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司礼监秉笔太监评论 -- AleaJactaEst

共:💬47 🌺4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阿城

阿城姓钟,本名“钟阿城” ,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显得陌生。乍一听,您没准儿把他当成一个卖馄饨的,其实这位少爷是皇城根儿的清净散人,斗鸡遛狗玩出来的。在他<闲话闲说>这本书里,阿城自己解释说,他的父母都是当年包围北平的解放军,以“阿城” 为名,是纪念农村包围城市的意思。

这个说法很好玩,从中不难想象,阿城是个有趣的人。他的名气说来不大,作品也不多,再过几年,多半会被大众遗忘。而且他也没写过长篇,连中篇也寥寥可数。不过,这些并不妨碍阿城跻身中国的第一流作家,北京话所说的“大拿” 那类人物。

写文章而能成为“大拿” ,这自然很难。光指着高产是不成的,多少您得有些灵气吧。不然,就算一年攒出一个长篇,总归也是琼瑶海岩之属,算不上一流。有灵气的作家当然也分许多种,有王小波的抖机灵,也有苏童的才子风情,不过,这些人的聪明都是摆在眼面上,谁都看得见的。

比较起来,阿城的灵气 ,则是不动声色,隐藏很深的那种,套一句鲁迅的诗来形容,可谓“于无声处听惊雷” ,再比喻的通俗点,就是俗话说的“会咬人的狗不叫” 。本监早年看他的小说时,<棋王>,<树王>,<孩子王>,都没有曲折的情节,文字也一概简洁,匆匆一读,不觉得如何。可后来再一琢磨,便觉出阿城的叙事其实大有内涵,回味悠长。

质朴之中,含有天然野趣,这种文字如今不多见了。大致上,沈从文,汪曾祺,孙犁,以及阿城,都可算这一派中的顶尖高手,他们的作品不长,文字却是精心淬炼过的。不象现今的小说家,一出手就是上百万字,再看作品的名字,不是<大浴女>就是<丰乳肥臀>,害得本监脸红心跳脖子粗,看完后,却只能象阿Q一样愤愤的说一句“妈妈的,又上当了!”

阿城的思想很杂,信不信马列,这我不知道,反正儒道禅的东西他都喜欢,一般的看法是他更近于道家。上面提到的小说<棋王>,许多评论家认为蕴含了中国的道家文化,书中那个“棋呆子”王一生您还有印象吧,他下的也是道家的棋,讲究后发制人。王一生这个人物也处处体现了道家的最高理想,他的人生态度就是两个字:“无为” ,看起来柔弱无力,实际上,无为而无不为,刚强的对手反而都败在他的手下。

关于阿城和道家,华东师大的胡河清博士有过很详尽的分析。这位胡博士十年前跳楼自杀,曾经轰动全国,如今也被人淡忘了。他有一本遗著叫<灵地的缅想>,写的很好,他死的那年,本监特意找来看,记得书中提到了几个作家都是近于道家的一派,比如苏童,格非,当然还有阿城。现在一想,果然如此。可惜这书是早就找不到了。

喜欢阿城的人很多,当然,也有严肃的批评,比如文学博士孔庆东。孔先生写了几篇文章,专门批评阿城的一部书<遍地风流>。这部书是阿城一些短篇小说的合集,用了古代笔记体小说的写法,大概是过于追求洗练了,所以大段大段的描写基本上没有人称主语,害得孔庆东看了半天不知道阿城写的是什么。

不光孔先生晕,我也晕。比如这么几句:“夜,都起了,沙沙响,披上衣服。” 孔庆东于是批评道:“是秋夜还是春夜?什么人起来了?什么东西沙沙的响?又是谁披上了衣服?”( 我没有书,引用都非原文,记忆中的大意如此)

最后说说阿城的杂文。比较出名的是两本集子,一个叫<闲话闲说>,谈论中国的小说和哲学,写的流畅有趣,非常值得一读。另一个叫<威尼斯日记>,是他在意大利云游时的一些游记。他自己画了些威尼斯插图,配上他的妙语连珠,也算相得益彰了。

阿城喜欢玩,玩字画古董,甚至自己组装过汽车。他的游记随手记之,自然而然,可比余秋雨高明多了。老余的游法叫“苦旅” ,还没玩呢,先要带一箱子参考书准备作起八股文来。阿城则不然,玩就是玩,玩而有余兴,才随意写几篇小玩意儿而已。

老余比阿城少了些什么呢?我想不过是“平常心” 三个字。平平淡淡,说来容易,又有几个人做得到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