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男人是个什么东西 -- 骨头龙

共:💬11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说一下男人(雄性个体)的作用吧

如我上面所说的,一个高级物种,它们的群体生存原则就是保持基因的多样性,因此,对于他们而言,近亲繁殖是最大的敌人。所以,对于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动物而言,它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进化出了不同的繁衍行为模式。粗略划分的话,它们大致上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群体求偶交配(想歪的自个面壁去)。显而易见的,要想后代基因多样化,那么其双亲的基因来源也应该尽量的多样化。那么,把大量的成年的繁殖期个体集中起来,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所以,很多采用这类繁衍模式的物种,都形成了固定的发情期和固定的繁殖交配地域,例如说各种鱼类的生殖期洄游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事实上,除了鱼类,大量水生,采用体外受精的物种,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还有就是一些能够长距离迁徙的鸟类,会回到某些固定地域求偶产卵,也可以看作是这种模式的一种衍生产物。在这些物种中,可以看到雄性和雌性在生殖繁育的过程中,担负的任务都差不多,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些物种从个体上不太容易直接区分雌雄性。

但是,如果某些物种他们的生殖期较长,或者需要有一段时间照顾和养育幼仔。那么如果再继续采用上述的群体集中模式,必然会对某一地域内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料产生过度需求,最终影响繁育结果。所以它们会采用第二类繁衍模式:雌性群体和雄性个体交配。简而言之,由于幼仔需要成年个体的养护,所以,它们的成年个体需要分为许多小群落,各自分散繁殖。但是如果群体内的个体,都是由这个群体自身的幼仔长大而形成的,那么很显然这种近亲繁殖,会对基因的多样性造成影响。所以,它们采取的策略是:雌性个体集中起来,形成群体,共同繁育后代,抵御天敌。而雄性个体,则会在成年后离开原来的群体,单独行动。所以,这些雄性个体出走,任务有两个:一是负责把作为代表,把自己身上的基因携带出去,二是避免近亲繁殖。所以,这些物种中,雄性个体一般身体上较为强壮、意识上较有攻击性。

另外,在你的原文中,有一段挺有意思的:

看到这里眼尖的可能发现一个漏洞,当剑齿虎来袭的时候,有“英雄救美”基因的男人冲上去战死了,“懦夫”基因的男人逃跑了却活了下来,久而久之岂不是“懦夫”基因越来越多?于是伟大的基因就在女性身上加了个补丁程序,让她们对“懦夫”基因携带者产生厌恶感,不跟他们嘿咻,从而不让“懦夫”基因延续。所以各位女同胞们,当你们遇到置妇女儿童安危于不顾自己逃命的男人时,比如范跑跑,你们要不理他,臊着他,不和他嘿咻,憋死他,这是你们的使命。

说得很复杂,还要什么补丁程序之类的,其实说穿了并没有那么神秘:如果三三两两或者单独行动的雄性个体,能够跨越千山万水,从无数的天敌口中逃生而能找到另一群雌性群体的话,那么这个结果本身就说明这些雄性,无论从体能上、意志上、免疫能力上,都是优秀的--一言蔽之,就是携带的基因是优秀的。所以,除非刚好又有另一些雄性个体又来到这个群体,而发生求偶争斗,否则,对于这些雌性而言,选择是很简单的--甚至可以说是不需要选择的。形象一点说,这些雄性个体都是最终到达陕北的长征战士,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百里挑一的优秀分子。不优秀的,一路上早就已经被各种原因而淘汰了。

所以,说到范跑跑,如果他能每次都跑那么快,都能跑掉,那么,其实也说明他本身是相当优秀的——至少对危机的预警意识和反应速度还有身体素质来说是如此。所以,如果在动物界,如果能面对各种危险,都跑掉的话,范跑跑肯定是相当受欢迎的。为什么羚羊都那么警觉?都能跑那么快?那就是因为它们是无数羚羊中范跑跑之类的个体的后代嘛。

