德阳教。干羽之舞,雍容不迫。有苗之至,适当其时。故作史者,因即其实以形容有虞之德。数千载之下,犹可以是想其以武佐德教之一时气象也。此正“有伐而舞干羽”之精义。夏桀暴虐,汤往征之,汤武征伐之而得天下,天下文明得治,成汤放桀于南巢。此正“汤放夏而辑宁”之典故。商纣凶残,武王吊民伐纣,而立周。周,文王国号,后武王因以为有天下之号。此正“武克商大定”之典故。周公,名旦。武王崩,成王立,周公相之。周公摄政七年的三月,始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此正“周公讨四国而洛营”之典故。“孔子年五十六,摄行相事,诛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鲁国大治”。此正是“孔子诛少正卯而鲁治”之典故。黄帝、禹王、武王、汤王,皆为帝者也,此为帝王用武佐文治之事证;周公为相,孔子为师为相,此为师为相者用武佐文治之事证。这些古代帝、王、师、相,无不是文韬巨匠,而又无不是佐以武备而达到除暴安良的目的,得到社会文明的发展,皆表现了“文安帮,武定国”的文韬武略兼备而行的文武相辅相成的必然趋势。既以武定太平的策略之可行性。这不正是武备佐以文明治国的明显证验吧!所以说,不要以为酷好修炼武术是为末流之事,也不要以为习武练拳是个人的细小之事,是粗鲁之事,实乃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文明社会的安定之大事。可见前人将习武练拳之事已经看得如何重要了。认识的如何清楚了。

然肆武莫先乎习拳。而说者曰:“拳,徒手搏技也。何如器械之坚利!”不知弓矢矛剑之能卫乎身,不能使身善为用,何也?身与手不习也;手与器不惯也。欲其得心应手也难矣。惟拳有身法焉,步法焉,手法焉,实武艺之本也。一法不备不足以精器械者,欲精器械者,必先练夫拳。

阐释:

然习练武术最好先修炼拳术。可有人说:“拳术只是徒手搏击的技术、技巧,功夫,就是将拳术攻防之道修炼的功德技艺很好了。也比不上各种器械之坚利呀!”有这样认识的人,不知道弓矢矛剑之能虽能保卫自身,又能用于兵战之中。但是,不能使自身达到最佳和最完善的发挥效用,即不能最完善的达到健身、技击并行不悖的最佳状态。这是什么原因呢?只因为徒习器械会造成身法和手法两者的不能相互习惯,会造成习非成亦非是的不良后果;由于器械的构造之特殊形状,也会使手与器械不能习惯成自然,便会习以为常的有错误之处而自不知。这样不先练拳术而直接修炼器械,欲其得心应手也就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困难。惟先习练拳术才能具备良好的身法之变化,步法快利敏捷之进退,手法出神入化之攻防能力;而三法合一的攻防变化至妙之自出。但以他力取法,自能含形随应至变而致神知。故曰:拳术攻防功夫实武术之根本也。因为三法中有一法不备不足以精熟器械之运用,欲精熟器械之运用能达出神入化之艺境的人,必须先习练拳术攻防功夫,是从根本之修。这正是历代众武术家们“拳成兵易就”的习拳练武之先后顺序的观念之表述。强调了习拳练武亦遵从“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几近于道矣”的传统修炼之观点的表证。

盖拳不一家,而各擅其长。或善于掌焉,有顺掌、反掌、拜掌,单掌、双掌,鸳鸯掌之不一。或善于拳焉,有顺拳、反拳、冲拳、撺拳、横拳、圈拳、披拳、填拳、牵拳、勾拳之不齐。或善于肘焉,有顺肘、反肘、直肘、横肘、冲肘、斜肘、顶肘、顿肘、挫肘之不同。有善于膝者,有左膝、右膝、撇膝、跪膝、顶膝、迎膝、缩膝、短膝之不等。或善于腿焉,有单腿、双腿、换腿、旋腿、踹腿、跟腿、躜腿、短腿、撤腿、插腿、颠腿之分别。或善于身焉,有进身,退身、反身、顺身、蹲身、跃身、偏身、闪身、伸缩身之各殊。或善于步焉,有长步、短步、直步、横步、勾步、曲步、纵步、挺步、社步、虚步、管步、偷步、雀步之不侔。

未若跌打抓拿之法大成者也,跌而不打则跌轻,打而又抓则打重,抓而不拿则抓松,拿而又跌则拿硬。若四时之错行而相资,如日月之代明而互用。形势与人同,筋节与人异,所谓拳之上乘者耶!

