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是协警 第八十七章 先辈遗事(三) -- 巅峰背影

共:💬50 🌺23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九十章 先辈遗事(六)

那些老战士们随时代潮流为国家民族做了一些事,就他们自己的感觉,似乎很普通的、自然而然的,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因而对待名利大多很是淡薄。但有人认为,他们不值得,后来,有一部电影,名叫《集结号》,讲述的是连长谷子地为牺牲的战友讨回“烈士”荣誉的故事。

纪程看过那战争场面,还真有点大片的味道,但不过几分钟,他就有点恶心,他怀疑那是否说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场面。说不是吧,里面言之凿凿,可看着那些人的美军战斗手势、美式装备、美式持枪方式,如果不说话,让人还以为是韩国大兵呢。

后来看后记,一位导演说,拍这部电影时,说剧组里懂点战争的,是一批韩国来的战争特效专家。难怪呢,原来是一帮子韩国人指挥着一群穿着“国军”衣服、拿着美军装备、学习了美军战斗手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蓝军部队”呀。

但还有更让人恶心的,那里面言之凿凿的说,“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伤亡了13万人,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查到有名有姓的烈士却只有3万多,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这动机,就有点让人怀疑了,一般来说,战争中伤亡比例是3:1,也就是说至少有8万人只是受伤,那让这些没有牺牲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淮海战役纪念馆里留什么?留住院记录啊……

总之,这让纪程很是腹诽:“要么,这位自称拍了很多战争电影的导演,实在不懂战争常识,要么,就是有意为之……”

电影里说,主题是对那场战争的“人性追索”。

追索?追索什么?

在观看完电影后,对于这种所谓“追索”,纪程很不以为然,甚至于腹诽,虽然电影里面标榜“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的”。但他认为,这“反思”还是少些好,因为这“反思”里面的人民解放军战士,还不如美国大兵呢。

在模仿《兄弟连》桥段里,那些为民族奋战的老战士,想的是什么时候能够撤退。而《兄弟连》里呢,当溃退的士兵说“再往前走,你们会被包围的”,迪克温斯特的回答是“我们是伞兵,就应该被包围”……

他们说,想学习《拯救大兵瑞恩》。

他们学了,他们学到了对战争中人性的刻画及悲壮之情的描写,他们也学到了“人道”精神,但他们忘记了正义。

后记里面还说,导演似乎想问观众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是一名士兵,你在面临必死的命运时会作何想?”

《拯救大兵瑞恩》瑞恩的回答是,选择战场,选择和战友们一起战斗;而和谷子地同样是连长、带领的人比谷子地还少的米勒上尉,在最后时刻用手枪和虎式坦克对抗……

即便是负责训练演员们的前海军陆战队上尉,这个在许多人眼中最重视生命的美国军队前成员,也说:“我相信在为国家而战斗的军人们心中都有着一种为国献身的热血豪情……”

而谷子地们呢,悲天悯人……

《集结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往那时的人民解放军战士身上抹黑……

因为“如果你是一名士兵、你在面临必死的命运时会作何想”这个问题,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已经用生命回答过了。

早年间,纪程就问过一位抗日战争期间参军,后来参加过解放战争中三打运城、攻克临汾、太原攻坚战老战士一些战况。

这些话题,让这位老战士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昂:“咱们这里的部队组建的晚,不如晋东南过来的二十三旅能打,他们厉害多了!攻城的时候,咱们炮少,刚开始只能爬梯子登城。我们的机枪被抽调到那里负责掩护,天气冷得那么厉害,主攻的二十三旅战士们把衣服一脱,提个装满手榴弹的小篮子。上面呢,国民党的那兵,就躲在城垛后面,拿着刺刀捅咱们的人,上去一个被捅下来一个,上去一个被捅下来一个,可没一个后退的!后来部队首长看这样不成,才组织的爆破。不过,那时,我已经不在爆破口这边,又回到咱们那边的部队了!”

说到这里的时,老人似乎很遗憾,但又意犹未尽:“二十三旅能打呀!后来又在临汾立功了,被授了个“临汾旅”的称号!”那神情,似乎恨自己当时为何不到二十三旅。

很自然的,纪程就问:“你不怕呀!”

“怕!”老人回答的很痛快,“怎么不怕!我是机枪手,敌人的迫击炮,就是专门对付咱们的轻重机枪,正儿八经打仗,哪像电影里面放的,机枪在一个地方子弹打个没完,打几梭子,就要赶紧转移,就这紧赶慢赶还都经常挨炸,把人炸得灰头土脸的。和我一起的一个机枪组,正打着呢,迫击炮砸过来,气浪把机枪冲掉下来了,打伤了弹药手!”

“不过,怕归怕,冲锋号一响,大家都是拼命往前冲!”沉寂在往事里的老人眼睛里闪烁着光芒,“看过《董存瑞》吧?”

