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是协警 第八十七章 先辈遗事(三) -- 巅峰背影

共:💬50 🌺2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九十一章 在你身边

前辈们做了前辈们的事,后辈们也有后辈们的事。就公安机关来说,无论外人如何看待,大多数民警还是把“人民”实实在在的放在心里的。

如果说“破大案、搞防范”,这让许多群众看起来有些遥远。但有一句简单的承诺,,却让群众感觉到:“民警就在身边”。

这承诺不多,只有十六个字:“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在民警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这不是口号那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2007年5月31日上午,天空下着倾盆大雨,让人感到有些许凉意,Y镇N村的七旬老人李某带领全家,冒雨向治安大队敬赠了一面绣有“人民好警察”的锦旗。是什么样的事儿,值得老人一家冒雨前来呢?

其实,这件事,是民警们看来非常普通的事儿。这事,要从2007年2月20日说起,为儿女劳累一生、终于可以享受生活的老人,那天独自一人到司马温公祠观光,准备领略千年祠堂的神韵。不料由于行动不便,躲避不及,在路口被一辆疾驶的摩托车撞倒在地,当场昏迷不醒,头部流血不止,腿骨也严重骨折。而附近的路人或视而不见,或围观议论,反正没一个人动手,没一个人过问。

刚好路经此地的治安大队协警员姚帅,看到老人情势危急,二话没说,一边查看老人伤势,一边紧急拨打122、120电话,与交警、急救中心等单位联系,将老人护送到了XX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在老人的亲人赶来后,他悄然离开。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在这一百天里,老人时时念叨着挺身而出抢救自己性命而又不留姓名的好心人,说没有他,自己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在他的要求下,儿女们多方打听,得知救命恩人系治安大队协警员姚帅。

老人痊愈出院那天,天气阴冷,下雨路滑,可他坚持要儿女们陪着立马就要给治安大队敬赠锦旗,老人家说:“人民警察爱人民,人民警察是亲人,我是深切的感受到了,我要去谢谢他们!”而民警们呢,从这位倔强老人的身上知道了什么叫“人民的警察,人民爱”。

和七十岁李某老人相比,64岁老人秦某说出的话,也许更让民警感慨些。

2007年6月18日上午8时许,指挥中心接报称:一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躺倒在P镇L村村口。这里是P派出所的辖区,而M派出所则距离近些,指挥中心命令两家联合处置。

其时,已持续一天两夜的雨又淅淅沥沥下起来。接到指令后,两个派出所民警风驰电掣地赶到现场,看到老人蜷缩在寒气逼人的路边,全身湿透,脸色苍白,昏迷不醒,嘴唇嗫嚅着喊饿。

听到老人喊饿,民警们立即将其带回M派出所,为其洗脸擦手,清洗身上的污垢,准备热菜和热汤喂其吃饭,想尽办法烘干其衣服。老人清醒后,经询问其名叫秦某,是M镇T村人,由于神智不大清楚,昨天犯病离家出走后竟然迷路,又累又饿的他终于支撑不住,最后倒在了离家三十余里的L村村口。

刚才还躺在满是冰冷雨水的地面上,累饿交加,旋即又坐在热乎乎的饭菜前,老人觉得恍如梦中一般。而民警们呢,在老人衣暖饭饱之后,又专门驱车将老人送回家。

在民警们转身离开时,脑子有点不清楚的老人,在儿女扶持下准备进门的那一刻,突然又转身回来抓住民警们的手,眼含热泪、嘴里含糊不清的嚅嗫着:“你们都是好人……好人……”

回顾挣扎在生死线的刹那,老人肯定是真切地感受到了民警们给予的温暖,而民警们,也对这一句“好人”的评价感慨万千。

也许有人说,“有困难,找民警”,是公安机关的承诺,是应该做的啊。可许多人并不知道,更多的承诺,是人民警察主动找上门去兑现的。

2007年6月7日下午17时左右,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突然降临到Q乡U村现年38岁的村民杨某家,五间砖瓦房及所有生活用品化为灰烬。在地里收麦忙活一天、精疲力尽的杨某夫妇,面对余烟未尽的家,顿时嚎啕大哭。

“家”,对中国人来说,都具有着不同非同一般的意义,最起码它是赖以生存的地方……

而这一切,都化为灰烬了,对杨某夫妇的打击,可想而知……

刚出警归来的Q派出所王所长,闻讯立即马不停蹄地赶到五公里外的杨某家,组织群众消灭余火,彻底消除隐患。

回到所里后,想到杨某一家五口生活突然全无着落,王所长怎么也平静不下来,立即召开全体民警和协警员会议,要大家想想办法,怎么帮杨家。说是全体民警和协警员,其实也就王所长、大兵俩正式民警和2、3名协警员。

其实,也没什么可想的。怎么帮?一句话:“有钱出钱、有物捐物!”

