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书笔记】国族融合过程中王朝的政治技巧(一) -- 不打不相识

共:💬41 🌺12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贴两个参考文献

遗传学证实汉文化的扩散源于人口扩张

语言和文化在人群间的扩散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人口扩张、人群迁徙模式;另一种是文化传播模式,人群之间有文化传播,而基因交流却很有限。同一语系的欧洲人群的形成机制争议颇多,争论的焦点在于来自近东的农业文明和语言的扩散是否伴随着大量的农业人口的迁移[1-3]。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的汉族,人口超过了十一亿六千万(2000 年人口统计),无疑是全世界最大的民族。因此汉文化的扩散过程广受各领域研究者的关注。通过系统地对汉族群体的Y 染色体和线粒体DNA 多态性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汉文化向南扩散的格局符合人口扩张模式,而且在扩张过程中男性占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两项证据支持汉文化扩散的人口扩张假说。首先,几乎所有的汉族群体的Y 染色体单倍群分布都极为相似,Y 染色体主成分分析也把几乎所有的汉族群体都集合成一个紧密的聚类。再有,北方汉族对南方汉族的遗传贡献无论父系方面还是母系方面都是可观的,在线粒体DNA 分布上也存在地理梯度。北方汉族对南方汉族的遗传贡献在父系(Y 染色体)上远大于母系(线粒体),表明这一扩张过程中汉族男性处于主导地位;换个角度看,在汉族和南方原住民的融合过程中有相对较多的当地女性融入南方汉族中。性别偏向的混合格局也同样存在于藏缅语人群中[22]。

据历史记载,受北方战乱和饥荒的影响,汉人不断的南迁,图1 中画出了三次大规模移民的浪潮。在两千多年间,除了这三次大潮,各个时期几乎都有小规模的南迁。所以,我们的遗传研究也与历史记载相吻合。大量的北方移民改变了中国南方的遗传构成,而汉族人口扩张的同时也带动了汉文化的扩散。除了大规模的人群迁徙,北方汉族、南方汉族和南方原住民族之间的基因交流造成的族群混合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群的遗传结构。

走向遠東的兩個現代人種

末次冰期結束使黃種人大量北上,這個時間在大約兩萬年到一萬年前。

黃種人的北伐也是分兩條路綫進行的。東部的沿海支進入浙江、江蘇、山東,形成了河姆渡—崧澤—良渚的先越文化和大汶口—龍山的先夷文化。這一支人群與南下的沿海支黃種人遺傳上比較接近,所以古人類學傢觀察到大汶口文化的人種體質上與玻利尼西亞的南島民族極爲相似(註15)。夷越類群在沿海一帶的發展相當快,東北的紅山文化也可能與這一類群有關。農業、新石器、玉器和早期的中國哲學思想都可能先產生于這一族群中。

西部内陸支的先濮民族也幾乎同時北上,他們是通過雲南、貴州、四川這條路綫北上的,並且至少分出了兩支。一支沿著長江往下走,到了三峽地區和洞庭湖平原, 發展出了城背溪— 大溪— 青龍泉的先蠻文化, 形成以後的苗瑤民族(Hmong-Mien)。另一支沿著四川的幾條大河北上,來到了黃河上游地區,發展出了半坡—仰韶的先羌文化,形成了以後的羌華民族(Sino-Tibetan)。我們計算北方的O型的年代時,基本上都得到一萬年左右的數值。

北部的阿爾泰群與當時北上的兩支黃種人廣泛地發生了混血。至今可以明顯地看到,東部混有較多的沿海支成分O1,中部混有較多的内陸支成分O3。在混血發生之前從北部支已經有一部分的人開始通過白令路橋向美洲跋涉,這部分人在行進過程中Y染色體從P 變成了Q。一萬多年前到了美洲以後,他們迅速地向南擴張,在千年時間内遍及了南北美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