阐释:

盖言拳术是武术的根本功夫,然拳术的千古流传又繁衍的分门别派而非一家。因风格各异而各有其所擅长,或善于掌法的,如“八卦掌”拳种就是以掌法著称的。然具体掌法亦很讲究。

顺掌,就是姆指上,小指下的直出之掌法,亦名顺掌,三穿掌不翻手掌的用法就是顺掌之掌法。

反掌:亦名反背掌,以手掌背击人的掌法名反掌,如单鞭手就是反掌的用法之一。

拜掌:亦名盖掌,双手一起一落而用的掌法就是拜掌,亦名“锄田掌”。压打就是拜掌。

托掌:手心朝上托打对手肘,臂的用法就是托掌,有单托、双托之别。托抡式就是双托用法。

单掌:单手立掌以小鱼际击人的掌法,如劈锋掌就是单掌的一种用法。

双掌,有双撞掌、双扑掌、双捋掌、双砍掌、双消掌,皆属双掌的概念。

勾掌,属单掌范畴,只是有竖掌上勾,用大姆指外侧;有下勾掌,用小姆指外侧。

鸳鸯掌,双掌阴阳相辅相佐而用,如手挥琵琶式,就是一左击一右击,或一下击一上击的鸳鸯掌法。亦可用于掳带或是扑撞击出。尚有搬打的用法,提打的用法,分打的用法,皆属于鸳鸯掌法的概念。

善于用掌者攻防变化之手法,无不以掌法幻化而出,亦能出神入化,因掌法灵通善变之故尔。

或善于拳法的,如炮捶拳,以擅长双手握拳而施招用手的,还有太祖拳亦是,用拳者,拳拳沉实而有骨力,然拳亦有诸法之用。

顺拳:即虎口向上的直出之拳,是为顺拳。亦有出拳时虎口外旋手心向上为顺出直拳。

反拳:握拳以手背击人为反背捶,是名反拳。又有出拳时虎口内旋手背向上而逆出者,亦名反拳,此乃反顺向而出故名反拳。

冲拳:现名曰刺拳,冲击而出又速回,因此而得名。可连续冲拳而击,节奏疾快。

撺拳;抛掷而出的拳法,名撺拳,多用摔手劲,即梢节贯劲击人,有放长击远的效果。燕子穿梁手法,即可用撺拳法。

横拳:左拳左打,右拳右打,谓之横拳。此乃直横、竖横之横拳。如形意五行拳之横拳,乃直拳顺出,虎口外旋手心向上的横拳,有出手横拳不见横的特点,是天地骨水平横置之谓也,故与此条目广泛的横拳之义不能混淆矣。习拳者应于微妙处分解清楚为佳。

圈拳:摆拳的名称,弧线打法的拳,有上下左右圈拳之别。与直拳,冲拳从外形状态都有显著的区别。但又不是轮摆拳法,此圈拳走的弧线距离短促,但有明显的击打弧线迹象是其特点。

披拳,以手腕、肘、肩及半身之力所出的拳法,可有各种方向的用法。披拳势松沉,威力强捍势猛,是披拳的特点。常与挂揭法互补为用。故有披挂拳拳种,专以披挂法擅长。技法中有披揭法式。

填拳:非一定之拳式,属于用法的一种,而填虚补空为特点。所谓“一攻一防一补招”中的“一补招”,就是填拳的意思。形意拳中的“钻拳”,就有无孔不入之意思。但非填拳。填拳有“无拳不可填而用之”的特点。

牵拳:一切能够牵控对手的拳法,都可谓之牵拳。即一切防守拳法都有牵拳的用法之特点。如挎、捋、摘、採等拳法皆是。

勾拳:就是勾摆拳,较圈拳的动作大,迹线长,有上下左右等方向用法。

善于用拳的,攻防变化之手法,无不以拳法幻化而出之,亦能出神入化,拳法变化自能通灵善变之故尔。

然大多数拳种,多是拳掌互用的,如通背拳,就是一手拳一手掌,拳掌日月分阴阳而相互为用的。这样拳掌互用,肯定就较单纯用掌,单纯用拳的攻防变化致用的技法内容更为丰富了。