纪程赶忙点头,这可是看过好十几遍的呀。

“冲锋的时候,和那部电影里一样。敌人的机枪前面扫,咱们在弹雨中冲,前面倒下了,后面接着上,就这样!冲锋号一响,全军有进无退!”老人的表情,那是前所未有的自豪。

“听说国民党那边有督战队,咱们这边没有吧?”当时,有文章这么说,纪程自然而然想问这位亲身经历的老战士。

“要什么督战队?打仗前,开个诉苦会,那口号喊得震天响,都是穷人啊,谁没有个血泪史!都抢着要当尖刀,抢到任务的,那都是立军令状,拿自己脑袋保证完成任务,都说完不成任务就不回来!后面抢不上任务的,也都是嗷嗷叫的往上冲,为自己打仗嘛!”

“诉苦会”、“口号喊得震天响”、“都是穷人”、“血泪史” “为自己打仗”,这些离我们很远的词语,告诉我们,那些打仗的都是什么人,为什么人而打……

是的,他们不一样,他们是有理想的,他们是为自己,他们没有《集结号》中说的那样,普通士兵在残酷战争面前的无奈——他们无法为自己的命运做出选择。

是的,他们害怕战争,他们害怕死亡,但他们没有所谓《集结号》里面说的所谓战争中的“人性的扭曲与挣扎”,他们没有“普通士兵在残酷战争面前的无奈“,他们愿意为自己的事业付出生命……

在这些老战士中长大的纪程,无论这些老战士是野战部队的、还是地方部队的,甚至于民兵,虽然都说战争惨烈,往事不堪回首,可无一不为自己能够亲身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自豪。

而《集结号》里呢,说“毕竟讲的是国共内战,因此特意避开其正义、邪恶之名的争论。”难道说,穷人就应该受穷,不应该为自己的翻身而去打仗……

后来和朋友聊天的时候,纪程谈起,说这部电影的编剧写剧本是呕心沥血,导演说“从来没有这么累过”,演员说“导演的脸上几乎没有血色,头上多了很多白发,似乎是一夜间老了很多”。

“嗯,的确是这样,造假是需要呕心沥血、也是非常累人的活儿……”朋友开玩笑说。

这玩笑是有些恶毒,纪程承认。

但纪程,也赞同朋友的评价,更赞同后记里那位导演对自己的评价。

那位导演说,当他走近那些淮海战役的老兵,按现代人的思维来讲,的确让他有些失望。那些老兵们本来就是那样,还真的就是人格高、大、全,不是被人们简单树起来做典型的。他觉得追问下去,觉得自己有些动机不纯,有意把现代人的观念强加给这些过去的人……

他说,当他带着《集结号》式的西方视角和现代眼光,去寻找现实中的老谷时,遭遇到一连串的失望……

纪程就很幸灾乐祸:“抓瞎了吧?胡编乱造,那些老前辈不像你们坐在家里想啥样,就是啥样的!” 他很遗憾,说直到最后,在淮海战役的老兵里,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像老谷一样认真的人……

他还说,《集结号》的故事完全来自于艺术家的想像,原著小说《官司》也没这么个原型,或许老谷那个人本来就只存在于艺术家的想象中……

可他,还是参与了《集结号》的拍摄。

知错就改是一回事,知道错了还一错再错,这是不可原谅的……

直到仔细品味一件事,就是导演访问抓获黄维的老兵时,那位老兵说,死的人是多,但自己打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他们当时是站在解放全人类的立场去做的。可导演不断追问了半天,直至最后真的明白老汉就是个单纯到极点的人。

老兵告诉他们: 1948年的冬天发生在华东腹地的真事,确切时间是12月15日,被包围的不是老谷们的解放军,而是国民党军的第十二兵团!

纪程彻底明白了,这压根不是不负责任的问题,其实他们就是存心的……

当年,朝鲜战争中,李奇微说,“美国陆军的老祖宗要是知道第八集团军这副样子,准会气得在坟墓里打滚儿!”

现在,终于轮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陆军老祖宗们生气了,如果那些躺在烈士陵园的人民解放军烈士,知道有人把他们拍成那样,怕也会气得在棺材里翻过身来。因为,有人把他们说成一群“无法为自己的命运做出选择”、“在被动情况下把命都搭进去”的,准确的说,是一群被上级哄骗、出卖、遗忘的“炮灰”……

不过,纪程还是很庆幸的:“还不错,他们还没有反思“抗日战争”(台湾例外,他们开始大讲特讲,现在倒有讲那时的爱情故事了)啊”。如果那样,气翻过来的烈士,恐怕会更多。

随着时光流逝,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纪程他们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能领到纪念章的,只有两位老人(其中一位,按家里的辈分,纪程得称呼“曾祖父”。不过,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人,健在的还不少,但身体状况都不大好,但他们看到了建国六十周年……)。

在纪程看来,后辈们永远不会了解到先辈们那个时代,永远不会了解到先辈们的苦难,永远不会了解到先辈们完整的故事,更不用提先辈们当时满腔的热血、对理想的追求、对名利的淡薄……

后辈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照顾好他们的晚年,尽可能的记载下他们真实的故事,告诉后来人,有这样一群人曾经为国家和民族奋斗过,后来人要继承先辈们的遗志,继续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奋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