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三个“中国”游戏 -- 胡亦庄

共:💬20 🌺1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三个游戏——中国私语

第三个游戏——中国私语

其实不少中国人接触过这个游戏,国内管它叫“传话游戏”或者叫“传声筒”。具体的玩法就是几个人坐成一串,第一个人说一句话,用耳语依次传递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然后最后一个人公布自己听到的内容,一般传话的人越多,最后一个人公布的内容就越离奇。这个游戏既有娱乐性,又有教育性,所以在很多地方都会玩。

点看全图

台湾的小朋友在玩“传声筒”游戏。

在英语里,这个游戏叫“中国私语”或者“中国人的悄悄话”(Chinese whispers)。有人解释说,之所以叫“中国人的悄悄话”,是因为在英美白人听来,中国人说话的发音方式比较特殊——英语里很多元音必须腹部用力才能发好,白人说话明显洪亮;而汉语发音主要在口腔前部,中国人经常不怎么费劲就把话说了。于是他们就觉得中国人都是在耳语。

点看全图

2008年1330名小朋友一起打破了“中国私语”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Kids set World Record for longest game of Chinese Whisper

这种说法听起来挺和谐。尤其是不少为英语发音不好而烦恼的中国人都知道:“我们的英语差别在腹部”。

对于已经在欧美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来说,这个解释并不怎么可信。我就发现,如果美国人故意小声说话,发出声音能比我的气声还低的...“白人洪亮论”不攻自破。谁说咱中国人不洪亮?关键看是个什么场合嘛。

如果你知道这个游戏的法文名,事情就变得很清楚了——这个游戏的法语名是“Le téléphone arabe” (“阿拉伯人打电话”)。其实就是看不起咱第三世界人民,和“腹部”有一点关系么?

点看全图

用英语搜Arab Phone,出来一堆电话卡广告。看来还是“中国私语”名气大些。

我的解释是,较早进入西方世界的华人大都是从事筑路工,矿工或者水手等职业。经济地位低,又是社会里的少数,自然说话不敢嗓门太大。因此用“中国私语”来命名这个小游戏,原因可以理解。当年中国称霸一方时,也曾创造出“胡说”“胡言”这种词语,现在“天朝子民”也到英语里来客串“胡人”了。

在今天的美国,“中国私语”也显得带有一点种族色彩,所以不少美国人尽量不用“中国私语”这个名字,而是说“打电话游戏”。不过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中国私语”早就深入人们的生活,只怕一时也不好改了。比如最近有几首英文歌的名字就叫“Chinese whispers”,主题大都是抒发对感情生活与流言的感慨。

2009年,有一本书上榜了英国小说的“威尔奖”,作者是台湾女作家白晓红(译自其英文名Hsiao-Hung Pai)。小说名为《中国私语:英国地下劳动大军的真实故事》(Chinese Whispers: The True Story Behind Britain's Hidden Army of Labour )。

点看全图

这个题目很精巧,一语双关——既写英国的华人劳工的悲惨生活,又告诉大家这些惨痛生活不为外人所知,甚至悲惨得让人难以理解。

2005年时,谭盾还带领着一些澳大利亚歌舞演员去了上海,跳了一段芭蕾,名字也叫“中国私语”(Chinese Whispers)。舞蹈内容是用舞蹈表现恋爱中的缠绵,当时还被媒体报道为“中澳交融的盛事”。

当我开始记述这第三个游戏时,其实有点顾忌,毕竟不希望引起国人的不愉快。不过我在这里肆意品评西方世界,本身不就是一种“中国私语”么?

关键词(Tags): #游戏#中国#美国#白令陆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