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人物】张学良将军口述历史之外 杀人如麻 -- 阿康

共:💬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人物】张学良将军口述历史之外 莫把是非究

张学良将军口述历史之外 莫把是非究

作者:之宇

民国二十一年夏,汪兆铭(精卫)偕宋子文、李任潮(济琛)来到此平,

张学良将军记其事曰:

相见时出示蒋委员长亲笔函:大意是汪院长来平,为对日军事问题,同我

相商。谈询之下,汪表示政府有对日用兵之意。我询问政府是否具有坚强

决心,有无相当的准备。汪答曰:「不是那个样子的事,是因为在政治上,

受各方攻击,愿我对日作一个战争姿态,小加抗战,成败不计,可以应付

与(按系舆)论之指责。」我聆听之下,惊讶愤慨,答曰:「政府既无准

备和决心,拟牺牲将士之性命,来挽救延续政治之垮台,我不取也。」汪

遂曰:「这是蒋先生的意思。」

我答曰:「你若说蒋委员长意思,既然如此,蒋委员长是我的长官,他会

直接给我下命令的。他不会来函说同我商讨。既然并不是真正的抗战,这

种拿人家性命,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的办法,我绝不赞同。」汪呈不悦之

色,乃言曰:「我以行政院长身分,亲来同你商谈,那末(么)同蒋委员

长的命令,又有什么分别哪?」我遂答曰:「命令是命令,我服从军事委

员会委员长的命令,那是我为军人的职分。至于命令事项,我只是执行,

我不负责任。」

汪、张失和

在我国历史上汉代李将军「将二千众,深入时,无论胜败,要不失为战

将……」(〈孙枝蔚与弟书〉),这就是「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

为尽哀」(《史记.李将军列传》)之飞将军李广。骠骑大将军卫青亦

曾说过「人臣奉法遵职而已。」(《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想张学

良将军必是基于这项「不辱君命」为「将」之宗旨。张氏又曰:

商谈是商谈,我不计较什么行政院长身分。为政治上的利益而牺牲我部

属生命,我良心上下不去。我当然是反对。

这一会见乃不欢而散。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一九三二年一月

锦州之失,使热河告急。七月底,张学良将军部署固守热河方案,电请

行政院每月拨三百五十万,以应军费之需。行政院长汪兆铭为此:「大

发雷霆,通电促我下野。」张氏记述如上。汪电文中指责张学

良:

溯兄去岁放弃渖阳,再失锦州,致三千万人民,数万里土地,陷入敌手。

……热河告急,……惟兄拥兵最多,军容最盛,而敌兵所扰,正在兄防

地以内,故以实力言之,以职责言之,以地理上之便利言之,抵抗敌人,

兄在职一日,断非他人所能越俎。今兄未闻出一兵一矢,乃欲藉抵抗之

名,以事聚□,当此民穷财尽之际,中央财政竭蹶万分,兄宁不知,……

弟诚无似,不能搜括民脂民膏以餍兄一人之欲,使兄失望于弟,惟有辞职,

以谢兄一人,并以明无他,惟望兄亦以辞职谢四万万人(当时统计中国

人口四亿)毋使热河平津为东北锦州之续。

本来九一八以后政府对日军行动取容忍方针,静待国际解决。最使张氏痛

心者并不在此,乃「是当时全国不但不得团结一致对外,反利用外交问题

发动政争,以逞私愤。在中央迫蒋主席下野,改组为不伦不类的政府,成

为一国三公。孙哲生(科)、汪兆铭相继为行政院长,而又负不起责任。

如锦州、山海关等问题发生,凡有请示,则答训为相机或善为处理。在

地方,山东韩、刘火并,蜀则二刘对垒,粤则二陈相战,贵州毛酉之争。

我触目伤心,心灰意冷」。

守土失责

不幸这次挑起之汪、张二氏你争我辩,并共同辞职的荒唐怪举,正如胡适

为文所说:张学良以军政两方的全权领袖资格,九一八以后锦州退守,对

社会上之责难就很不容易答辩了。张氏又不能早日自劾辞职。两人之争「

其暴国家赏罚的不行,政治组织的病态,贻笑于敌人(日本)、贻讥于全

世界,已无可讳饰了」.