可问题是,他们也没多少钱啊!

协警员,每月工资也不过200多,养家糊口都不够啊,没事就回家里种地赚钱的。

正式民警呢,工资要高些,可养家糊口之外,还存在为所里垫支经费的问题。

一句话,是一群脸比口袋还干净的人,想着帮连口袋都没有了的人……

就这么几个人,谁不知道谁啊,就把口袋里掏的钱往一块凑。协警员们的工资低,能拿出来的钱少,很是过意不去,可他们都是本地的,赶忙从家里拿来衣服。

就这么东拼西凑,数来数去,现金也不过630元,大人小孩的衣服21件。

这是派出所民警们当时所仅能提供的帮助了,实在穷啊,没办法……

“好歹是一片心意吧”,这是他们无奈之余而唯一能聊以自慰的。

次日凌晨7点钟,王所长就赶到了Q村,和村委主任一起将这些可怜的心意转交给杨某,并询问他目前急需什么,派出所将尽全力帮他解决。张某一家拉着王所长的手,想说点什么,可还没张口,眼泪就留下来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山区的群众都并不富裕,可听说派出所民警的献爱心了,Q村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也都不甘落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三天时间捐款3526元,衣物59件套。

这点钱和衣服,如果要放在一掷千金的大款面前,恐怕会被一脚踢到一边吧……

可就这么点东西,让Q村广大群众感受到什么是“警民鱼水情”……

毛主席那个时代的许多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其中有句话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

当然,其实我们的群众非常好,他们本来也是商量如何帮衬杨家的,只是派出所民警们的动作快,而且民警们的举动,让他们更积极了……

“民心可用”,这句话是千古不变的道路,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发动,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起来……

人们相应公安民警的号召,紧随民警的步伐,那公安民警无论何时,想到的也是如何更好的服务人民。

7月份的时候,全县普降暴雨,有多大呢,县城东面水库超过警戒线1.5米后,不得不开闸泄洪,下游7个村庄3000余亩的农作物被淹不说,连东大桥的桥墩都差点被冲垮,政法委张书记坐镇指挥,组织200余名公安民警疏散交通,配合驻军武警部队1000余名官兵奋战3个多小时,才保住大桥。

而J镇、Q乡等山区呢,则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公路路基几乎被冲垮,电力通讯中断,沿途山上掉下来的许多石头足足有三间房那么大。但更严重的是,许多群众的房屋或裂口、或坍塌,损失最为惨重的J镇MJ自然村,几乎被泥石流彻底摧毁,全村只剩下一间房子。

灾害之后,最重要的救援安置问题。这是政府、民政部门的事,可民警们,也记挂着群众,没有把自己置身事外。J派出所张所长踏遍辖区的大小角落,勘察群众生产生活情况。面对惨重的损失,群众的艰难,心急如焚的他,立即向局党委汇报。

而张局长接到报告后,根据县委指示组织民警捐款捐物后,又和孙政委、李主任赶到山区,帮助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在救灾物资到位后,挨家挨户对住在帐篷里的群众讲解安全防范措施,全力以赴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这行动,如果用一个时髦的词,大约就是“互动”吧。

当然,既然是救援,有时是很令人紧张的。

2007年7月1日上午8时许,指挥中心接警称:一名老妪掉进P镇L村边水井中。

接警后,指挥中心两个机动队刚好要交接班,全体队员都在,于是在通知P派出所进行处置的同时,指挥长小刘、机动一队队长三哥、机动二队队长老胡也带领全部队员风驰电掣般地赶赴现场,并拨打120请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进行支援。

到达现场后,民警们得知掉进井里的老人已年近七旬,患有精神病,自6月30日晚离家出走后,一直寻无踪影,不知怎么掉进井内的。有群众早上到地里,听到里面有声音,这才发现的。