又有善于用肘,当然不会是单纯运用肘法来攻防的,而是爱用肘,善于接手用肘胜人而已。故没有单一用肘的拳种,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谚去:“宁挨十拳,不挨一肘”,可见肘法的杀伤能力大,制胜的机率高。但用肘必能破门进身方能至用。故用肘攻防要求的技术能力就要水平高一些了。然具体肘法的运用亦有很细致详密的讲究的。必得决窍方能运用精熟。

顺肘;即水平顺势所用的钉心肘,名顺肘。乃左手入右怀的左肘直击,右手入左怀的右肘直击。用肘尖前钉击。

反肘:乃左手右伸复回曲肘用左肘后击打对手,右手左伸复回曲肘用右肘后击打对手的肘法,名曰:反肘。反肘之用,可抢里击打对手胸腹,亦可抢外击打对手腋下肋部。

直肘;亦名竖肘,即左手心掩左耳曲肘,用左肘尖直击对手胸膛,或以右手心掩右耳曲肘,用右肘尖直击对手胸膛。此直肘法最为简捷,可起手进身步即可击中,常有速胜之效。

横肘:即顺肘,反肘的左右横打的肘击法,上可用于左右横击对手的头、颈,中可左右横击对手的胸背,户头,臂胛。下可左右横击对手的腹肋胁部。

冲肘:可横冲肘,竖冲肘,直冲肘,亦名刺肘,冲击而出又速回,亦可连续冲肘点击,节奏疾快无比。冲击而如钉钉。

斜肘:肘法斜上斜下的扫击,划击,包括扣肘的砸击。都属于斜肘的范畴。斜肘的特点是变化多而疾快。肘尖前后里外皆可用之。两肘配合互用,可有对手防不胜防之效果。

顶肘:非有形之肘法,乃肘的用劲方法,当对手控我之肘时,以逆力法揭献击打谓之顶肘,所谓弓张把要顶之意也,肘为臂弓之把,用肘之顶劲将人对出击翻,就是顶肘。

顿肘:即下顿肘,下坠肘劲的方法,亦可用于空人,又可用护肋,还可袭击对手来击之膝上。还可砸击对手胸背。太极拳八劲别中的“肘”劲法,都含有“顶肘、顿肘、挫肘”的用法。

挫肘:多用于挫折对手肘关节,有水平挫肘和下切挫肘的用法之分别,挫折肘所用部位多是肘尖前三寸内的小臂地骨侧。用于反关节时须另一手配合,方可致效。然单用挫肘于对方手臂时只能起到挫败对手的进攻而已。如用挫肘法击打对手身上亦可有制胜的效果。如破解对手的反关节而用挫肘,则必用肘后大臂了。

善于 用肘的,必以手法为先锋,才能破门而入以用肘攻击对方。然用掌、用拳、用肘,必须以八面肩头的功夫为根基,方见运用之精妙,因肩为一臂之根节。而善用肘的,接手用招必是拳掌手出即用肘击。更有精熟者,能以肘接招而继之以肘法击人。常捷效。然用肘精妙者,可用必打犯而不伤人。已然用肘出神入化之妙矣!

有善于膝者,上用肘,下用膝,膝肘皆人才部位。击人常有出其不意之效果。但没有单纯用膝的。因为这是在拳术攻防中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膝法可作为主要的攻防手段之一,但其不能独立迎对对方的攻防变化,故善用膝者,也是以手法为首领而乘机用膝胜人的。故膝法亦很讲究技法的。正是“两手相加乱扰攘。无心思到下盘伤。横直撇膝因穴道,纵是英雄也着忙”。这就是善于用膝而胜人的秘诀。

左膝、右膝:左右双膝皆可用于击打对手,此左右膝乃言横膝之击打的。如左膝可横起右击对手少腹,环跳;右膝可横起左击对手少腹,环跳。

撇膝:左膝左撇,右膝右撇,可拦击对手的左右大腿的里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