不想,使张将军「触目伤心、心灰意冷」的诸现象之外(中央及地方政要

之争);张氏自己又添上了与汪(兆铭)「共同辞职」这一笔。

幸张将军从善如流,引咎辞职。不过,张氏辞职获准之后,北方将领联名

上电张氏,愿与张将军共进退。此举使张学良氏获得了新任命。军事委员

会委员长蒋介石特任张将军「以委员长全权代表名义,代中正处理一切」,

仍不离北平,只撤销了北平绥靖公署而已。在北方外患日军大敌压境,内

忧至此稍得缓解。

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日军进攻山海关,两日后,一月三日榆关弃守。以边

关风云紧急。当时行政院代理院长宋子文、军政部长何应钦等联袂来北平,

与张氏筹定大计,图固守热河。张将军共统有四个军团,兵力在三十万人

以上。宋子文希望藉一战能小有成绩。乃与张氏亲去承德晤边关重臣汤玉

麟,促汤合作。宋、张自前线归来,所见军士勇于保护种植之鸦片,远甚

于捍疆卫土。前线驻军为免真相大白,竟谎报军情危急,阻止再向前方进

行视察。宋氏目睹行阵无死命之士,边陲无死事之将,张学良将军则是毒

瘾委顿,既不能劳力,又不能劳心。宋氏一切计画乃全成泡影。果不其然,

日军以一百馀士兵,战车十一辆,于三月四日从容进入承德。热河省主席

汤玉麟失踪。距宋子文与张将军自热河返北平,未足两周。

中华百姓何其不幸,生长在亡国逃命的惨痛时代,怎能不沉咽难抑。

更悲惨者,乃是热河之失,断绝了义勇军唯一补给线,使这批真正枕戈泣血,

奋不顾身、捍卫国土之抗日英雄,更陷于水火。这又岂止百姓日夜扼腕

愤懑不已可解!张氏于保定晤蒋之后下野,全家经上海,戒除毒嗜之后,

去欧洲考察访问。

一样纰缪

追溯一九三二年第一次汪兆铭以行政院长身分莅平,商请兵符。希望藉

张将军「小加抗战」应付舆论之指责,以巩固个人「政治之利益」。为

张氏所拒,部属未被牺牲是张学良将军以同袍将士生命为考虑,张氏不

失是一位爱兵如子的将军。

第二次一九三三年,宋子文以代理行政院长身分来北平,商请兵符。为

固守热河,希望张将军抵御一战,能小有斩获。则宋氏可由代理院长真

除阁揆,以达到个人「政治上之利益」。这次张氏积极于相助,才有宋、

张联袂承德访汤玉麟之行。不料汤态度暗昧,宋氏计画成空。这次将士

悯生命之牺牲,是遇敌不战而逃。

一九三六年四月,张学良与周恩来会面于肤施(西安),密商联共、

停火、合作事宜。八月张将军在西安两次接见潘汉年之后,潘电中共

中央报告敌方剿共副总司令张学良态度时说:「彼(张学良)同意原

则,但对(为)团结自身仍不敢公开联红,须继续对蒋(介石)保持灰色

与忠顺。因此对兰州可由彼军设法控制,至固原以北诸地任我攻击取道,

听诸少数骑兵牺牲……」潘汉年还在书面报告中更进一步解释了两次会

见的经过情形……任凭我们去打,他愿意牺牲该少数部队云。(杨奎松

《西安事变新探》)这次张学良将军,主动「牺牲」「少数部队」。与

汪、宋莅平,来求张氏兵符出战之事相映照,如果也是基于个人「政治

上之利益」,所求究竟是什么?

张将军曾说:「一生佩服近代两个人,一是汪精卫,一是周恩来。」

两位俱是风采照人、捷悟之士,长于权变与辩才。以张氏助战用兵之例

来看,汪、周二人在张将军佩服者之层次中,薄汪、厚周已很明显。

可是,一九九一年张学良出国赴美。在纽约接受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The

Foundation For American□Chinese Cultural Exchanges)与哥伦比亚大

学研究生之访问,张将军语出惊人:「我一生最佩服的两个人,一是蒋总

统、一是我父亲。」如此说法震动了两岸,关系者无不忙于著手分析张氏

心态。

令人难解者是:两个人(汪精卫、周恩来)又两个人(蒋介石、张作霖),

二与二岂非四乎?张氏那一年,虽头童,却神情矍铄,记忆分析清晰。以

当时张氏处境已不惮冷遇,也不必附热趋炎,此论之出,何以?

汪(兆铭)宋(子文)二氏「不由道以进退」,张氏「不量能以授受」。

《卢坦与李渤拾遗书》不纰缪者,几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