这口井呢,深达二十余米,淤泥极厚,可更让人揪心的是,下面不断传来老人痛苦的呻吟声。

在民警们赶到的时候,已经有一名群众坐着筐子下到井内,将绳子绑在老人腰部,可人手不够,没有能力将其救出来,都在挠头呢。

这能有二话嘛,民警们跳下车,就接手了救援工作。

可在看到老人头部的一刹那,民警们发现,本来绑在腰部的绳子已经脱到老人到了老人的胸部不说,而且斜跨在一只胳膊上,快要脱落。

更令人头皮直发麻的是,那绳子还在慢慢一点点脱呢。

老人经不住再摔一次,那是没有任何疑问的,问题是掉下去,井内那名群众被砸一下,那后果就更严重了。

千钧一发,大约说的就是这吧。

于是,民警们立刻趴在地上抓住老人,想将她慢慢拉出来。

这过程也不那么容易,因为老人满身是淤泥啊,滑溜滑溜的。还有井边比较高,倒趴着没几秒钟,闹部充血,那滋味说多难受有多难受。

好在,终于将老人救出来了,120急救车就在旁边待命,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发现老人头部碰伤,腿部骨折,又在水温极低的井内泡了一夜,因救援及时,幸免遇难。

三哥他们回来后,纪程开他们的玩笑:“你们110的党员还真合格,记得今天给党的生日献礼!”

三哥自然也不甘示弱,笑着回应:“哪是,哪是!咱是党员嘛,怎么着也得在这天为党做点啥,表示一下心意嘛!”

在一个阴雨天后的凌晨两点多,在夜市上喝得醉醺醺的纪程,在回住处途中,恍恍惚惚中,看到一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在县政府大院门口几个巷口,孤独而迷茫的徘徊。

为什么确定老人是“徘徊”呢,因为那街道长啊,他从二三百十字路口外就看到那老人转来转去。

说来也怪,纪程本来稀里糊涂的脑袋,猛然清醒起来,不假思索的走过去,问老人是不是迷路了。

老人说连说遇到了好人,她说自己傍晚到县城来找一位军政干部学校时期的老同学,却怎么也找不到。

纪程问清住址后,扶着老人打听了好久,却也一无所获。

看到老人很疲惫,也实在找不到,纪程决定送老人回家。

看到这个满嘴酒气,说话粗声粗气,却小心翼翼照顾老人的家伙,出租车司机很是惊奇:“这家伙是干啥的啊?”

在纪程问老人的住址后,司机更惊奇了:“我还以为这老人是你的奶奶呢?原来不是!”

在二十多里长的路上,老人不断说:“我今天撞上了好人了!你是共产党的好干部,你是胡锦涛总书记的好学生!”

脑子昏沉的纪程满嘴胡咧咧:“我不是什么共产党的好干部,更不是胡锦涛总书记的好学生!为人民服务,是我应尽的职责而已!”

看到司机的怀疑神色,纪程不得不忽悠一把:“我在公安局干的!”

可司机还是将信将疑,纪程不得不拨打110报警服务台、辖区派出所所长,通过这些熟悉的老同事,来确认一下自己的身份。

司机很是感慨:“现在像你这样的好警察,不多见了!”

和以往一样,纪程本能的反驳:“公安局里的人,像我这样的非常多!只是今天你撞上了我而已!我们做事,仅是尽职嘛,并不一定要人知道!不过,今天如果让公安局其他的同志们做,他们做得会比我更好!”

把老人送回家后,在回来的路上,司机问纪程的姓名,说要让局里表扬他一下。纪程一笑了之:“我只是公安局的一名普通人员,尽职而已!”

其实,他已经离开公安局一年多了,如果说和公安局有什么瓜葛的话,那就是有重要材料,他帮忙把关而已……

新闻媒体的连犊负面报道、坊间广泛的流言蜚语、社会各界普遍贬低,受到帮助群众的“你们都是好人”的评价,差距之大,天壤之别,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呢?

也许都是真的,也许都是假的,但民警们虽然在乎评价,更多的,却是做好手里的事,用实际行动努力“为人民服务”,这是没错的,就像《离开雷锋的日子》主题歌《对待》:

你说我跟不上时代

  付出的对待该不该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

  也许你忘了怎么对待

  刻骨的对待难以更改

  对待生活要有火一般的热情

  在对待中寻找答案

  ……

面对这火红的对待

  我感觉你不曾离开

  春天的对待汇成永远的大海

  年年月月一代又一代

  面对着火红的对待

  我感觉你不曾离开

  春天的对待汇成永远的大海

  年年月月一代又一代

……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