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皮亚杰Piaget 对婴儿认知的发现 -- suney20

共:💬10 🌺3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皮亚杰Piaget 对婴儿认知的发现(二)

首先自我纠正一下,皮亚杰在投身心理学前是做生物的(研究软体动物),当然,从他一生来说,他是不折不扣的发展心理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归回主题,孩子的成长,跟社会发展类似,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其中对出现里程碑,使之出现质的飞跃,皮亚杰根据他所观察、研究到的里程碑,将整个过程划分为4个大阶段。

在阐述4大阶段前,有必要阐述一下:1.最关键的变化是什么?心理架构(psychology structure,或者schemes,有人翻译成图式). 2. 如何改变?适应(Adaptation)和组织(Organization),上文提到过,适应是为了接受外界信息,而组织,则是将信息用来完善构建大脑中的意识大厦。其中,适应又包含两个过程:内化(Assimilation)和同化(Accommodation)。

阶段一:感觉运动期(出生-2岁)

刚出生时,婴儿对外部的世界知之甚少,所以不会有目的地探索外界。而循环反应(circular reaction)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方式让他们产生了第一个架构。之所以是称为循环,因为小生命会把动作重复再重复,偶然机会习得的动作或获得的反馈被强化进入意识。皮亚杰举了个很有意思的例子:2个月大的婴儿在喂食后偶然砸吧自己的嘴巴,发现这个声音很好听,于是继续砸吧砸吧,起劲地砸吧砸吧,直到,几天后,她成了砸吧嘴巴的小专家。

(其实,循环反应对中国家长并不陌生,有的大人常常抱怨孩子太调皮,把东西扔得到处都是,或者到处搞破坏,其实,这是孩子在熟悉自己的环境重复做的过程,只不过正好不幸某个练习在成人世界属于捣蛋型的,甚至破坏性的,看来养孩子不容易啊。)

在最初的这两年里,循环反应会经过几次质的进步。最初只是集中于婴儿自己的身体(比如挥挥手,踢踢腿)后来渐渐向外延伸,开始抓(或者放进嘴里)物体。再后来,到了感觉运动期的高级阶段,循环反应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有目的的创造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对美国50年代的把孩子当成被动教育者的行为主义学派形成鲜明对比。

另外两个重要的能力也在感觉运动期出现──玩耍和模仿。他们在固化老架构、创造新架构的重要机制。前者是最纯粹的内化方式(assimilation),在乐趣中强化习得的架构;后者则强调同化(accommodation),迅速习得原本陌生的行为。(注:内化是指根据自己的已有架构解释外部现象,如孩子在动物园可能把骆驼喊成马,因为没见过骆驼,就把最像骆驼的、已知的马来代替;同化是只把外在信息调整自己的架构,比如孩子补充说,那是背着两个大包的大马)

感觉运动期又被细分成6个子阶段(见图):

点看全图

这里需要对物体恒久性做个说明:最初用一块挡板把孩子的玩具遮住,孩子没有反应;后来,学会到挡板后面找;再后来,如果把玩具挡住后悄悄地把玩具从挡板后拿走,使孩子在挡板后面找不到东西,孩子会表现出奇怪的表情。研究者推测,孩子对事物的存在性(或者存在的恒久性)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习得的。

下一贴,将对子阶段做详细说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