最后,还有一类就是如果这个物种处于食物链顶端,个体能力相当优秀的话,那么他们连雌性都可以独立抚养幼仔,那么他们就不再需要雌性形成群体了。但是这样一来的弊端也比较明显:就是雌雄正好在发情期相遇的几率会大大下降。所以他们一般都会留下一些方式来表明自己的身体情况。当然,虽然如此,但是他们的繁殖率还是很低的。不过因为他们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或者没有明显的天敌,那么即使扣除因病夭折的幼仔,最终还是能维持正常的物种繁衍的。不过如果一旦遇到较大的变故,因为生育率低,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是严重不足的。所以在面对人类的压力时,这类动物往往是最先站在灭绝的边缘,或者已经灭绝了。

当然,还有一些极端情况下极端的生存模式:在南极的企鹅,他们就是集体求偶,双亲抚养的模式。

对于人类而言,由于社会化高度发展,所以社会性需求很大程度上掩盖或者干扰了动物性需求的表现。但是从人类原始情况或者近亲来看,还是比较类似于第二类模式的:女性处于部落中的核心和领导地位,男性只承担辅助性的任务。这还是和普通的动物群体差不多,因为它们都面对这共同的问题:天敌和疾病。所以,只要有足够的生育能力,足够数量的后代,就可以保证部落的稳定和发展。

但是当人类发展出使用工具,并且可以依靠各种力量挑战并战胜原有的天敌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改变:首先,出游的男性(雄性个体),已经有较大的成功几率安全的找到另一个部落。然后,随着到访男人数量的增多,男性之间就产生了频繁的冲突。最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后代能够顺利的成长,男性必须放弃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而必须采用占领-固守的阵地战术。

而这样的结果就使得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人类部落的稳定性,不再取决于这个部落的女性的生育能力,而取决于其中的男性的战斗力。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部落有足够数量的成年男性,有足够的组织能力,有足够的战斗力,这个部落就能保持稳定,还能不断的在对外作战中发展壮大。这样,部落的核心成员,就由女性改为了男性: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可以嫁出去,也可以抢回来。但是强壮的有经验有战斗力的老兵(男性),特别是有组织能力的统帅,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逐渐的,社会就自然由母系氏族,进化到了父系氏族。所以,现在能找到的母系氏族,都是在非常偏僻的深山老林中的:自然环境的限制,使得他们很少能碰见外人,自然也很少能有外族军队的进攻和战斗,而且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幼儿夭折率很高。所以自然需要继续使用母系氏族模式,而没有发展父系氏族的必要。

不过,随着人类社会主流进入了工业时代、知识时代、信息时代,人类社会主要的战斗力不再完全依靠体能和体力,而智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的时候,男性和女性的地位再次展开了调整:相对于体力上的优势,男性对女性在智力上的优势并不太明显,而是各有侧重。而且由于女性主要负责培养后代,而让后代接受合格的教育,开发智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女性的地位相对于以前,有了很明显的提升,这也是大家显而易见的。

最后,总结一下男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吧:

在原始社会,男人的主要任务是跋山涉水,和其他部落的女性作基因交流;

在古代社会,男人的主要任务是强身健体,保证部落/部族/国家的安全;

在近代社会,男人的主要作用是进工厂干活,生产飞机大炮坦克,当然还包括开着这些东西去打仗;

在现代社会,反正有原子弹罩着,一出事大家一起玩完。所以男人和女人一样:做爱做的事。反正也不缺人了,也不缺医疗设备了,生个孩子,基本上都能养活了。所以不但要做爱做的事,而且比其他动物还要做多一件事:避孕。虽然这个不是近代社会才有的东东,但是能把这个宣传到“保护自己”这个高度的,在古代以来,还真的没有过。

所以真要较真的问:现在有什么是男人能做而女人不能做的吗?正儿八经的事情,好像真的没多少--当然,能不能做是一回事,做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所以现在男人是不是expendable的?极端点来看,也许吧。但是如果把问题反过来问,只要人造子宫技术成熟了,女人莫非就不是expendable的吗?极端点来看,难道不是吗?至于人造子宫技术,我觉得以现在的科技水平,只要有强烈的需求,那么短时间内搞定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既然正着问反着问都一个答案,那么最后就剩下两个问题了:

1--问这问题有什么意思呢?

2--回答这问题有什么意思呢?

我承认,我很无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